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综合征的一种类型 ,是指颈椎退行性改变或椎间盘病变导致患椎失稳 ,刺激和压迫椎动脉而引起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自 1995年 11月~2 0 0 1年 6月 ,作者采用手法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30 2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0 2例 ,男 137例 ,女 16 5例。年龄 <30岁者 12例 ,30~ 4 0岁 30例 ,~ 5 0岁 4 8例 ,~ 6 0岁 14 6例 ,~ 70岁 5 2例 ,>70者 14例 ,平均 5 1.6岁。体力劳动者 14 2例 ,脑力劳动者16 0例 ,其中长期从事低头工作者 2 4 9例 ,占 82 .5 %。病程 <1个月 6 6例 ,~…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主要见于30岁以上中老年人,尤以40~60岁者为高发年龄,而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者,以及有颈部损伤史者,发病率最高,可达30%。其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由于增生组织对周围器官的刺激和压迫,  相似文献   

3.
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科于1984年至1986年,应用中药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24例,女3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2岁;30岁以下者4例;30岁~40岁24例;41岁~50岁14例,51岁~60岁12例,60岁以上者6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2年;病因:有头颈部外伤者2例,慢性劳损者(强迫位置和低头伏案劳动者)45例,原因不明者13例。临床表现:项强35例,项肩背痛29例,眩晕60例,恶心27例,呕吐11例,头痛14例,耳鸣10例,猝倒6例,视力模糊3例。体征:  相似文献   

4.
赵凯 《北京中医药》2007,26(12):795-796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临床表现不一,故分型众多.笔者采用手法推拿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门诊完成观察内容的患者,共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30岁以下者2例,31~40岁26例,41~50岁35例,51~60岁28例,61岁以上7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36例,3个月~1年者10例,1~2年22例,2年以上30例.98例患者均进行颈椎X线正侧位及双斜位检查,其中有颈椎曲度改变者50例,椎间隙狭窄者36例,椎间孔狭窄者58例,椎体骨质增生者63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5.
宋南昌 《江西中医药》2001,32(4):40-40,43
笔者于近 2年来 ,采用针刺配合生物信息治疗仪治疗颈椎病 1 0 0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0 0例中 ,男 40例 ,女 60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82岁 ,其中 2 9岁以下者 6例 ,30~ 39岁者1 6例 ,40~ 49岁者 2 8例 ,5 0~ 5 9岁者 2 3例 ,60~69岁者 2 0例 ,70岁以上者 7例 ;病程最短 2 d,最长1 0年。神经根型 40例 ,椎动脉型 30例 ,混合型 1 5例 ,脊髓型 1 0例 ,交感型 5例。所有患者均经 X线摄片或 CT、MRI片 ,彩色多普勒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椎体增生、椎间孔 (隙 )变窄 (小 )等情况 ;以 C3~C7椎为多…  相似文献   

6.
<正>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目前国内外对颈椎病研究进展颇快,报道繁多。我院从1993年3月至今,利用中药离子导入加牵引治疗80例颈椎病,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在30~65岁间.平均年龄47岁,经常低头工作者43例,有外伤史者9例,受凉受累者18例,不明原因者10例,发病时间最短为一周,最长为15年,平均为4.5年,在80例病人中,神经根型43例,椎动脉型17例,脊髓型3例,交感型5例,混合型12例,颈肩臂疼痛者69例,头痛、头晕,恶心者15例,上肢麻木酸痛者39例,颈部活动受限者35例,椎旁棘突压痛阳性者22  相似文献   

7.
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中老年人常见病。颈椎病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17.3%[1],其中CSA约占颈椎病的10%~15%[2]。笔者于2000年10月~2005年10月,用艾灸治疗CSA患者68例,并与静滴复方丹参合口服西比灵组作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共观察132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龄30~65岁,平均49.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4年;X线示:骨质增生者45例,曲度变直者32例;椎动脉压迫试验均为阳性,其中寰椎移位者39例,枢椎移位者20例,第3颈椎移位者18例;伴有头疼者…  相似文献   

8.
1977年1月至1979年1月我院门诊治疗痛经病193例,总有效率为94.6%。一一般资料 1.发病年龄:14~25岁的119例,26~35岁的61例,36岁以上的13例。 2.分类:193例中属气郁血滞者96例(49.7%),气滞血瘀者61例(32.1%),气血两虚者25例(12.7%),其他如虚实错杂、寒热互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7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25岁,平均20.5岁;发病时间,3~7天4例,7~14天8例,15~21天13例,22~30天32例;究其病因,扭伤40例,跌挫伤5例,劳损7例,原因不明5例;发病部位,左侧30例,右侧22例,双侧5例。1.2 病史、症状和体征要点有外伤史者45例;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痛点在L3、4椎者2例,在L4、5椎者30例,在L5、S1椎者13例;脊柱呈S形畸形者5例;腰生理弧度变直者36例;腰脊柱呈后凸状者6例;脊柱向右侧弯曲者10例;脊柱向左侧弯曲者19例;直腿抬举试验阳性者48例;拉西克征阳性者46例;屈颈试验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使椎动脉扭曲、痉挛或受压,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1]。西医除对症处理外,尚无特殊的疗法。笔者自1993~1999年采用自拟的颈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治疗组83例,男56例,女27例;年龄37~69岁,平均(53.3±7.76)岁,其中4O岁以下者2例,40~49岁29例,5O~59岁38例,60岁以上14例;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4个月,平均(2.8±1.18)年。对照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35~71岁,平均(54±7.73)岁,其中40岁以下者1例,40~49岁13例…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系指颈椎动脉受到压迫,刺激或反射性痉挛而致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或昏厥,亦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笔者自90年以来运用耳穴贴压疗法及颈部功能锻炼治疗本症30例,收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40岁,以50岁左右者为多;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者5天。其中5例有颈椎病史,8例有低头工作史,2例有外伤史。30例大都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甚则出现昏厥,症状每于头后仰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以来,笔者用针刺秩边穴治疗坐骨神经痛300例(其中包括两次赴科威特医疗队收治的一部分病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0例,男性178例,女性122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75岁,其中以30岁~50岁之间发病较多。病程短者1天,最长者20年,以病程2年内居多,占192例。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42例,继发性坐骨神经痛158例。 (二)临床体征:本组病例中在腰4、5椎或腰5、骶1椎可找到压痛点193例,其中有明显肌肉萎缩者12例,脊柱向健侧弯曲5例。在坐骨切迹臀线中点膪窝点、踝点、腓点、蹠点压痛明显者90例。250例患者中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三)临床检查:跟腱反射减弱193例,跟腱  相似文献   

13.
<正>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是临床常见而多发的血证之一。我们在1981年7月~1982年7月以泻心汤为主治疗该病6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于下。一、一般资料60例中,男50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5∶1。发病年龄19岁以下者7例(其中最小者14岁),20~30岁24例,31岁~40岁10例,41~50岁7例,51~60岁9例,61岁以上者3例(其中最大者70岁)。  相似文献   

14.
男性不育症多因精液异常和性功能障碍所造成。近几年来,笔者运用五子衍宗丸加味治疗精液异常性不育症5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兹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58例,年龄在25~55岁之间,其中30岁以下者14例,31~35岁者18例,36~40岁者16例,40岁以上者10例;婚后4年者21例,5年者23例,5年以上者14倒;其中精液清稀、量少、无精子者8例,精子计数在1000万/毫升以下者4例,精子成括率在60%以下者30例(液化不全),精液不液化者16例。  相似文献   

15.
颈椎宁胶囊治疗颈椎病1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从1983年6月~1985年12月共治疗颈椎病200多例,其中单用颈椎宁胶囊治疗各型颈椎病167例(以下简称治疗组),并与综合疗法治疗70例(以下简称对照组)对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167例中男91例,女76例;年龄:21~82岁,其中40~60岁占77.8%。脑力劳动为主者76例,体力劳动为主者92例。对照组70例中男28例,女42例;年龄:27~80岁,其中40~60岁占64.3%。脑力劳动为主者30例,体力劳力为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部受风寒、外伤、劳损等因素所致的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和椎间盘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化所引起的症状群,属中医骨痹范畴。数年来,笔者采用双针刺法治疗颈椎病,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共120例,其中双针组共60例,男32例,女28例,30~40岁者18例,40~50岁者30例,50岁以上者12例;病程半年以内者16例,半年至1年者26例,2年以者上18例,共观察2个疗程。神经根型42例,  相似文献   

17.
<正> 1980年1月~1983年6月,笔者用自拟“桑脊仲地方”加减治疗寒湿腰痛48例,疗效尚好。一、临床资料:48例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21~30岁3例,31~40岁8例,41~50岁35侧,50~60岁2例。病程1~5年者10例,6~10年者34例,10年以上者4例。长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者34例,室内工作者14例。腰部冷病重着者46例,转侧不利、遇阴雨寒湿天气疼痛加剧者40例;畏寒、肢厥和小便清长者13例,大便溏烂者30例;舌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1988年以来应用针灸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6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30~39岁20例,40~49岁20例,50~59岁12例,60岁以上16例;病程最短者4周,最长者30余年。治疗方法主穴取颈3~7夹脊穴,配穴为风池、肩、外关、合谷、?..  相似文献   

19.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一种骨质增生引起的疾病,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针刺推拿疗法治疗该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针推组共56例,男18例,女38例;年龄18~30岁14例,31~50岁28例,50岁以上14例;病程半年以内者17例,半年至1年25例,2年以上14例。为观察疗效,另设单纯针刺组(简称针刺组)50例,单纯推拿组(简称推拿组)50例。2.临床分型(1)肢体麻木型 上肢或下肢麻木疼痛、酸困无力、怕冷等,肢体受压后上述症状加重,并与天气变化有关。(2)头痛头晕型 头痛头晕,以枕部和头顶疼痛为多见,常与头部位置有关,低头或仰头时症状加重。伴…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椎间关节错位)系颈、肩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组织缺血-坏死-变性-挛缩,使软组织失去应有弹性和张力,头颈间力距平衡遭到破坏,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致使颈椎(椎间关节)失稳错位。自1996年以来,我院针灸科采用牵引后实施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病(椎间关节错位)1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8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96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8岁,以40~50岁居多;病程1年以内占28%,1~3年占56%,3年以上占16%。1.2诊断标准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并且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上肢麻木,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