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观察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至溶栓时间3~24 h(颈内动脉系统闭塞6h内,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4 h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尿激酶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  相似文献   

2.
吴芙群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35-53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18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加强护理,观察溶栓后是否并发出血,指导患者体位与活动,协助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结果18例患者溶栓治疗基本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脑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超早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 h内),对照组延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6 h),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 h、24 h、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3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4.
钟纯正 《海南医学》2005,16(8):89-90
目的观察、评价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溶栓条件的1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成11例溶栓组和7例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在短时间内明显恢复。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在时间窗6 h内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32例急性脑梗死在时间窗6 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在时间窗6 h内患者应用大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有较佳疗效,并降低再梗发生率,且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37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7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以及相应的精心护理后,基本治愈19例(51.35%),显著进步8例(21.62%),进步6例(16.22%),无变化4例(10.81%)。总有效率为89.19%。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溶栓流程,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有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明显减轻,1例患者频发TIA溶栓治疗无效。结论医护密切配合,严格时间窗的选择及护士的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较佳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配合溶栓治疗顺利完成.方法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治疗措施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掌握了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治疗及护理.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有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其时间窗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并给予一定的护理方法,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0%和82.00%,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的副作用发生分别为8.00%和16.00%,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低,对两组患者的差异数据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其时间窗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能够保证其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这种方法值得临床展开推广。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30例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经验 ,强调做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 ,对溶栓治疗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ACI)早期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较传统方法得到明显提高.但由于溶栓治疗可导致致命性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对112例ACI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效果、用药时间窗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1周,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1周。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发病48小时内溶栓均有效果,6小时内疗效最佳。观察组仅有3例出现皮下瘀斑,未见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连续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用药时间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急性脑梗死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我们把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2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使用了强化治疗方案(双抗+他汀)21天后转二级预防,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采取的是在时间窗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24小时后加用强化治疗方案20天改二级预防,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对照组出现3例再梗死,而观察组无再梗死患者出现,两组数据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腊云 《大家健康》2016,(7):246-246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术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48例患者均为进展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与溶栓时间相距3~12 h,48例患者均给予超早期介入溶栓术治疗,观察患者溶栓前后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48例患者经过溶栓治疗总有效率达93.75%;术后经过6个月随访未发生血管堵塞或狭窄发生。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时间窗内给予超早期介入溶栓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远期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并发症,特意选取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30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30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值评估临床疗效,检查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患者病情变化。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组在不同时间内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都要显著高于低分子右旋糖治疗组,本组溶栓治疗并未导致大量脑出血及病死率增加,说明尿激酶溶栓组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好,能更快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且颅内出血发生率不高,溶栓后2h血D-Ⅱ具体检测可作为血栓溶解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5例在溶栓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颈内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40万U+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显效率。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颈内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6h内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8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重视治疗前后的血压监测和并发症观察。[结果]治愈18例,好转3例,加重6例,死亡1例。[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有效的方法,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溶栓准备工作能保证溶栓顺利进行,溶栓时及溶栓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肢体功能的变化可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发病12小时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7例),疗程14天,治疗前后经临床表现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90.9%。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好,有效率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75.7%。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内延迟时间及不同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探讨缩短病人院内延迟时间的方法及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急诊溶栓组经CT或MRI确诊后立即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溶栓组则在住院后进行。结果:急诊溶栓组病人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58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9例(47.5%),住院溶栓组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120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2例(30%),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6-48h内溶栓仍有效,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近年来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认为在时间窗内溶栓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1],其治疗窗包括发病后3h内、6h内或3。4.5h。我院神经内科自2006-05—2010-05选择发病6h内脑梗死患者共49例,使用尿激酶静脉冲击疗法进行溶栓治疗,现对病情观察及护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