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C 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8例,体检健康者50例,依据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清蛋白(Alb)尿组(UACR<30 mg/g Cr)、微量Alb尿组(UACR 30~299 mg/g Cr)和大量Alb尿组(UACR≥300 mg/g Cr)。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同时检测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分析 25-(OH)D与CRP及其他实验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正常Alb尿组、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25 (OH)D依次降低(P<0.01),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25-(OH)D较正常Alb尿组和健康人对照组降低(P<0.01)。正常Alb尿组、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CRP依次升高,较健康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25-(OH)D随病程增加而降低(P<0.01);而CRP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CRP、肌酐(Cr)、尿酸(UA)、磷(P5+)及UA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6、-0.198、-0.179、-0.228、-0.793,P均<0.05),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r=0.281,P<0.01)。 结论:血清25-(OH)D降低与DN患者肾损伤程度相关,可能参与DN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T2DM患者239例,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各组的血清25(OH)D水平。以血清25(OH)D=20μg/L为界进行分组,将上述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0μg/L)和维生素D不足组(≥20且30μg/L),比较两组白蛋白尿发生率。结果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25(OH)D水平更低(P0.01),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25(OH)D水平更低(P0.01);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不足组白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68.5%、39.4%(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UACR负相关。结论血清低维生素D水平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应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 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多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60例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其分为DN组(UACR 30~300μg/mg)112例与单纯T2DM组(UACR30μg/mg)148例。选择同期进行体验的13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β_2-MG、RBP、Cys C、NGAL及MMP-2水平,DN组血清β_2-MG、RBP、Cys C、NGAL、MMP-2与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析UACR与β_2-MG、RBP、Cys C、NGAL、MMP-2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β_2-MG、RBP、Cys C、NGAL及MMP-2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DN组血清β_2-MG、RBP、Cys C、NGAL单纯T2DM组对照组(P0.05),MMP-2单纯T2DM组对照组(P0.05)。DN组联合检测阳性率88.39%,均显著高于单纯β_2-MG、RBP、Cys C、NGAL、MMP-2阳性率62.50%、60.71%、59.82%、60.71%、63.39%(P0.05)。UACR与β_2-MG、RBP、Cys C、NGAL呈正相关性(P0.01);UACR与MMP-2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β_2-MG、RBP、Cys C、NGAL及MMP-2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DN的有效诊断与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尿微量清蛋白(U-mAlb)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对象排除血尿酸(Sur)、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检测异常及尿蛋白阳性患者,共收集205例T2DM患者(T2DM组)及9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入选对象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CysC、β_2-MG和U-mAlb水平检测,并将T2DM组根据HbA1c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较差组、血糖控制一般组、血糖控制良好组,比较各组间β_2-MG、CysC、U-mAlb的差异。结果 T2DM组HbA1c、β_2-MG、CysC及U-mAlb分别为(9.52±2.96)%、(3.06±1.31)mg/L、(1.32±0.83)mg/L、(31.35±30.46)mg/L,对照组分别为(5.01±0.95)%、(0.98±0.22)mg/L、(0.95±0.18)mg/L、(10.45±1.88)mg/L;T2DM组HbA1c、β_2-MG、CysC及U-m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血糖控制良好组、血糖控制一般组、血糖控制较差组β_2-MG、CysC、U-mAlb水平及其阳性率逐渐增加(P0.05)。结论 CysC、β_2-MG、U-mAlb可反映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α_1-微球蛋白(α_1-MG)与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相关性及对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2型DN 71例作为2型DN组,2型糖尿病41例作为2型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2型DN患者血清25-(OH)D和α_1-MG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相关性;探讨2型DN发生影响因素;分析血清25-(OH)D、α_1-MG及二者联合对2型DN诊断价值。结果随着间质性纤维化和小管萎缩(IFTA)评分、间质炎症评分和肾小球分级增加,2型DN患者血清25-(OH)D呈下降趋势,血清α_1-MG呈升高趋势(P0.01)。2型DN患者血清25-(OH)D与IFTA评分、间质炎症评分和肾小球分级呈负相关;血清α_1-MG与IFTA评分、间质炎症评分和肾小球分级呈正相关(P0.01)。血清25-(OH)D和α_1-MG是2型D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血清25-(OH)D、α_1-MG及二者联合诊断2型D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879和0.909。结论 2型DN患者血清25-(OH)D和α_1-MG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血清25-(OH)D和α_1-MG联合检测对2型DN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β淀粉样肽40(Aβ40)的变化及与晨尿微量白蛋白(m Alb)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80例T2DM患者血清Aβ40,同时测定晨尿m Alb。将80例T2DM患者按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以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Aβ40和晨尿m Alb的水平。结果 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Aβ40及晨尿m Alb水平明显高于T2DM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T2DM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Aβ40及晨尿m Alb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晨尿m Alb阳性(m Alb20 mg/L)组血清Aβ40水平明显高于晨尿m Alb阴性组(P0.01)。结论血清Aβ40对T2DM患者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闫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3):1578-1579
目的 探讨尿肾损伤因子-1(KIM-1)、尿微量清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T2DM 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38例,不伴DN组43例,以4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尿KIM-1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mALB 和β2-MG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T2DM患者尿KIM-1、mALB、β2-M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T2DM患者DN组尿KIM-1、mALB、β2-MG水平明显高于不伴DN组(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3.8%,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联合检测尿KIM-1、mALB和β2-MG对T2DM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酶法检测尿肌酐,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分别对2型糖尿病患者209例,健康体检人群68例为对照进行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β_2微球蛋白和尿肌酐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组各组(正常蛋白尿组、早期DN组与蛋白尿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早期DN组与蛋白尿组的β_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蛋白尿组和正常对照组的β_2微球蛋白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 ALB、β_2-MG、Cys-C、m ALB/Cr、m ALB+β_2-MG、m ALB+β_2-MG+Cys-C和m ALB+β_2-MG+Cys-C+m ALB/Cr的敏感度依次增高,以m ALB+β_2-MG+Cys-C+m ALB/Cr敏感度最高(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及阿法骨化醇治疗是否降低T2DM患者新发冠心病的发病率。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的T2DM患者280例,纳入研究前未合并冠心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25(OH)D3的浓度,根据血清25(OH)D3浓度分为低浓度组(T组,<45nmol/L,198例),高浓度组(C组,≥45nmol/L,82例),其中T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维生素D治疗分为两亚组(T1组:阿法骨化醇治疗;T2组:不接受维生素D治疗)。随访5年,测定患者初始及5年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C(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5(OH)D3、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分析血清25(OH)D3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关系,并计算随访期间累计冠心病发病率。另外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组,测定以上指标。结果在T2DM患者中,血清25(OH)D3明显低于N组,C组、T1组、T2组与N组分别为(52.8±7.1)nmol/L、(34.7±8.4)nmol/L、(35.1±9.6)nmol/L vs(72.3±15.5)nmol/L(P<0.01),T1组患者经维生素D治疗后,血清25(OH)D3水平明显升高(34.7±8.4)nmol/L vs(55.7±10.6)nmol/L(P<0.05)。与T1组相比,T2组糖尿病5年新发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39.4%vs 13.1%,P<0.05),与T2组相比,T1组给予阿法骨化醇治疗新发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降低(13.1%vs 39.4%,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3低水平是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活性维生素D治疗可以降低T2DM患者新发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Cys-C,尿β_2-MG,尿m Alb与Hb A1c联合检测对社区慢性Ⅱ型DM肾脏功能影响的可行性。方法将社区慢性Ⅱ型DM以Hb A1c分三个不同浓度水平组,并以其组下的血Cys-C,尿β_2-MG,尿m Alb与观察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及联合检测敏感度的χ~2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Cys-C,尿β_2-MG和尿m Alb随Hb A1c升高而增加,以观察组C组最为显著(F=27.1;13.62;38.11,P0.001);观察组的血Cys-C,尿β_2-MG和尿m Alb异常检出率随Hb A1c升高而增加,以观察组C组升高最为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162,P0.001),三项联合检测指标异常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23,P0.001)。结论社区慢性Ⅱ型DM应加强血Cys-C,尿β_2-MG,尿m Alb与Hb A1c联合检测,增强其联合检测指标对慢性Ⅱ型DM检测指标异常率的敏感度,以减少单项检测的局限性,有利于社区慢性Ⅱ型DM肾脏功能损伤的判断,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及尿液特定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2例2型糖尿病且尿常规检测蛋白阴性患者(单纯糖尿病组),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组)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微量清蛋白(MA)、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尿β_2-MG、尿素氮(BUN)、肌酐(Scr)等指标。另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血β_2-MG、尿β_2-MG、MA、α_1-M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血β_2-MG、尿β_2-MG、MA、α_1-MG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血β_2-MG、尿β_2-MG、MA、α_1-MG、BUN、Scr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及尿液中特定微量蛋白检测能早期发现肾损伤,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肾病,减少疾病迁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Cr)、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肾功能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36例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损伤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二组尿MA/Cr、血β2-MG、Hcy、Cys-C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组尿MA/Cr、血β_2-MG、Hcy、Cys-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尿MA/Cr、血β_2-MG、Hcy、Cys-C的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肾功能损伤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尿MA/Cr、血β_2-MG、Hcy、Cys-C的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治疗及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新发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的水平,以及25-(OH)D_3与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南京市中医院住院的T2DM新发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留取血清及血浆标本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清25-(OH)D_3水平。比较两组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25-(OH)D_3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25-(OH)D_3与HOMA-IR、HOMA-β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BG、血脂、HbA1c、HOMA-IR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25-(OH)D_3水平、HOMA-β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T2DM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FBG、HbA1c、HOMA-I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0.34,-0.23,P0.05),与HOMA-β呈正相关(r=0.27,P0.05)。结论新发T2DM患者较对照组存在25-(OH)D_3水平低下,且血清25-(OH)D_3水平的降低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下降有关。补充维生素D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与血糖控制及酮症酸中毒的关系。方法 140例初诊T2DM患者为T2DM组,同期1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25(OH)D水平,Pearson法分析初诊T2DM患者血清25(OH)D与TC、TG、HDL-C、LDL-C、HbA1c的相关性;将T2DM患者依据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9%)75例和B组(HbA1c9%)65例,比较A、B组血清25(OH)D水平;选取同期住院10例酮症酸中毒起病T2DM患者(酮症酸中毒组),再按照配对方法从140例T2DM患者中选取10例非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非酮症酸中毒组),比较2组血清HbA1c、25(OH)D水平。结果 T2DM组血清TG[(2.43±1.35)mmol/L]、LDL-C[(2.88±0.68)mmol/L]、HbA1c[(9.24±1.9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9±0.63)mmol/L、(2.41±0.54)mmol/L、(5.31±1.51)%],25(OH)D水平[(11.51±3.12)μg/L]低于对照组[(19.03±4.96)μg/L](P0.05),TC[(5.22±1.53)mmol/L]、HDL-C[(1.01±0.32)mmol/L]水平与对照组[(4.68±0.98)、(1.31±0.31)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清25(OH)D水平与BMI、HbA1c呈负相关(r=-0.213,P=0.042;r=-0.405,P=0.005),与HDL-C呈正相关(r=0.229,P=0.039),与LDL-C、TG无明显线性相关(r=-0.152,P=0.078;r=-0.135,P=0.729);A组血清25(OH)D水平[(10.44±3.63)μg/L]低于B组[(12.97±3.53)μg/L](P0.05);酮症酸中毒组血清25(OH)D水平[(5.52±2.61)μg/L]低于非酮症酸中毒组[(9.01±3.29)μg/L](P0.05),HbA1c[(11.71±2.12)%]与非酮症酸中毒组[(11.62±1.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血糖控制有关,且酮症酸中毒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β_2-微球蛋白(β_2-MG)联合尿系列蛋白检测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肾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诊断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肾损伤的患者8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在该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8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β_2-MG及尿系列蛋白检测,观察两组β_2-MG水平、尿系列蛋白指标水平,分析血尿酸(UA)与β_2-MG的相关性、UA与尿系列蛋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β_2-MG及尿β_2-MG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微量清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球蛋白G(Ig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UA与血清和尿β_2-MG水平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UA与MALB、TRF、α1-MG、RBP、IgG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采用β_2-MG与尿系列蛋白联合检测可较好地反映无症状HUA肾损伤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南方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 D3]的浓度,探讨25(OH)D3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3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 (OH) D3浓度,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25(OH) D3浓度较低,但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两组人群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DM组为(23.10±1.59) μg/L,对照组(23.11 ±1.65) μg/L(t =0.064,P=0.949).T2DM组男、女性患者血清25 (OH) D3浓度分别为(23.22±1.54)、(22.95±1.65) μg/L(t=0.209,P>0.05).对照组男、女研究对象血清25(OH)D3浓度分别为(23.03±1.73)、(23.18±1.59) μg/L(t =0.436,P>0.05);(2)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比例在T2DM组比较高,但两组人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8.0%与94.8%,2.0%与5.2%;x2=2.034,P=0.154); (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 D3与甘油三酯呈显著负相关(r=-0.218,P<0.01).结论 (1)南方地区健康人群和T2DM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低下,且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比例达90%以上;(2)甘油三酯是T2D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清蛋白(mAlb)比较,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tatin C)测定在2型糖尿病(DM)肾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对120名健康人及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Ccr,Cysctatin C,β2-MG,尿mAlb测定结果进行平均值、相关性、敏感度比较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按Ccr水平分为DM1组(Ccr≥80 ml/min 1.73 m2,102例)、DM2组(80 ml/min 1.73 m2>Ccr≥50ml/min 1.73 m2,144例).结果 DM1组各指标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ysctatin C与Ccr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550,-0.680,Cysctatin C与β2-MG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0.721,0.897,Cysctatin C与尿mAlb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676,0.852;各指标中血Cysctatin C测定最为敏感(DM1组47.1%,DM2组81.2%).结论 血Cysctatin C测定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在常规Scr,Ccr检测的同时联合应用Cysctatin C检测可减低糖尿病肾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型DN患者132例,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68例)与早期DN组(64例),同时选择69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者。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Cys C、β_2-MG及mALB。结果早期DN组、单纯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Cys C浓度分别为(7.9±1.3)、(2.3±1.1)、(0.8±0.3)mg/L;β_2-MG浓度分别为(13.1±1.9)、(1.8±1.1)、(1.2±0.2)mg/L;mALB浓度分别为(38.1±4.7)、(17.2±2.6)、(11.4±2.7)mg/L。早期DN组Cys C、β_2-MG、mALB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糖尿病组血清Cys C、β_2-MG、mALB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 C、β_2-MG、mALB诊断早期DN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是90.5%、96.7%、92.4%。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 C、β_2-MG、mALB对早期2型DN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维维  董萍 《临床荟萃》2019,34(10):911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血清25 羟维生素D3[25(OH)D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 PLA2)水平,分析其与早期D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0例,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80)与正常白蛋白尿组(n=80),同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LP PLA2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对比3组血清LP PLA2、25(OH)D3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早期DN的相关性。结果 ①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LP 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而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LP PLA2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25(OH)D3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均P<0.05)。②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与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DL 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病程、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LP PLA2均呈正相关(均P<0.05或P<0.01),与25(OH)D3呈负相关(P<0.01)。③SBP、DBP、病程、FPG、HbA1c、CysC、LP PLA2为早期DN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3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血清LP PLA2、25(OH)D3与早期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LP PLA2是其危险因素,25(OH)D3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蛋白(U-m 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白蛋白正常组(UAER30 mg/24 h)32例、微量白蛋白组(UAER 30~300 mg/24 h)45例和大量白蛋白组(UAER300 mg)33例,另选取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4组血清Cys-C、hs-CRP、尿β2-MG和U-m Alb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计算不同指标单独或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和大量白蛋白组患者Cys-C、hs-CRP、尿β2-MG和U-m Alb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除白蛋白正常组hs-CRP和尿β2-MG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白蛋白水平组间见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项检测中,血清Cys-C灵敏度最高,为79.49%(62/78);血清Cys-C联合尿β2-MG和U-m Alb检测灵敏度均上升,分别为87.18%(68/78)和84.62%(66/78),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1.03%(71/78)。结论血清Cys-C、hs-CRP、尿β2-MG和U-m Alb均能有效诊断早期DN,联合检测可潜在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