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亚军  陈丽莎  姚义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2):F0003-F0003
蜂房喻夫尼菌(Hafnia alvei)是哈夫尼菌属的唯一代表菌种,为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人的肠道、污水、土壤和乳制品中,与某些肠道致病菌的血清有交叉凝集反应,常被误诊。我们于2005年4月在一健康饮食服务行业人员粪他中检出1株与福氏4型志贺菌血清凝集的蜂房哈夫尼菌,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蜂房哈夫尼亚菌野生株与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的生化鉴定结果进行对比,筛选出对于蜂房哈弗尼亚菌相关性高的试验项目,为蜂房哈夫尼亚菌的鉴定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 对5株分离的蜂房哈夫尼亚菌野生株、大肠埃希菌ATCC 8099、福氏志贺菌ATCC 12022、痢疾志贺菌ATCC 13313分别用全自动生化鉴定系...  相似文献   

3.
王滨  李玉芳  吕均  牛作敬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95-3996
[目的]对实验中发现的一株与沙门菌属诊断血清A-F群O多价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蜂房哈夫尼亚菌进行较详细的生化鉴定。为今后的相关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家食品卫生检验标准微生物分册GB/T4789—2008方法进行。[结果]该蜂房哈夫尼亚菌株的培养特性、初步生化反应与沙门菌极相似,且与沙门菌属诊断血清A-F群O多价血清存在凝集反应,其最后判断主要依赖全面系统的生化反应结果。[结论]该菌株为蜂房哈夫尼亚菌,若不进行较详细的生化鉴定易误检为沙门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试验中发现的一株与EIEC诊断血清O144:K?发生凝集反应的蜂房哈夫尼亚菌进行较详细的生化与血清学鉴定,为今后的相关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家食品卫生检验标准微生物分册GB/T4789-2003、临床微生物手册中的相关方法进行.[结果]该蜂房哈夫尼亚菌菌株生化不典型,且与EIEC O144:K?血清型存在交叉凝集反应.[结论]该菌株为蜂房哈夫尼亚菌中少数的、生化不典型的菌株,若不进行较详细的生化鉴定易误检为EIEC O144:K?.  相似文献   

5.
1株蜂房哈夫尼亚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oei),过去称为中间型副大肠杆菌,是哈夫尼亚菌属的代表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粪便、自然界水、土壤中。一般不致病。该菌在37℃发酵糖类产气不定,而被误认为志贺菌,也有与志贺菌属血清发生交叉凝集而被误诊的,其最后判断主要依赖全面系列生化反应结果。在对市面零售乳及乳制品的日常监测中,从鲜牛乳中检出1株蜂房哈夫尼亚菌,因其系列生化特性与文献报告的菌种稍有差异,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质粒介导的AmpC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AmpC酶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被认为只由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褪色沙雷菌(前称粘质沙雷菌)、不动杆菌属、蜂房哈夫尼菌、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等菌属的染色体介导而产生.后来陆续在产酶溶杆菌、红假单胞菌属、摩氏摩根菌、雷氏变形菌、人苍白杆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静止嗜冷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紫色色杆菌等菌属的染色体结构中也发现了AmpC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1起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按照卫生部制定传染病症状调查表和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结果 患者31人,其中1人大便及葱姜带鱼检出嗜水气单胞菌,冰柜内壁检出普通变形杆菌、蜂房哈夫尼Ⅱ型菌和弗劳第枸橼酸杆菌,方盘检出普通变形杆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为1起多种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1株类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沙门菌是引起人类伤寒的病原菌。最近,本实验室分离到1株正常情况下对人不致病但与伤寒沙门菌性质十分相似的蜂房哈夫尼亚菌,对伤寒沙门菌的诊断起有干扰作用,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株疑似沙门菌的蜂房哈夫尼亚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笔者从砧板涂抹物中检出1株疑似沙门菌的蜂房哈夫尼亚菌。试验过程中发现:该菌ONPG试验结果不明显,容易误判,建议修改GB/T4789.4-2008中条文5.4.2.3;两家厂家生产的血清,血清凝集试验结果相反,试验时需要注意血清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从健康人粪便中分离出一株在克氏双糖铁培养基上H_2S阴性,不发酵乳糖而发酵葡萄糖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福氏Ⅳ型血清凝集(++++);但肠杆菌科七种诊断噬菌体均不裂解;生化反应结果排除志贺氏菌属,而确定为蜂房哈夫尼亚菌。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细菌鉴定工作中遇到,用肠杆菌科V-P试验的葡萄糖磷酸盐胨水检查葡萄球菌的V-P反应,所得结果与文献记述不符、据此进行了微球菌科细菌V-P试验培养基的选择。结果报道如下:1实验部分1.1菌种和培养基1·1·1菌种: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科细菌共39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3株,产气肠杆菌2株,蜂房哈夫尼菌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3株。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及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大肠埃希氏菌14株,普通变形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9株。由临床感染标本分离,采用革兰氏阴性杆菌新编码鉴定法鉴定[1]做球菌科细菌共20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哈夫尼亚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检测哈夫尼亚菌的一般特征、生化特性和血清学特性。结果本研究中的4株哈夫尼亚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等,不产生H2S,各菌株能分别与沙门菌或志贺菌多价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在生理盐水中不发生自凝。结论哈夫尼亚菌的生化特性复杂,主要特征稳定,但没有统一的系统反应模式;抗原结构也非常复杂,部分类似于沙门菌,部分类似于志贺菌,部分类似于大肠埃希菌等等。  相似文献   

13.
痢疾志贺菌Ⅰ、Ⅱ型在引起痢疾的时候,除了腹泻症状外(有时可以没有明显的腹泻症状),严重的是其毒素引起的机体中毒症状,严重感染者、婴幼儿或老年人等体质较弱的人感染时可引起死亡。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这两型菌的感染,应用这两型菌的疫苗是值得研究的措施之一。最近,作者分离到一株本身对人无毒性、痢疾志贺菌Ⅱ型菌体抗原阳性的蜂房哈夫尼亚菌,可为选择制作Ⅱ型菌疫苗的菌株提供依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哈夫尼亚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检测哈夫尼亚菌的一般特征、生化特性和血清学特性。结果:本次研究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等,不产生H2S,与沙门菌多价血清以及O9,Hd,Vi因子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在生理盐水中不发生自凝。结论:本次研究中分离出的细菌为血清学特征与伤寒沙门菌类似的哈夫尼亚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能与志贺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为实验室细菌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自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分离的与志贺菌血清交叉凝集的可疑菌落,依据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参考SN/T 1869-2007《食品中多种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法》进行ipa H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5株与志贺菌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的肠杆菌,分别是蜂房哈夫尼亚菌、弗格森埃希菌、摩氏摩根菌和2株大肠埃希菌,除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外,其余4株均能通过PCR试验与志贺菌进行区别。结论志贺菌鉴定必须血清学结合生化试验结果进行判定,PCR方法可辅助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能与志贺氏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为实验室细菌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自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分离的与志贺氏菌血清交叉凝集的可疑菌落,依据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参考SN/T 1869-2007《食品中多种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法》进行ipaH毒力基因检测。结果5株与志贺氏菌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的肠杆菌,分别是蜂房哈夫尼亚菌,弗格森埃希菌,摩氏摩根菌和2株大肠埃希氏菌,除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外,其余4株均能通过PCR试验与志贺氏菌进行区别。结论志贺氏菌鉴定必须血清学结合生化试验结果进行判定,PCR方法可辅助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7.
刘伟  王菊光  杨扬  孙晓华  谢利军  李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24-2825,2833
目的了解能与主要肠道致病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肠杆菌科常见细菌,提示交叉凝集是血清凝集试验中较常见的现象,避免由于交叉凝集而产生的错误判断,为今后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2003)和GB 4789-2010检测2008~2010年海淀区各次食物中毒送检样品.对检出的交叉凝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和生化试验。结果在肠道菌的检测中检出5株与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分别是蜂房哈夫尼亚菌、阴沟肠杆菌、产H2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2株弗氏柠檬酸盐杆菌。结论某些属的肠道细菌因携带与一些主要肠道致病菌相同或相关的抗原,所以会发生交叉凝集现象。故在鉴定肠道致病菌时要用生化试验结合血清学试验来共同确认。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家庭基本都在饮用牛奶或含乳饮料 ,尤其是饮用方便的牛奶或含乳饮料 ,其卫生质量应引起卫生监督人员的重视。 2 0 0 3年 1月 ,我们在卫生监督时随机抽取的AD钙奶中检出一株罕见生化型的蜂房哈夫尼亚菌。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标本来源 卫生监督时随机抽取的AD钙奶 ,塑料袋包装 ,编号为 2 0 0 3 0 14 9。1.2 培养基 普通琼脂、血平板、SS、EMB。均购自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效期内使用。1.3 方法 依据GIM789-94相关章节[1] 。2 结果2 .1 形态与染色 染色镜检为G-球杆菌 ,无芽胞 ,无荚膜。2 .2 生长特性 营养平板上菌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了解温州口岸蝇类携带肠道致病菌情况的研究,为媒介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1—12月在温州机场、龙湾码头、七里港码头3个地方,选择生活区、食堂、垃圾场作为调查点。将各点捕获的蝇类分类、分组后,对蝇体表、体内携带的细菌进行定量培养和鉴定。[结果]蝇类体表、体内携带的细菌很多,但绝大部份为人体肠道正常菌和条件致病菌。其中(大肠埃希菌除外)以变形杆菌属和普罗威登菌属最为常见;其次为哈夫尼菌属和肠杆菌属等细菌;偶有检出沙雷菌属、摩根菌属、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等的细菌。[结论]蝇类携带的细菌与其孳生环境密切相关,故搞好环境卫生是防止蝇类机械性传播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其他非沙门氏菌与沙门菌菌体抗原发生交叉凝集的情况。方法:取XLD或SS平板分离的疑似沙门氏菌菌落,用三糖铁、血清学预试验、革兰氏染色镜检、氧化酶试验、API生化反应、血清学凝集分型,综合各种特征作出菌种鉴定结论。结果:12678份肛拭标本中检出与沙门氏菌A-F多价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非沙门氏菌58株,检出率0.457%(58/12678),分布为枸橼酸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属、变形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不同季节AF多价交叉凝集的非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与女性检测结果 AF多价交叉凝集的非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肠杆菌科中有的细菌O抗原与某些沙门氏菌完全一样,对于菌属间的抗原交叉问题目前的沙门氏因子血清暂无法克服,多种菌株与沙门氏菌A-F多价及菌体O1-60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应以菌株生化反应结合血清学凝集作为定菌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