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疗方药:党参、黄芪各31克,白术15克,半夏、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黄连、防风、羌活、独活各3克,姜枣引组合而成。若腹泻日久加干姜、诃子各10克,炙米亮6克;无腹痛者去白芍。年龄小者药量宜小,黄连用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2.
迟继铭教授认为脾虚湿盛肾病综合征系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清气不升,水液代谢失常,发为水肿;强调脾胃同治,善用升阳益胃汤,黄芪30g,人参、甘草~炙各15g,白芍9g,防风、羌活、独活各9g,陈皮6g,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5g,黄连1.5g;脾虚明显重用黄芪50g,茯苓30g,泽泻、白术~炒各15g;湿邪重,重用白术~炒、防风、羌活、独活、防风各15g;浮肿重加益母草、冬瓜皮、大腹皮等;伴血尿加仙鹤草、小蓟、茜草、藕节、蒲黄炭等;脾虚兼有气滞,加山楂~焦、砂仁等;腰膝酸痛明显,加仙灵脾、杜仲;血瘀加红花、丹参、葛根等;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迟教授强调注重胃气存亡、盛衰,时时顾护胃气。整体调节脏腑功能,调畅气机,控制水肿、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预防病情复发,疗效确切,体现辨证施治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3.
慢性腹泻     
《广西中医药》2008,31(2):62
方药: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防风9g,陈皮9g,白芍10g,泽泻15g,羌活9g,独活9g,柴胡5g,半夏9g,黄连4.5g,生姜6g。  相似文献   

4.
朱永志  张玉梅 《中医杂志》1993,34(3):141-142
升阳益胃汤为金元名医李杲所创,由黄芪、人参、半夏、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物组成。方以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阳以燥湿;用白术、茯苓、半夏、橘皮益胃以化湿,湿去而阳气升发;黄连以清滞留之余热;泽泻引导湿热下行而解;加黄芪、人参、炙甘草以补肺气,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是金代医学家李东垣创制的名方。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甘草、当归、党参 8味中药组成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疾病 ,目前临床上以其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和五官科多种疾患 ,疗效满意。现综述如下。1 特发性水肿药用 :黄芪 3 0 g,党参 2 4g,泽泻 2 0 g,白术、柴胡、陈皮、当归、赤芍、川楝子各 12 g,升麻 10 g,丹皮 18g,气虚甚重用黄芪 ;颜面水肿加防风 ;肝气不舒重用柴胡 ,加佛手 ,枳壳 ,月经不调加益母草、丹参 ;肝肾阴虚加生地、女贞子、墨旱莲 ;少寐多梦加炒枣仁 ;水肿甚加猪苓。 1剂 / d,水煎服。 …  相似文献   

6.
【方药组成】防风、白芍、党参、苍术、车前子各12克,白术、焦山楂各15克,茯苓10克,柴胡9克,黄连、甘草各6克。【加减法】气虚甚者加黄芪15~40克,党参15~30克,当归10克。脾肾阳虚者加吴茱  相似文献   

7.
泄泻灵汤组成:党参12克,白术15~18克,茯苓10克,黄芩、车前子、防风、苍术、柴胡、白芍各9克。小儿用量酌减。加减用法:1.气血虚甚加黄芪15~32克,白芍用至12克。2.营卫不调,经常感冒者加羌活、独活各9克,姜枣引。3.腹胀痛甚者重用白芍,加厚朴、陈皮、半夏、良姜、元胡等。4.脾肾阳虚加吴萸、肉蔻、破故纸等。甚者见四肢偏冷,脘腹发凉加炮附子、  相似文献   

8.
笔者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2 6例 ,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2 6例 ,其中男 9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者13岁 ,最大者 70岁 ;病程短者 6个月 ,长者达 2 0余年。2 治疗方法  采用升阳益胃汤为基本方 :黄芪、党参、羌活、独活、柴胡各 12 g ,炙甘草、白芍各 10 g ,防风、茯苓、白术各 9g ,半夏、陈皮、泽泻、黄连各 6 g ;鼻塞较重者加石菖蒲 15 g ,苍耳子 6g ;鼻塞、流涕较重者加桂枝、麻黄各 6 g ;喷嚏较重者加熏黄芪、白术各 2 0 g ,水煎服 ,日 1剂 ,配合西药息斯敏10mg ,每天起床后服 ,1…  相似文献   

9.
余育承  郑秀东 《新中医》2002,34(5):64-64
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半夏、人参(党参代)、甘草、防风、白芍、羌活、独活、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升阳益胃,解表散寒之功。原用治脾胃虚证。症见怠懒嗜卧、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等。笔者用之治疗多种疾病,均获良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运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青菊  张香云 《陕西中医》1998,19(5):226-227
<正>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笔者于临证中稍作药味加减,用于气虚血瘀的各种病证,每获满意疗效。气虚偏重者,重用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血瘀偏重者,重用赤芍、川芎、桃仁,加丹参;脉络阻滞疼痛者,加白芍、元胡、制大黄通络止痛;湿热盛者,加茯苓、泽泻、蒲公英认健脾利湿而清热。现举二例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11.
本方含黄芪30g,当归8g,白术、陈皮、地龙干各lOg,忍冬藤15g。上肢麻痹风寒湿加桂枝,风湿热加桑枝;下肢麻痹加牛膝;疼痛加白芷、元胡;抽筋样痛加赤芍、白芍;肢重选加薏苡仁、茯苓(或泽泻);心烦不寐、舌红少苔加麦冬、五味。  相似文献   

12.
升阳益胃汤是李杲《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中的方剂,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组成。导师袁红霞教授认为只要抓住了脾胃虚弱、湿邪中阻、  相似文献   

13.
黄玉庆 《新中医》2009,(9):118-118
慢性低热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以低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功能性疾病。笔者2年来用加减升阳益胃汤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与用法黄芪、炒自术、法半夏各12g,太子参、泽泻、白芍、地骨皮各15g,茯苓18g,炙甘草8g,陈皮、柴胡各10g,黄连4-10g,防风、羌活、五味子(碎)各7g,小麦30g,红枣6枚。血虚者加当归10g;阴虚者加生地黄15g,枸杞子12g,泽泻、半夏减为7g;兼暑湿者加滑石、竹叶各10g,薏苡仁30g。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相似文献   

14.
<正>升阳益胃汤源于《脾胃论》,由柴胡、防风、羌活、独活、白术、茯苓、半夏、陈皮、黄连、泽泻、黄芪、人参、甘草、白芍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功。主治脾胃虚弱、湿热内阻证。笔者谨守病机,异病同治,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笔者数十年来采用止鼽汤治疗多例过敏性鼻炎,每获良效。其方药组成:炙麻黄、防风、炙甘草、白芷、五味于各6g,细辛5g,苍耳子、辛夷、乌梅、蝉蜕各10g,白术12g,黄芪15g。加减:气虚重者加党参,清涕量多者加诃子、泽泻,涕转黄者加黄芩、芦根、鱼腥草,头痛甚者加川、蔓荆子,兼鼻息肉者加海藻、浙贝、牡蛎。如治后症状缓解,可续用防鼽汤(炙黄芪30g,太子参、白术、茯苓各15g,陈皮、苍耳子各10g,炙甘草、防风、辛夷、蝉蜕各6g)半月,以资巩固。如治苏某某,男,40岁。鼻塞流涕,晨起多嚏,反复发作近10年,中西药多方选进而未效。…  相似文献   

16.
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半夏、炙甘草、羌活、独活、防风、白芍、陈皮、白术、茯苓、泽泻、柴胡、黄连、生姜、大枣)系李东垣在"内伤脾胃百病内生"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创制的经验方之一.该方具有升发阳气,散风利湿,强脾胃助消化之功.  相似文献   

17.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组成。其中柴胡、防风、羌活、独活祛风升阳以燥湿,寓风为百病之长,治病先治风,风去病自安之意;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益胃健脾以化湿,寓顾护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健运则湿自除,湿去而阳气升发之意,风药既对脾胃有鼓舞作用,又对湿邪有促进运化作用,使升散而不伤正;黄连清滞留之余热;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药:党参、白术各15g,黄芪30g,麦冬、五味子、葛根、苍术、青皮、陈皮、当归、黄柏、泽泻、神曲各10g,升麻8g,炙甘草5g。兼元气不足者党参易人参5g;阴亏者去苍术、泽泻,加白芍、沙参、石斛;暑湿盛者去麦冬、五味子、当归,加藿香、白蔻、苡米、滑石等。水煎服,日1剂。治疗结果:临床治愈(血压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未复发)128例,好转(血压恢复后1个月内又下降者,症状消失)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5%。病案举例:杨某,女,35岁,农民。1990年7月15日  相似文献   

19.
基本方茵陈、公英、苦参各30g,滑石100g,大黄50g,郁金、栀子、砂仁各10g,泽泻12g,白术、茯苓各15g,甘草6g.日一付,水煎服.加减:恶心呕吐加法夏10g,陈皮10g;口苦,心中懊(忄农)者加龙胆草15g;血热加生地30g,赤芍15g;血痰加丹参30克;血虚加当归15g;气虚加黄芪30g,党参15g;胁痛加青皮  相似文献   

20.
妊娠阴道出血时用参芪白芍汤:党参、黄芪各15g,当归、白术、枳壳、杭白芍各10g,菟丝子12g,陈皮6g,焦艾叶5g。气血虚弱党参、黄芪增量;肾虚加续断、杜仲、寄生;血热加黄芩;阴道出血甚酌加仙鹤草、焦地榆、焦侧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