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肿瘤,居世界癌的第四位。估计全世界新病例每年超过500000。在高发区主要影响男性,男:女为3:2。东南亚、非洲亚撒哈拉和阿拉斯加(Alaska)为高发地区。据美国统计1970年HCC发病率为1.4/100000人,1990年增加到2.4/100000人。且此增加与丙肝、肥胖流行率增加相平行。了解HCC的易感状态和癌前病变有助于HCC的诊断和加强HCC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地理分布及分子病理学的新近资料,现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进行一次新的总结。简单的回顾HCC是一种常见癌症,全世界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本病。发病率以中国、大洋洲和非洲的撒哈拉地区最高;日本、印度次之,东欧和南欧再次,西欧和北欧及美洲的大部分地区最低。但在美洲也有些高发人群,如东方后裔的美国人。一般高发区的患者平均年龄较轻,肿瘤进展的也较快。3/4以上HCC患者伴有肝硬化。男性发病率高。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与发病  相似文献   

3.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WHO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55万人死于肝细胞癌(HCC)。有资料表明,HCC的发病率与HBV的流行状态相关。在东南亚及非洲撒哈拉地区HBV感染率为5%~20%或更高,被称为高流行区,这些地区60%~90%HCC患者可检出HBV血清标志,也就是说有HBV感染背景。我国在HBV高流行地区,HBV感染者占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区,为探讨该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特点,我们对近8年(1993年-2000年)本院收治的336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钩虫病在我国分布广泛且流行严重。云霄县地处亚热带地区,大量种植甘蔗、芦笋和香蕉等经济作物,是钩虫病的高发区。为了查清其流行情况,我们于1989年按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0个自然村,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肃天祝与兰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肃河西地区是我国的胃癌高发区。我们选择河西地区的天祝县及兰州市进行了历时2个多月的幽门螺杆菌(Hp)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Hp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及相关流行因素,为建立有效的Hp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苏丹 Gezira 地区是曼氏血吸虫感染的高发区,有些地区本病流行高达80%,羟氨喹是该地区广泛用于治疗曼氏血吸虫感染的药物。以往曾有研究,羟氨喹的推荐剂量为60mg/kg 体重,是苏丹最理想剂量。本文作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CC)发病率高,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HCC的主要病因.近年来,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流行加速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导致NAFLD相关性HCC(NAFLD-HCC)的发生也逐年递增.但NAFLD-HCC与病毒相关性HCC是否有相似的发病机制、预防、监测...  相似文献   

9.
肝癌细胞对星状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ama,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4位,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3位。在亚洲某些高发区如中国,其年发病率高达34人/10万人口。每年全世界有25万人死于HCC。我国因HCC死亡者约占其中的40%。由于HCC是多因素疾病,其发病过程较为复杂,近年有关HCC发病机制的研究出现许多热点。如有关癌基因的研究认为HCC形成的分子机制在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研究较多者包括ras,c-myc,cerbB-2,p53,p21和p16等基因及其在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此外,微卫星不稳定性、端粒酶与肝癌的关系亦受到重视,bcl-2是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反复发作或HBV的潜在感染均可能导致肝硬化.对于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目标是延缓和减少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1].  相似文献   

11.
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是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和粘膜皮肤利什曼病流行的高发区。近期研究表明该地区尚有利什曼原虫亚马孙亚种(Leishmaniaamazonensis)的流行,内脏利什曼病也有病例报道。Bastrenta等通过对当地患者和媒介白蛉Lutzomiyanuneztovarianglesi的实验研究,首次证实在该地区Yungus谷地中有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vannia)lainsoni的存在。利什曼原虫L .v .lainsoni是新确定的利什曼原虫种,首次发现于巴西的患者(1987)。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地区也已从患者体内分离出此虫(1994 )。它具有典型的较长的无鞭毛体和宽大的动…  相似文献   

12.
阑尾炎病理标本的血吸虫卵检出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也是阑尾炎高发区.为探讨两者关系,1991年对我站阑尾切除标本21例作了病理观察.  相似文献   

13.
多种癌-睾丸抗原基因在广西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地区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高发区。尽管目前已有许多治疗方法,但5年生存率仍很低。因此急需寻求新的治疗方法,而免疫治疗正是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中的一种。然而开展免疫治疗的前提是特异性肿瘤抗原的存在。目前已发现了众多的肿瘤相关抗原,其中一类为“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这类抗原有  相似文献   

14.
<正>肝细胞肝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HCC的高发区,每年约有十万余人死于HCC。HCC复发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肿瘤特征对术后复发率的影响不同[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的超声影像资料,探讨不同部位HCC的声像图特征与患者术后复发率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间本院超声科诊断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36例肝细胞肝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87例,女性49例,年龄26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CC)是公认的一种慢性肝病并发症。就肝硬化而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比其它原因更具有发生HCC的高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反映在HCC的发病率上,而该病的发病率还有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在病毒性肝炎高流行区,HCC更为常见。HCV通常引起无症状性急性肝炎,其中约80%病例成为慢性。目前,英国实际慢性HCV感染率还不清楚,据估计占整个人群的1%。在初次感染HCV后30年中,约30%病人发生肝硬化,随后每年约5%病人发生HCC。法国和意大利所做的研究提示,尤其是HCV-fo型发生HCC的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HBV感染是引起HCC的最主要病因.有研究报道,HBV基因型与HCC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HBV基因型分布存在地域性及种族差异等因素,相关研究在不同地区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研究对四川省德阳地区112例HBV相关HCC和1152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该地区HBV相关HCC患者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全球流行病学状况及其控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5 0年来 ,血吸虫病的地理分布发生了变化 ,尽管已经采取了一些成功的控制措施 ,但感染人群和高危人群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据估计 ,目前有 85 %的感染人群居住于尚未实施控制措施的非洲。就病情而言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近期 ,世界卫生组织建立了一个双重控制措施 :一是控制血吸虫病高发区的发病率 ,二是对于轻度流行并有可能消灭血吸虫病的地区要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广西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人群中CYP3A5基因多态性, 以探讨CYP3A5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12-2006/09经病理确诊的72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 患者分别来自于肝癌高发区(黄曲霉素高污染区)和低发区. 12例血管瘤的瘤旁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 用PCR-RFLP法检测CYP3A5在上述标本中的多态性.结果: 广西肝癌高发区患者C Y P 3A5 * 1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比(C Y P 3A5 * 1 /*1+CYP3A5*1/*3)与广西肝癌低发区患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癌高发区人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发区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 Y P 3A5 可能参与黄曲霉毒素B1(AFB1)相关性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拉雅 《地方病通报》1996,11(4):50-51
青海省1980~1995年炭疽流行病学分析拉雅(青海省卫生防疫站,西宁市810000)炭疽是常见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青海省为全国炭疽高发区之一,近年来一直处于前五位。流行地区分布广泛,点多面广,多数地区以散发病例为主,高发的几个县常为局部暴发流...  相似文献   

20.
HDV的重叠感染可加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病进程,尤其肝细胞癌(HCC)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但HDV的致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治疗方式及效果也亟待突破。综述了HDV相关HCC流行病学新特点、致病机制的新认识和诊疗进展等,对推进研发更精准的HDV检测手段、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及减少HDV相关HCC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