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能否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方法:将全麻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第1~3天将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生理盐水100 mL,在30~ 40 min内静滴完毕,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1、3天采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中IL-6、IL-8、TNF-α浓度 并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3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试,术后第3天评价患者POCD的发生情况.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也用同样的棕色布包裹后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3天TNF-α、IL-6、IL-8血浆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术后第3天POC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后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增加及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80例。采取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h、4h、1d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d各组MMSE评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4h、1d硬膜下麻醉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分别为27.5%、32.5%、7.5%,全身麻醉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42.5%、48.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d两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更能够有效地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ASA分级Ⅰ~Ⅲ级)100例,术前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筛选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CI组,n=50)和认知功能正常衰老对照组(PCN组,n=50)。两组均实施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全静脉麻醉。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并于腹部手术前1 d及术后7 d使用国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协作组(ISPOCD)推荐的测验组合评估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围术期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 POCD发生率PCI组为29.2%(14/48),明显高于PCN组10.2%(5/4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前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术前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以依托咪酯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0岁,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50)和丙泊酚对照组(P组,n=50)。E组实施以依托咪酯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P组实施以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比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T1)、诱导后(T2)、术后(T3)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1 d及术后3 d、7 d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结果除E组患者苏醒时间与P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外,其余围术期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T1、T2、T3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 d、7 d POCD发生率P组为16.0%和10.0%,E组为14.0%和12.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依托咪酯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及早期POCD的发生率与丙泊酚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老年患者在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下行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吗啡PCIA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在TCI/TIVA下行腹部手术,均于术后24 h、48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24 h及术后24 h、48 h、72 h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行神经心理学检查,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和48 h PCI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 PCIA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PCIA可减少老年患者在TCI/TNA下行腹部手术后POCD的发生,并促进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13例鼻内镜手术术后发生POCD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1: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成组设计的原则,完全随机抽取了39名相同期间内未发生POCD的鼻内镜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各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年龄(63.5±12.5)岁高于对照组(40.8±7.7)岁,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除年龄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数目和术中采用控制降压与POCD关系密切,OR值分别为:1.823(95%CI:1.024-3.247)和1.052(95% CI:0.902-1.189).结论 高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数目和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与POCD发生密切相关,对此类患者应预防POCD的发生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年龄≥65岁,无心脑血管疾病和精神类药物使用史。术前1d和术后2h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明确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实验分为两组:POCD组20例,对照组2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术中1h、术后2h和术后1d采集外周血,检测VEGF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与术前相比,POCD组术后2h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01),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h时POCD组的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在其余时间点POCD组与对照组间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全麻手术后2hPOCD的发生与术后2h外周血中VEGF表达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术后BIS值维持在50~60,B组维持在40~50。观察术后7、15、30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并检测外周血S100-β含量进行初步机制探讨。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后7、15 d智能评分较术前1 d显著降低,术后30 d部分逐步恢复。B组患者术后7、15 d POCD发生率较A组显著减少,外周血S100-β含量也显著减少;术后30 d,B组患者较A组患者S100-β显著降低,但POCD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患者术中BIS值维持在40~50较50~60可以显著降低术后15 d 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8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认知护理干预。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价两组POCD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对照组POCD发生率为30%,干预组为10%;术后2 d对照组为17%,干预组为10%;术后3 d对照组为5%,干预组为0%;两组术后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MSE评分和HDS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术后干预组MMSE评分和H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能降低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POCD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 Cor)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0岁、全麻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60例,于麻醉诱导前5 min(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 h(T3) 、术后48 h(T4)测定血浆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危险因素.方法 150例择期非心脏大手术老年人术前2~3 d及术后7 d分别进行一次神经心理测试,以评估手术前后认知功能改变,并分析围术期因素与POCD的关系.结果 共35例发生POC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冠心病、术后谵妄与POCD发生有关.结论 合并冠心病、术后谵妄是老年人发生POCD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气腹压力下腹腔镜胃结肠癌手术对围术期血糖(BG)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行腹腔镜胃结肠癌术患者253例,随机分为低腹压(6~8 mmHg)组(LPP组)125例和高腹压(12~14 mmHg)组(HPP组)128例。术前1 d、术后1 d、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测试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及围术期血糖水平。结果 HPP组21例(16.4%)、LPP组5例(4.0%)发生早期POCD。HPP组腹腔镜手术中T4-T6 BG水平明显高于LPP组(P<0.05)。HPP组POCD患者的最高血糖(BG max)、血糖最大升幅(BG max%)、血糖最大升幅基线(BG max-baseline)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P<0.05)。血糖水平升高≥3 mmol/L是HPP组患者术中发生POCD的预测因素。结论 腹腔镜胃结肠癌术中保持LPP有利于减少POCD。HPP可诱导术中血糖升高,引起早期POCD的发生。术中监测血糖可能有助于预测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症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80例实施全麻腹部手术老年患者,依据有无缺铁性贫血症分为A组(80例)及B组(100例),比较术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POCD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术后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POCD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平均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显著长于B组,年龄76~83岁者、平均红细胞体积<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7 pg、血清铁蛋白<12 mg/L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B组(P<0.05);高龄、麻醉时间长、缺铁性贫血症为全身麻醉老年腹部术后POCD及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全麻老年腹部术后POCD及谵妄发生与高龄、缺铁性贫血呈正相关(r1=0.892、r2=0.908).[结论]高龄、麻醉时间长、缺铁性贫血症为全麻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POCD及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POCD及谵妄与高龄、缺铁性贫血呈正相关,临床可据此实施积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病因,有效降低POCD的发生率.方法 从年龄、麻醉药物、手术因素、缺氧、其他因素等方面回顾性分析27例POCD病人的病因.结果 POCD与年龄相关,65岁以上老年病人发生率波动范围约3..0%~61.0%.POCD还与麻醉药物,手术因素,缺氧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 围手术期应加强人文关怀及术前术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咪达唑仑诱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咪达唑仑诱导组(M组)和丙泊酚诱导组(P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51~60,M组采用咪达唑仑诱导插管,P组丙泊酚诱导插管,观察术前1 d、术后拔管2 h、1 d、3 d、7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情况。结果 M组患者术后拔管2 h、1 d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术后3、7 d基本恢复。P组患者拔管后2h、1 d POCD发生率较M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7 d 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诱导、全凭静脉麻醉维持能显著增加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抜管2 h和1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pilon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pilon骨折手术患者108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术后1 d、术后1周POCD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Aβ)、S100β蛋白水平。结果术后1 d、术后1周观察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1周两组血清NSE、Aβ、S100β蛋白水平高于术前,MoCA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1 d、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NSE、Aβ、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pilon骨折手术患者,可减轻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降低术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丙泊酚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认知护理干预,观察2组手术前后MMSE、HDS、CDT及POCD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2组手术前后MMSE、HDS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3d、7d与术前3d比较,MMSE、HDS评分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与术前3d比较,MMSE、HDS评分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d、7d与对照组术后3d、7d比较,MMSE、H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CDT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3d、7d与术前3d比较,CDT评分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术前3d比较,CDT评分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与对照组术后7d比较,CD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发生率比较,术后3d观察组发生POCD低于对照组,3d后2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能够有效降低POCD发生率及有效改善POCD患者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对老年胸科手术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 POCD)的影响. 方法 将44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分别于患者入院后1 d、手术后1 d、3 d、5 d、7 d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 )进行测评,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实验组术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POC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护理,可显著降低POCD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36例老年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组,各68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2组患者手术各监测项目基础值和手术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1、7 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7 d较术后1 d明显升高,硬膜外组术后1、7 d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全麻组。2组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低于术后1 d,硬膜外组术后1、7 d POCD发生率均低于全麻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科患者经过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后均有POCD发生,但全麻术后POCD的发生率有大于硬膜外麻醉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陈君 《临床医学》2020,40(1):72-7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禹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36例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78%(1/36),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POCD及苏醒期躁动发生,达到神经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