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结石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肾盏结石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在住院时间、一次碎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一次碎石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结石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结石性脓肾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标准通道PCNL治疗,观察组行微通道PCNL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Ⅰ期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出血、高热、肾周积液感染、尿培养阳性)。结果 两组Ⅰ期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通道PCNL治疗结石性脓肾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标准通道PCNL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子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硬性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结石漂移入肾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使用电子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硬性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结石漂移入肾45例临床资料,分析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时间、清石率、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5例患者术前均为输尿管结石,结石直径均小于等于20 mm,术中发现结石23例位于上盏,8例结石位于中盏,3例位于下盏,11例为多个肾盏残石,单枚结石9例,结石直径5~20 mm。45例患者均顺利地置入电子软性输尿管镜,平均手术时间(38±11)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1)d。所有患者无肾盂输尿管严重损伤、大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行超声或CT检查证实无结石残留。结论在硬性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结石漂移入肾的情况下,电子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能有效清除漂移结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为≤2 cm肾结石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60例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FURS组和PCNL组,每组8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碎石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FURS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PCNL组[(45.05±12.89)min vs (65.95±14.63)min],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均低于PCN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URS组和PCNL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00%和92.50%,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0.79%和87.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UR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CNL组(5.26% vs 1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FURS和PCNL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但PCNL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相比PCNL,FURS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以及住院费用低等优势,因此FURS是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更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术前CT平扫观察结石成分与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清石效果的关系。 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310例肾结石PCNL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前CT平扫观察的结石成分,分为易碎石组(208例)、难碎石组(102例),并与术后实际结石清除率比较,观察术前CT判断与术后实际结石清除率的一致性。 结果:310例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清除288例(92.90%),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28例(9.72%),磷酸钙结石48例(16.67%),二水草酸钙结石91例(31.60%),磷酸镁铵结石70例(24.31%),尿酸结石51例(17.70%);310例肾结石患者术后未清除22例(7.10%),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7例(31.82%),磷酸钙结石9例(40.91%),二水草酸钙结石3例(13.64%),磷酸镁铵结石2例(9.09%),尿酸结石1例(4.54%)。易碎石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难碎石组(P<0.05),术中出血量、CT值显著低于难碎石组(P<0.05),住院时间较难碎石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术后实际碎石效果显示清除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未清除组(P<0.05),术中出血量、CT值显著低于未清除组(P<0.05),住院时间较未清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术前CT判断与术后实际结石清除率存在一致性。术前CT判断结石清除效果灵敏度为71.53%,特异度为90.91%,准确率为72.22%,阳性预测值为99.04%,阴性预测值为19.61%,Kappa值为0.73。 结论:术前CT平扫观察结石成分对PCNL的清石效果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欢  邓远忠 《医学信息》2019,(9):101-103
目的 探讨Guy's结石评分(GS)预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结石清除率及利用改良Clavien分级方法(MCC)预测PCNL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5例行PCNL的肾结石患者(160个肾单位),所有患者根据术前泌尿系CT结果应用GS进行肾结石分组,利用术后KUB结果评估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并且通过MCC预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60个行PCNL的肾单位中,GS1、GS2、GS3及GS4分别为15、63、73和9个。每个组的结石最大直径:GS1=25 mm,GS2=28 mm,GS3=48 mm,GS4=69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S进行数据分析,四组手术时间[GS1=(32.50±14.10)min,GS2=(55.80±29.70)min,GS3=(80.80±35.10)min,GS4=(116.30±54.80)min],通道数[GS1=1个,GS2=(1.10±0.30)个,GS3=(1.20±0.50)个,GS4=(2.00±1.30)个],结石立即清除率(GS1=100.00%,GS2=87.30%,GS3=67.10%,GS4=66.70%),患者术后并发症(GS1=6.70%,GS2=28.60%,GS3=31.50%,GS4=44.40%)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PCNL失败的患者,无论最终再次PCNL成功与否,患者的结石最终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和MCC可精确评估患者经皮肾镜术后结石清除率及有效预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孙如燕 《医学信息》2010,23(15):3031-3032
微创经皮肾镜穿刺碎石术(MPCNL)是近几年来开展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新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结石效率高,适应症广泛的优点。我院自2005年2月采用钬激光碎石机对39例多发性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钬激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记录碎石取石时间、结石数目、手术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60例经一期或二期手术成功。经1个月后结石残留清除率为100%。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窗口小、易恢复、取石成功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8例接受M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均成功进行了经皮微穿刺肾造瘘,在输尿管镜下完成了钬激光碎石术,无中转行开放手术.行I期取石37例,一次取尽结石34例,3例术后残余结石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愈; 1例于术后1周经原造瘘通道行II期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愈.平均手术时间140 min,出血50~100 ml;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5~7 d,住院天数平均9 d.无大出血、尿瘘、动静脉瘘、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肾结石总取净率92.1%(35/38).结论:MPCNL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较好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肾上盏径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应用超声引导肾上盏径路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的患者资料。193例均为鹿角形复杂结石(完全鹿角形结石74例,不完全鹿角形结石119例,结石长径2.5~9.0 cm),均完成超声引导下对后组上盏穿刺,其中十二肋下径路70例(36.3%),十一肋间径路123例(63.7%)。统计并分析手术清石时间、清石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期手术时间平均70 min(45~150 min),采用单一肾上盏通道186例,需另外建立经皮肾通道7例。一期碎石清石率72.0%(139/193),二期清石率88.1%(170/193)。术后输血6例,需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2例。胸腔积液4例,2例需闭式引流。术后发热20例,无感染性休克及不良预后发生。无肺脏及其他内脏损伤。结论后组肾上盏径路的PCNL视野范围广,输尿管镜活动度大,碎石速度快、清石率高,对于鹿角形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治疗鹿角形结石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11.
蒋威  徐爽 《医学信息》2019,(7):170-171,17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7例直接行泌尿系CT平扫后+三维重建,4例先行CT平扫,后进行尿路造影检查(CTU),两种方法扫描后应用容积重建(VR)、多层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等技术来分析观察结石的形态、大小、密度、数目以及发病部位。结果 11例结石患者中,阳性结石10例(CT值约500 Hu~1100 Hu),阴性结石1例(CT值约40 Hu),共35枚结石,鹿角状9枚,结节状26枚。单纯肾结石3例,单纯输尿管结石1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6例。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7例,合并肾周筋膜炎和输尿管周围炎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治疗前可准确评估泌尿系结石的状态,有助于临床泌尿系结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perform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 in the prone and modified supine positions.Methods: Between August 2010 and August 2011, 102 patients with renal calculi and 20 patients with ureteral calculi were randomized to undergo fluoroscopy and ultrasound-guided PCNL procedures in the prone or modified supine position.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puncture position, numbers of punctures, operation time, stone free rate, loss of blood, hospital stay and second phase PCNL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ge, body mass index, stone location, stone size and the presence of hydronephr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ate of second PCN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stone cleara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modified supine than in the prone position group.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rone than in the modified supine position group (78 min vs 88 min,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ates of rib and calyx puncture, numbers of punctures, mean blood loss, and mean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 Both the prone and modified supine positions are effective and safe for PCNL. Operation time was longer in the modified supine group, and patients undergoing PCNL in the modified supine position more frequently required a second operation due to a lower stone clearance rat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局麻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0月B超引导下局麻行PCNL 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杂性肾结石16例、单纯肾盂结石5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在B超定位下选择中盏或结石所在肾盏处作肾穿刺点,用1%盐酸利多卡因10~40 ml自穿刺点向肾脏方向穿刺浸润麻醉,深达肾包膜。然后在B超引导行PCNL。结果 86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100%(86/86),术中未发现肝、脾、胸膜、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纯肾盂结石患者结石取尽率96.2%(50/52);结石残留2例,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排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石取尽率100%(18/18)。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结石取尽率81.3%(13/16);术后结石残留3例,行二期PCNL取石2例,予ESWL排出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结石残余和复发,无继发性上尿路感染。结论 B超引导下局麻行PCNL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肾脏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9年4月160例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例分型、诊断、麻醉方式、切口类型、愈合情况、住院时长和术后愈合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中肾积水伴肾结石60例(37.50%)、肾积水伴输尿管结石35例(21.87%)、单纯肾结石41例(25.67%)、其他类型泌尿系结石24例(15.00%);男女比例为1∶0.8, 2017年及以后,女性手术患者增加的幅度大于男性,均为二类切口,甲级愈合。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OR=1.058,95% CI:1.017~1.099)。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确切,患者预后良好,肾积水伴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患者住院时间较单纯肾结石患者长,高龄患者应作为结石复发的重点预防群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留置双J管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双J管的合理应用。方法统计在我院治疗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511例,留置双J管后再施行体外碎石患者161例,直接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350例,分为置管和未置管2组。分析2组间结石X光显示定位满意率、碎石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置管组X光结石显示定位满意率高于未置管组(P=0.025)。置管组、未置管组结石清除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1)。置管组患者血尿、下尿路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置管组(P0.05)。置管组患者肾绞痛发生率低于未置管组(P=0.001)。结论双J管置入对结石显示及定位有帮助,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对直径小于1 cm的输尿管阳性结石,是否置双J管对结石清除率影响不大,但可减少剧烈肾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312例,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术后随机分为甲、乙、丙组各104例开展药物辅助排石治疗。甲组采取加味结石汤、双氯芬酸钠栓联合硝苯地平片,乙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丙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肾绞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等情况。结果:乙组与丙组患者治疗后3 d、1周、2周与4周的结石排净率均显著高于甲组,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肾绞痛发生率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均显著好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组患者治疗后3 d的结石排净率与治疗后肾绞痛发生率均显著好于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治愈效果,但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的起效更为迅速,对肾绞痛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较高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