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分别联合卡孕栓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均行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组给予缩宫素。对比分析2组产妇不良反应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剖宫产产妇分娩过程中、产后2 h 和产后24 h 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延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具有剖宫产指征的高危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缩宫素治疗,观察组接受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心率、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_2)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 h,两组心率、SpO_2均高于治疗前,DBP和SB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心率、SpO_2均高于对照组,DBP和S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可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防治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应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出血率低、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肖紫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487-4488
目的:探讨在有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有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与试验组(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产妇术中、术后出血量均要低(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均显著要低(P<0.05)。结论在使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有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效果明显,可减少产后出血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2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按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接受常规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接受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静脉注射缩宫素。对比两组产后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2、24 h出血量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能有效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卡前列腺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96例剖宫产产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实验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产后出血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产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在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等方面,实验组产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实验组产妇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下降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产妇略高于对照组产妇,但是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对剖宫产产后出血进行有效预防,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产妇均为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产妇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静滴缩宫素治疗,观察组20例产妇给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出血量情况,并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4例,平均出血量(523±54)ml显著低于对照组9例、(560±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存在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妇可于术中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58-61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 年1~12 月的100 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拟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方法(250 mL 0.9%氯化钠溶液+10 U 缩宫素注射液混合液静脉滴注,经宫体肌注给予10 U 缩宫素注射液),研究组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250 μg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经宫体迅速肌注,给予250 mL 0.9%氯化钠溶液+10 U 缩宫素注射液混合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1,P<0.05);研究组患者的产后2 h 出血量为(251.85±50.35) mL,产后24 h 出血量为(306.65±53.85)mL,均少于对照组的(302.85±52.65)mL、(353.65±50.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16、3.6589,P<0.05);研究组患者的产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结论 对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拟行剖宫产产妇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宫腔填纱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后立即给予缩宫素联合宫腔填纱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子宫壁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 h、12 h及24 h出血量和尿量,记录两组产妇的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值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产后2 h、12 h及24 h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两组产妇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及产后48 h泌乳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的疗效优于缩宫素联合宫腔填纱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婉 《当代医学》2021,27(30):43-45
目的 探讨高龄剖宫产产妇应用缩宫素不同联合用药方案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3例高龄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出血量、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输血率、应用止血措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缩宫素联合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龄剖宫产产妇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优于卡前列甲酯栓,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产后出血高危产妇进行研究,所有产妇均采取剖宫产术分娩,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产妇分为传统组(n=20,缩宫素)和干预组(n=20,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统计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状况。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性宫体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对商丘市睢阳区中心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0例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进行对比观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体注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产后出血率与出血量状况。结果:在产后出血率上,实验组(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 h,实验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出血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危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剖宫产手术时行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剖宫产手术时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术后2小时和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止血时间和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黄华  杨建碧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5):597-599, 60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或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90例。A组在娩后给予10 U缩宫素静脉滴注和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肌内注射,B组给予10 U缩宫素静脉滴注和1 mg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化。对2组产后各时间段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输血率、附加止血措施干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术中、术后2 h和术后24 h,A组产妇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组(P < 0.05~P < 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和附加止血措施干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例产后出血产妇平均出血量为(841.34±232.56)mL,B组17例产后出血产妇平均出血量为(857.62±227.37)mL,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不良反应较小。其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减少出血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术的应用时机对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6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应用时机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4例),对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及术中、术后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多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产后出血率、输血比例、子宫复旧不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尚未大量出血时立即联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改善子宫复旧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产妇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以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该院行剖宫产产妇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给予单纯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药物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术中、产后总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高危出血因素产妇将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效果明显,加强产妇子宫收缩力度,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缩宫素与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防治巨大儿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巨大儿产妇,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按使用宫缩剂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缩宫素联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单纯使用缩宫素。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产妇给药后30 min、60 min宫缩次数及宫底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282.2±69.4)ml、(459.3±134.5)ml,低于对照组的(391.3±53.8)ml、(580.4±25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后30 min、60 min的宫缩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宫底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5例,对照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剖宫产术中使用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可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助于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高危产妇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的高危产妇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以及缩宫素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仅使用缩宫素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后2 h、4 h、24 h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高危产妇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作探讨。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经治疗后均可见出血量减少状况,但观察组产妇治疗2 h、24 h、72 h期间出血量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95.2%比对照组78.6%高,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接收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惠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给予对照组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给予观察组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对比两组产妇产的后出血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