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70岁。临床诊断:心悸待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P波后均继有室上性QRS波群,P—R间期0.14s。V_1导联示P波形态正常,P—P间期不等(0.54~0.12s),当P—P间期为0.54~0.78s时,P—R间期缩短为0.08s,当P—P间期为1.12s时,P—R间期为0.14s(第5个窦性搏动),与心律均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消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资料,分析其流行趋势;绘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布特征图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空间聚集性。结果 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χ2] = 400.24,P < 0.0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四川省土源性线虫(Moran’s I = 0.322,Z = 16.293,P < 0.01)、钩虫(Moran’s I = 0.425,Z = 21.290,P < 0.01)、蛔虫(Moran’s I = 0.102,Z = 5.782,P < 0.01)、鞭虫(Moran’s I = 0.084,Z = 6.873,P < 0.01)感染率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高”聚集区域主要分布于37个县(市、区),其中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高⁃高”聚集区域分别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地区和丘陵地区的39个县(市、区)、川西南山地区的9个县(市、区)和川西南山地区的8个县(市、区)。结论 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呈空间聚集性,应根据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特征加强重点地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84岁。因腹泻、腹痛4天入院。临床诊断:急性肠炎,冠心病,陈旧性心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入院后心电图心电轴—46°,I导联示P—P间距依次为1.08s、1.06s、2.67s、1.64s、1.08S、1.28s,在2.67s的长P—P间距中出现一交界性逸搏。V_1导联示P—P间距依次为0.88S、1.48S、0.89s、1.18s、1.11s、1.64s、0.88S、1.36s、0.87s、1.42s。其它各导联表现与上相似。V_1、V_2呈QS型,V_3呈Qrs型,Q波时限=0.04s,振幅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2岁。健康体检描记的心电图(图I)示P波形态正常、按序出现。P1~P5为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5:4传导)。P—P间期如下:P1~P10为0.82~0.88s,P11—P16为0.80~0.86s,P17~P24为0.80~0.88s;P10-P11间期(A)为1.50s,P16-P17间期(B)为1.46s,P24-P25间期(C)为1.50s,A、B、C间期均不是基本窦性心律的两倍,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6岁。酒后胸闷、憋气,心前区有压榨感,半小时后来院就诊。即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0.64s,P—R间期0.28s,心率93bpm/min,ST—T正常。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Ⅰ°房室传导阻滞。胸痛症状缓解后复查心电图P—R间期缩短为0.16s,P—P间期仍为0.64s,ST—T仍无变化。  相似文献   

6.
1 心电图特征 患者男,53岁。因心动过速、头晕1天入院。附图各导联为同帧非同步描记。心电图特点:①房率频速,222次/min、P_(Ⅱ、Ⅲ、aVF)直立,aVR倒置,不支持房室结内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考虑房性自律性或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②长短P—P之差≥0.04s,长短P—R之差也在0.04s左右,后者可能与R—P长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6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3年,加重1周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型。心电图(图示V5、V6导联同步记录)P波规律出现,P—P间距0.48s(125次/min)。R2、R16为窦性下传者,呈“R”型顶端有切迹.时间>0.12s。其P—R间期为0.19s,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其余QRS波呈正常室上型,但之前的P—R间期为0.34~.48s,  相似文献   

8.
何方田 《心电学杂志》2008,27(1):120-122
一、与预激综合征P—R间期长、短有关的因素 预激综合征的P—R间期大多在0.08-0.11s,但有短至0.06s或长达0.20s者。P—R间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①房室旁道的性质,即是快旁道还是慢旁道?前者顺传不应期≤0.35s,具有全或无的传导特点,不出现传导延缓或递减性传导,因而不存在一度或二度Ⅰ型传导阻滞;而后者顺传不应期相当长,可达0.6~1.0s,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8岁。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 图1.示服药前描记常规导联,窦律,P—P0.66s(90bpm),除ST I、avL、V_5呈水平型压低≤0.05mv,余无异常。 图2.系口服心得安20mg一小时后描记。心率较图1减慢,P—P0.98s(61bpm)。P、QRS波群形态无变化。T I、V_5由直立变为正负双向型,TavL由负正双向型变为深倒型。 讨论 心得安试验常见结果有二种:① 服药后心电图与服药前一样者判阴性,可能为器质性心脏病;② 服药后心电图(ST—T异常)恢复正常者判阳性,可能为β受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26岁。临床诊断心肌病。因出现黑朦、昏倒描心电图为窦缓(心率45次/min)、窦性暂停。X线显示普大型心脏。静点异丙基肾上腺素,心率无明显增加。复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节律,房率100次/min,每2个P波继1个QRS波,P—R固定为0.20s。Ⅱ导呈rS型、V_1呈rsR’型,QRS时限0.14s,符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左前分支阻滞(LAB)和2:1房室阻滞(AVB)。4天后心电图(图2)P波频率与图1相同,但P—R不固定,随着P—R逐搏缩短,QRS波出现多达5种形态变化。例如Ⅰ的R_1P—R0.20s,QRS波呈qRs型,时限0.14s,S波宽0.08s,呈CRBBB型;R_2P—R间期0.18s,QRS波呈qRs型,时限0.11s,S_2时限S_1,似不全性RBBB型;R_3P—R0.16s,QRS波呈R型,时限仅0.07s,似为正常图形;R_4P—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5岁。既往健康。因发热三天就诊。常规作心电图(见附图)示:各导联P—P间期规律出现,各导联每一周期开始下传的第一个P—R间期均相等为0.28s,而后下传的P—R间期亦均相等为0.32s(其P  相似文献   

12.
逸搏、夺获及折返可以形成不同组合的二三联律,国内曾有报告,罕见的“逸搏—夺获—反复”三联律和四联律心电学杂志也曾报道过,现将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例附图分析如下。患儿男性,6岁,因病残儿童体检于一九九一年九月十九日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各导联均可见P波,形态,时限,电压正常,P—P间距明显不齐,间距差>0.20s以上,但长P—P与短P—P有倍数关系,大部分P波与  相似文献   

13.
例1患者女性,50岁。反复发生心前区疼痛2年,劳累后胸痛加重5h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检测,可见舒张期及收缩期中度二尖瓣返流,舒张期EA峰融合,左室大。动态心电图(DCG)(图1)示:窦性心律,所有的窦性P波均重叠在前一激动的T波后支上,无一漏搏。P—R间期波动在0.40—0.44s,大于0.35s。白天心率增快时P—R间期0.40s左右,夜间睡眠时P—R间期0.44s左右。心率转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 例1 患者男性,5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第1行:窦性心律,P—P规整,频率75次/min,P—R0.22s,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额面QRS电轴—80°,V_1导联呈rsR’型,时限0.14s。第2、3行为同步记录的HBE及Ⅱ导联心电图,纸速50mm/s,房率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16岁。I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型,P-R间期0.14s,在长Ⅱ导联可见:P—P间期显著不等,时间在0.06~1.04s之间,频率在58~100次jmin,长R—R达0.96s为逸搏周期。R、R、R8、R9为逸搏,其前无相关P波,QRS波形态时限正常,无右束支阻滞图形,酷似起源于右束支的室性逸搏,仔细观察R8、其前周期较长,但小于逸搏周期为0.84s.其前有相关P波,P.R问期0.14s,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34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附图)为V_3导联连续记录,推测窦性基本周期为1.01—1.09s,提早的P′_4、P′_8、P′_(12)形态与窦P一致,配对间期0.74—0.76s,呈等周期代偿,下传的QRS 波呈右束支阻滞型(时限0.15s);提早的R_2、R)6、R_(10)、R_(14)呈左束支阻滞型(时限0.16s),配对间期0.44s,代偿间歇不完全。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频发窦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呈二联律,(3)频发室性早搏,呈四联律。  相似文献   

17.
例1 患者女性,45岁。冠心病3年,以心前区不适就诊。听诊:心律不齐,心音较弱,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显示:P波及QRS波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I导联):P波呈M型,或负正双向,故为逆行P波。P—P均为0.36s(约167次/分),R.P间期固定为0.16s,其后的P—P间期及R.R间期均呈长短交替(0.36~0.48s),P—R间期也长短交替(0.16~0.28s),QRS波振幅呈交替改变。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24岁。因胸脚、心累1w入院。1年前高热伴相似症状,但未作心电图。本次心电图(图略)特征: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P—R间期0.24s)。查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白天多数时间为一度AVB(P—R间期0.24~0.48s),且心率〈80次/分时,P—R间期0.40~0.48s(图1A)。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62岁。因心悸、胸闷、头晕八年,晕厥二次,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收治。入院后心电图(附图)Ⅱ导联,窦性P波,频率80—83次/min(P-P间歇0.75s,和0.72s),夹有QRS波者P—P间歇较不夹有QRS波者为短,呈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数P波与QRS波无关,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R_(2、4、6)为窦P下传,心室夺获,P—R间期0.12s,R_(4、6)与R_2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2016—2020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棘球蚴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棘球蚴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传染病监测报告数据库收集2016—2020年青海省玉树州、果洛州和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的棘球蚴病发病数据,对发病率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平均年发病率为0.032%,发病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χ2=802.991,P<0.05)。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18年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005、0.088、-0.046(Z=0.281、1.196、-0.046,P均>0.05),2019、2020年全局Moran′s I值为0.179、0.166(Z=2.273、2.316,P均<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9—2020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棘球蚴病发病率呈一定聚集趋势,存在“高-高”“高-低”和“低-高”聚集区域。局部Getis-Ord Gi*热点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棘球蚴病发病率热点区域位于青海省治多县、杂多县、玉树市,2020年热点区域位于四川省阿坝县、红原县、理县、若尔盖县、松潘县、黑水县、马尔康市。结论 2016—2020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棘球蚴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且呈一定程度的空间聚集性,仍应加强热点区域的棘球蚴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