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呃逆的治疗     
呃逆俗称“打膈”,是一侧或两侧膈肌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细支管内的收缩。在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动中使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所产生一种短促的特征性怪声。如发作起过48小时或对某些疗法无效时称顽固性呃逆。中医认为系胃气上逆所致。西医认为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膈肌痉挛所至。年迈体弱,久病重症者好发。多与寒冷刺激,静脉输液,饱餐等有关。顽固性呃逆往往是某些慢性疾病,如肿瘤,脑出血等病后不良的先兆。也是神经科病人的常见并发症,频繁的隔肌痉挛可导致胸腔内压及腹内压的波动,影响病人的呼吸,循环及进食,造成额外的体力消耗,严重的可诱发吸入性肺炎及上消化道出血。据资料与文献报道,治疗呃逆的方法很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呃逆,西医学将其称为"膈肌痉挛",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膈肌不自主的间隙性收缩引发的临床病症,主要是由于膈神经、膈肌、迷走神经或者中枢神经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一侧或者双侧膈肌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吸气声门的突然关闭,如果痉挛持续超过48 h而没有停止,则称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的出现可能导致患者呼吸节奏的紊乱,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烦恼,对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疾病日久可影响身心健康.我院对该类病人采取中医诊断和针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膈肌痉挛是临床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膈肌痉挛又称胃神经症,俗称呃逆,是由于吸气时声门突然闭合产生的一种呃声,通常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引起膈肌异常收缩运动导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呃逆,引起呃逆的原因较多,如进食刺激性食物、进食过快及吸入冷空气均可引起膈神经兴奋,诱发膈肌痉挛,轻则可表现为间断打嗝,重则可出现连续性呃逆或呕逆,同时可伴有腹胀、腹  相似文献   

4.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50例钟宾谟呃逆是由膈肌痉挛而引起,即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所致,因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故会发生一种呃声。中医称呃逆为“秽”,认为由于气机逆乱所致。笔者使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50例,取...  相似文献   

5.
呃逆,古称“哕”又称“打呃、打嗝”是横膈不由自主地间歇性收缩所致,膈肌痉挛大多是轻而短暂的,正常人在进食中间或食后不久,突然受寒或吸入冷空气,甚至大笑之后,会发生短暂的呃逆,偶尔打嗝不足为奇,但如果持续打嗝,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象,该病是迷走神经和隔神经受到刺激,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导致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因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所以发出一种呃声,产生呃逆的病因很多,可分中枢性和周围性,  相似文献   

6.
呃逆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膈肌及咽喉肌的同步性性爆发性收缩的一种临床症状,伴有特殊的声音及不适感。其病因可以是内、外科功能性病变,亦可为器质性病变,多数是功能性病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呃逆不容忽视,有时病程中出现呃逆提示病情危重(如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呃逆使病人非常不舒服,严重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是临床常见而治疗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7.
呃逆是由膈肌痉挛而引起,即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所致,因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故会发生一种呃声.……  相似文献   

8.
呃逆是由干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导致膈肌肋间肌的不自主同步剧烈收缩,持续呃逆3天以上者,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呃逆,笔者在临床中用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择典型病例报道如如下。  相似文献   

9.
拔罐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是横膈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致使空气突然被吸人呼吸道,同时伴有声带闭合而产生的一种奇特怪声。临床称持续24h以上呃逆为顽固性呃逆。呃逆的治疗方法诸多,笔者主要介绍拔罐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呃逆是由于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刺激,导致膈肌、肋间肌不由自主同步剧烈收缩,因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且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从而产生一种特别音响的病症。临床上将持续48h以上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多见于颅脑损伤及缺血缺氧性脑病。我们通过对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011年8月~2014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中发生顽固性呃逆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0~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俗称“打嗝”,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致使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同时伴有声带闭合产生一种短促奇特的声音。呃逆发作持续时间不等,自数分钟至数日,若持续48小时以上不缓解,则称为顽固性呃逆。采用单纯针刺或者药物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于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6例,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呃逆是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止。西医称为膈肌痉挛,为膈肌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引起呼吸肌收缩,同时伴有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是令人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呃逆可间歇发作或昼夜不停,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常由其他疾病引发,特别是脑卒中患者因脑部病变累及中枢而出现的呃逆,症状重且顽固,影响患者的病情与康复。  相似文献   

13.
按压攒竹穴治疗呃逆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导致空气突然地吸入气道内而发出的呃声。可因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  相似文献   

14.
呃逆是由干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导致膈肌肋间肌的不自主同步剧烈收缩,持续呃逆3天以上者,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呃逆,多为中枢系统病变胃扩张胃痉挛等疾病引起的,按原因分为反射性、中枢性、代谢障碍性和精神性,以颅脑损伤引起的呃逆发病重、症状重,可昼夜不停或间歇发作,频繁发作可致失眠、疲劳。颅内压升高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颅  相似文献   

15.
正顽固性呃逆是由于膈肌和肋肌之间的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声短而不自制,并持续症状达3天的膈肌功能障碍性疾病[1]。呃逆可单独发生,同时也是慢性疾病的并发症,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可使颅内压升高,膈肌与肋间肌痉挛,从而加重病情。我院对脑损伤导致顽固性呃逆行艾灸、穴位封闭联合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琛 《江西中医药》1997,28(5):39-39
针刺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呃逆吴琛(江苏省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苏州215006)关键词呃逆针刺疗法耳穴按压疗法呃逆是由于多种因素刺激膈神经而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的、间隙性收缩和痉挛的一种常见症状。笔者运用针刺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现将1994~...  相似文献   

17.
口服地塞米松片致顽固性呃逆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杨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0):796-798
呃逆亦称膈肌痉挛,常由暴饮暴食、刺激性食物、消化系统疾病引起,如食道炎、胃炎、胃癌、食道癌及胆道疾病。呃逆的发生是一侧或两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因而发出一种短促的特别的声音。反射中枢可  相似文献   

18.
马振河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1007-1007
呃逆俗称“打呃”主要表现为膈肌不自主地突然产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短促吸气,喉中发出“呃”声,声短而频繁,不能自控。严重者昼夜不停,迁延数日至数月不愈,称之为顽固性呃逆。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点穴配合走罐疗法,共治疗顽固性呃逆31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艾灸膈俞穴治疗气滞兼胃寒型呃逆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呃逆俗称打嗝,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膈肌连续收缩使胸脘内压力减轻,可产生胸内不适感。健康人受精神刺激或快速吞咽干燥食物而同时较少饮水,均可诱发该症。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胃气上逆动膈,与饮食不节、过食寒凉、情志不和、郁怒伤肝或素体虚弱有关。笔者运用传  相似文献   

20.
呃逆中医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西医是指由膈肌和肋问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引起的,每例患者的发作频率可以在4-60次/min,其机制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刺激兴奋一方面沿网状脊髓束到达膈神经,使膈肌产生强烈节奏性的收缩,同时呼吸暂停;另一方面刺激兴奋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到咽喉神经,产生喉头痉挛。笔者运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20-60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情志不舒5例、饮食不调3例、胃阴不足2例。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