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在生后6小时内给头部亚低温治疗72小时,直肠温度维持在(34.5~35.5)℃;对照组监护下维持直肠温度(36.5 ~37.5)℃,两组其它治疗措施相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不良反应、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动态脑电图评价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治愈好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②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类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患儿在生后7、14、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测定,14天和28天时亚低温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85、2.136,均P<0.05);④治疗72小时后患儿中对照组中、重度异常动态脑电图发生率高于亚低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8).结论 头部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新生儿HIE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措施具有近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及寻找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取120例符合HIE诊断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再将亚低温组分为6个小组,每组各10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2h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在生后7、14、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在生后6、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内6个小组的治疗前和亚低温治疗72h后,NSE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第1—4小组治疗前后NSE比较差异较大。结论使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对患儿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有明显效果,且在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及早开始行亚低温治疗HIE对预防神经损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病(HIE)新生儿脑功能指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入该院的新生儿HIE患儿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检测患儿的脑功能指标[(包括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NSE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MBP水平、NBN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MBP和NSE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15 d及30 d时观察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HIE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脑功能指标,降低血清NSE水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神经系统受损的重要原因,发病率高达13‰,其中25-30%的婴儿患有永久性神经损伤,包括脑瘫、癫痫、精神障碍、视力和听力障碍以及认知和学习障碍,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挑战。亚低温治疗是支持治疗外,唯一公认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HIE的死亡率和残疾率。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作为亚低温治疗的辅助治疗或独立应用于HIE。本文综述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研究进展,着重于足月儿及晚期早产儿,以期进一步降低HIE的死亡率、致残率和改善神经发育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头部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行头部亚低温治疗预后良好的48例新生儿HIE患儿纳入预后良好组,另将同期行头部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的48例新生儿HIE患儿纳入预后不良组.统计所有患儿基线资料,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新生儿HIE患儿头...  相似文献   

6.
王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1):1002-1004
在全世界的新生儿中,因窒息所造成的新生儿死亡率已达到23%[1],围生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造成新生儿死亡最常见原因.尽管有研究显示脑损伤后6h内采用亚低温治疗中度HIE可减少其致残率[2],重复注射小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降低其伤残率[3],但尚在研究阶段,迄今为止,上述治疗的有效性还尚未得出一致结论。锂在脑缺氧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就锂的神经保护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
何国庆  陈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83-208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采用头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经头部MRT或CT确诊为HIE的足月儿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以及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24例。两组患儿均采取维持血压、血糖,稳定内环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力,给予氧气支持,解痉镇静等综合性治疗,观察组患儿于出生6 h内给予头部低温治疗,并于治疗后72h再对患儿头部复温。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神经系统症状发生情况,并于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8天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功能(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神经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可起到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安全可靠,远期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雷霞  刘崇海  杨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85-4386,4388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生后6~12h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62例生后12h内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亚低温组病儿在生后6~12h内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35℃,持续72h,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下维持肛温在36.7℃~37.5℃。通过观察18个月时的病死率或严重伤残发生率和神经发育评估,评价生后6~12h开始进行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结果]18个月时亚低温组的神经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P﹤0.05)。亚低温组严重不良预后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P﹤0.05)。亚低温组病死率和严重神经发育伤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6~12h以内,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可促进运动发育水平的恢复,降低患儿严重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评估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9年4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足月HIE新生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亚低温组患儿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和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分析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图像,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生后7 d和14 d时进行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两组患儿a EEG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中度、重度患儿大脑中动脉Vs、Vd、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加重,亚低温组患儿Vs、RI、PI明显升高(P0.05),Vd明显降低(P0.05)。亚低温组Vs值、Vd值与7 d、14 d的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RI值、PI值与7 d、14 d的NBN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亚低温组患儿头颅多普勒超声异常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评估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HIE效果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ischemic-hypoxic encephalopathy,HIE)会造成脑瘫和癫痫等严重后遗症,影响患儿正常生活。亚低温技术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并发HIE患儿脑细胞代谢,但单独使用疗效不佳,需联合神经节苷脂加强疗效。本研究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对新生儿窒息并发HIE患儿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02-20-2019-03-11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亚低温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亚硝酸盐(nitrite,NO2-)、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和14d后,研究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分别为(35.70±1.52)和(37.21±0.8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4.02±1.04)和(35.20±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69和10.153,均P0.05。治疗20d后,研究组NO2-和NT水平分别为(15.05±1.35)μmol/L和(1.86±0.17)nmol/L,低于对照组的(23.67±2.36)μmol/L和(2.51±0.28)nmol/L,t值分别为20.052和7.310,均P0.001;SOD水平为(167.88±18.73)U/mL,高于对照组的(139.81±15.46)U/mL,t=12.550,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为7.50%,与对照组的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456。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对新生儿窒息并发HIE患儿神经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可以调节NO2-、NT和SOD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Hospital practice (1995)》2013,41(1):147-15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ystemic hypothermia when applied within 10 hours after birth to neonate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Study Design: Ninety-three term infa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HI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systemic hypothermia (n = 46) or conventional treatment (n = 47). Hypothermia was induced within 10 hours after birth, decreasing rectal temperature to 33.5°C for 72 hours, followed by slow rewarming to 36.5°C.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was assessed at 18 months old.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death or moderate-to-severe disability. Results: Outcome data were available for 82 infants. Death or moderate-to-severe disability occurred in 21 of 44 infants (47.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7 of 38 infants (18.4%) in the hypothermia group (P = 0.01) at 18 months.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not different whether hypothermia was started within 6 hours or 6 to 10 hours after birth. Subgroup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systemic hypothermia improved long-term outcome only in infants with moderate HIE (P = 0.009), but not in those with severe HIE. No severe hypothermia-related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 Systemic hypothermia reduced the risk of disability in infants with moderate HIE, in accordance with earlier studies. Hypothermia was induced within 6 hours in most infants, but delaying the onset to 6 to 10 hours after birth did not negatively affect primary outcome. Further studie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at delayed cooling is equally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2.
李健 《现代保健》2014,(33):56-58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不同治疗时间对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11月本院确诊治疗的中重度HIE患儿12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三组均给予头部亚低温治疗,早期组为出生后4 h内,中期组为出生后4-8 h内,晚期组为出生后8 h后。对患儿采用神经行为测定(NBNA)、标准化贝利婴儿(MDI、PDI)进行评估,分析对比各组患儿的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儿身高、体重增量基本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患儿NBNA、MDI、PDI评分均高于早期组,早期组NBNA、MDI,PDI评分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患儿伤残率、死亡率均低于早期组,早期组患儿伤残率、死亡率均低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不同治疗时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机体发育无不良影响,中期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入住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监测治疗开始后0、24、48、72h外周血清NSE含量;比较两组患儿生后7、14、28d新生儿NBNA评分。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0、24、48、72hNSE水平分别为(20.32±6.75)ng/L、(23.26±2.89)ng/L、(38.12±7.96)ng/L、(31.91±10.14)ng/L;对照组分别为(19.76±3.82)ng/L、(24.41±5.91)ng/L、(48.67±9.96)ng/L、(41.78±3.46)ng/L;两组血清NSE含量在0、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h亚低温治疗组NSE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4、28d NBNA评分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NSE水平,具有脑保护作用,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是新生儿期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新生儿脑部的缺氧缺血性损伤与微生物-肠-脑轴参与的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和组织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且HIE最关键的环节是二次能量衰竭的发生,两次能量衰竭之间的“潜伏期”就是所谓的治疗“时间窗”,是减轻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措施能被成功应用的最佳时间。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肠-脑轴”参与氧化应激在HIE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希望通过该轴作用在HIE治疗“时间窗”内,减轻氧化应激对大脑的损伤,从而为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为HIE的防治打开一扇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是新生儿期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新生儿脑部的缺氧缺血性损伤与微生物-肠-脑轴参与的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和组织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且HIE最关键的环节是二次能量衰竭的发生,两次能量衰竭之间的“潜伏期”就是所谓的治疗“时间窗”,是减轻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措施能被成功应用的最佳时间。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肠-脑轴”参与氧化应激在HIE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希望通过该轴作用在HIE治疗“时间窗”内,减轻氧化应激对大脑的损伤,从而为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为HIE的防治打开一扇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亚低温使用过程中部分环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短期预后的影响,为HIE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8月3日—2018年12月31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90例中重度HIE患儿亚低温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中度HIE患儿73例,重度HIE患儿17例。按照不同时间窗(6 h vs.12 h)分组,在6 h组再按照窒息复苏后是否进行复温分为升温组及降温组两组,收集亚低温治疗前后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数据、住院时间、一般临床特征。结果 重度HIE患儿窒息复苏后6~12 h开始亚低温治疗,不同时间窗治疗后aEEG图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4±2.06 vs.3.00±1.41,t=2.27,P<0.05)。窒息复苏后尽快进行主动降温组与进行保暖复温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结束后24 h主动降温组的aEEG图形评分更高,且重度患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3±2.06 vs.7.00±1.00,t=-2.37,P<0.05)。结论 窒息复苏后尽早进行亚低温治疗可升高治疗后aEEG图形分值,改善神经系统表现,一定程度上改良短期预后,长期预后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遗留神经系统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增加。VEGF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及参与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参与HIE的各个病理生理环节。笔者通过综述HIE中VEGF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采用VEGF治疗HIE的给药方式、时间与剂量提供依据,以避免VEGF治疗的负性效应,充分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