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评析脑活素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11月至2015年2月,将52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2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活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痴呆评分。结果两组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痴呆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脑活素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价值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痴呆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帕金森病主要引起中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变性,常伴随有姿势不稳、动作迟缓、肌张力高及静止性震颤等症状,因此又称为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多认为与多巴胺有关,目前尚未有根治此病的有效方法,大多采用药物治疗进行缓解[1]。盐酸美金刚是治疗帕金森痴呆的有效药物。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盐酸美金刚在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  相似文献   

3.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继棉 《黑龙江医药》2009,22(4):583-584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是因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微小动脉出现变性、坏死,产生微动脉血栓后,在脑组织中留有空隙,使中枢神经系统多次、多处多发性卒中致神经症状及痴呆。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3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下面着重探讨预见性护理及特殊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个月,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81.00%)高,两组HDS、MMSE及ADL评分较治疗前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盐酸多奈哌齐对精神症状患者痴呆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精神症状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片口服,10 mg/次,1次/d,8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初始剂量5 mg/次,1次/d,睡前服用,持续使用1个月,评价患者早期临床反应,逐步调整使用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d,对比两组患者痴呆行为和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经治疗后,采用痴呆行为评估量表(CDR)及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研究组患者CDR评分及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精神症状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痴呆行为,提高患者认知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治疗后MMSE、HDS积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本控制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4.6%。结论老年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较多,血管因素为其主导因素。控制诱发因素为预防之关键,治疗采用个体化方案,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加强功能、行为训练及心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延缓、阻止痴呆加重,有效降低本病患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评分、MMSE评分、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予以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率,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陈仲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38-3438
现对本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住院的40例阿尔茨海默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龄化的步伐日益加快,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认知障碍、人格改变、日常生活能力丧失及行为异常等,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对痴呆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以恢复其认知功能,康复治疗对痴呆患者愈显得重要。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建女  高建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51-1752
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等症状呈持续阶梯式加重,同时出现各种精神和躯体的退化,最终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对36例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69.1±4.7)岁;血管性痴呆36例,阿尔茨海默病20例,混合性痴呆16例;病程(1.1±0.2)年;文化程度:文盲14例,小学26例,中学22例,大专及以上10例:按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2]:轻度痴呆23例,中度痴呆35例,重度痴呆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版(CCMD-3)的诊断标准[3],无心、肝、肺、肾等严重躯体疾病,排除酒精和药物依赖、精神病史以及先天性智能障碍或既往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11.
万毅  苏博  钱红宇 《首都医药》2009,(19):30-30
我们曾经收治1例老年男性患者,80岁,患脑梗塞10余年,痴呆8年,轮椅生活2年,卧床1月余。患者曾因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在一家西医综合医院的糖尿病专科住院治疗1个多月,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好转,但血相仍高。患者外院住院期间因家属缺乏护理经验,致患者左髋部、左足多处褥疮感染,外阴龟头处皮肤感染糜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为糖尿病组或对照1组(MMSD>24),糖尿病并痴呆组或观察组(MMSE≤24),每组各42例。另选42例非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对照2组,分别检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I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BMI、HBAIC及HOMA-IR明显偏高(P<0.05),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BMI、HBAIC及HOMA-IR三项指标呈负相关。结论对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痴呆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或延缓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影像学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老年科住院的60岁以上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痴呆组66例和单纯痴呆组43例。行神经心理量表评估,检测血清炎症因子、HCY、叶酸及基因水平;经磁共振海马薄层平扫及波普观察患者海马高度、脉络膜裂大小、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元退变。结果与单纯痴呆组相比,糖尿病痴呆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下降;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HCY水平上升,叶酸水平降低,叶酸基因分布不同;海马高度、NAA/Cr减少,脉络膜裂、MI/Cr增加。IL-1β、HCY、脉络膜裂是糖尿病痴呆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痴呆患者的海马体积萎缩,神经元退变及胶质细胞增生,其认知功能与血清IL-1β、HCY水平及脉络膜裂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苦碟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给予苦碟子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给予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苦碟子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且观察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苦碟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认知及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干预对痴呆患者视空间辨认、分析判断、思维、记忆等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同启队列对照设计,2012年8月~2013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痴呆患者纳入对照组,2013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痴呆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配合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总得分为(16.52±1.24),经过半年护理后总得分为(18.24±1.18),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总得分为(17.13±2.21),经过半年护理后总得分为(17.34±1.32),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AD患者的视空间辨别、分析判断、思维、记忆、注意力、定向力,提高AD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是继发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对其他类型痴呆较好。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组方银芪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符和入选标准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0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预防VD的发生。方法收集我科3年来收治的VD患者共8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饮酒史均与VD发病相关,早期监控和治疗可控性的血管性因素有助于防止VD的发生。脑萎缩、脑白质疏松为VD的主要影象学改变,大灶脑梗死的痴呆发生率高。结论防治血管性痴呆,主要是防治危险因素及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早期诊治,进行有效干预,可延缓和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年来我院收治社区内56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ID)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氢麦角碱进行治疗 ,经过治疗效果观察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 1病例来源 :从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社区内MID患者56例。1 2诊断标准 :采用CCMD -2-R诊断标准 ,并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确定记忆、智能损害程度 ;采用HACHINSKI局部缺血性评分量表鉴别诊断 ,排除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AD)。1 3分组 :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 :28例 ,男17例 ,女11例 ;年龄57~71岁 ,平均年龄(61.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观察与分析盐酸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血塞通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MMSE评分、HDS评分、ADL积分及临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HDS评分均有所提高,而ADL积分有所下降,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疗效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降低患者痴呆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麻痹性痴呆(GPI)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由于GPI是可治性痴呆,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神经科收治的1例GP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