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对于前牙美容修复,树脂充填材料具有牙体损伤小、美观效果佳等特点,但活髓牙充填后常出现敏感等问题,如何选择一种刺激性较小的树脂充填材料尤为关键.目的:比较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材料与3M-Z100复合树脂充填材料进行活髓前牙美容修复后的敏感发生率及患者自觉疼痛程度的差异.方法:选择2006-08/12就诊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因龋坏或外伤牙折要求行前牙美容修复的活髓牙患者68例,患牙112颗,随机分为3M-Z350组、3M-Z100组,56颗患牙/组.两组分别对应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材料及3M-Z100复合树脂充填材料行前牙美容修复.采用Ryge评价标准在修复后不同时间记录对冷刺激的敏感性,采用疼痛程度标尺记录患者自觉疼痛程度.结果与结论:与3M-Z100组比较,修复1 d、1周、1个月后3M-Z350组敏感发生率及患者自觉疼痛程度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修复3个月后上述两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在活髓前牙美容修复过程中,使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材料在获得良好美容修复效果的同时,可明显降低充填后的敏感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流动纳米复合树脂充填Ⅴ类洞的微渗漏程度。方法在96颗离体的磨牙颊侧制备V类洞,随机分为3组,每组32颗牙。分别充填Valux Plus前后牙通用树脂、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Filtek Z350和Filtek P60复合树脂,样本经冷热循环及加压负载试验后,采用碱性品红染色,颊舌向垂直片切后,每组随机取出2个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余的标本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情况。结果 3种材料中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微渗漏最小,P60复合树脂微渗漏最大。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是临床上充填V类洞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扫描电镜下观察比较三种流动树脂充填V类洞的微渗漏程度。方法在42颗离体的恒磨牙颊侧制备V类洞,随机分为3组,每组14颗牙。分别充填Filtek Z350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Beautifil Flow流动型聚合体和Esthet.X流体复合树脂,样本经冷热循环及加压负载试验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充填体龈壁边缘微渗漏情况。结果Z350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组充填体与牙体组织之间微缝隙宽度最窄,与Beautifil Flow流动型聚合体组、Esthet.X流体复合树脂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Z350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适合用于牙颈部龋损的充填。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采用三种充填材料修复牙合面龋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4年在我院门诊就诊患有牙合面龋患者150例,患牙198颗,男78例,女72例,年龄12~58岁。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A组为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患牙53颗,B组为银汞合金修复患牙70颗,C组为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患牙75颗。1.2材料3M ESPE Z350纳米复合树脂和自酸蚀黏结剂;上海齿科材料厂产玻璃离子水门汀和银汞合金胶囊。1.3方法三组患牙均先去腐质,深龋用氧化锌及磷酸锌水门汀双层垫底,中龋用磷酸锌水门汀垫底。A组和B组采用常规玻璃离子水门汀和银汞合金充填法修…  相似文献   

5.
目的:追踪观察、分析评价纳米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长期效果。方法:应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缺损患牙326颗,参考美国公共健康部(USPH)评价系统,制订临床评价标准,追踪观察2年的临床效果。结果:1年后复查,3M—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成功率为96.48%,2年后复查,成功率为92.63%。结论:3M—Z350纳米复合树脂是一种理想的前牙修复材料,临床疗效肯定,同时获得良好的美观效果,还可降低充填后敏感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龈下楔状缺损患者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龈下楔状缺损患者68例(2018年9月~2019年4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予以常规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微创组予以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对比两组术后1d、术后3d、术后7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变化,并对比两组美观满意度。结果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微创组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微创组PD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微创组AL较常规组低(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两组BI指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美观满意度96.97%(32/33)较常规组81.25%(26/32)高(P<0.05)。结论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应用于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中,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龈缘和牙周袋底之间距离,减轻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出血程度低,并具有较高美观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复合树脂无机填料的纳米化,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得以明显改善,但其对牙髓组织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组织学方法评价纳米复合树脂(FiltekTM Z350)与犬牙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2008-04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择3只成年雄性Beagle犬,共60颗健康牙。方法:将犬牙人工制备颊面近髓V类深窝洞模型,将窝洞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FiltekTM Z350、Dyract-AP复合体、TPH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充填前各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SE BOND自酸蚀粘结系统处理。以未备洞的余留健康牙作为正常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对各组样本牙的牙髓状态进行组织学评价,并测量所有样本的洞底剩余牙本质厚度。结果:术后7d,大部分样本的牙髓组织均出现轻度炎症反应;术后30及90d,除TPH复合树脂组外其余各组大部分样本的牙髓组织恢复正常,TPH复合树脂组仍有部分样本存在牙本质细胞层结构紊乱,其“组织结构紊乱”指标的评级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平均剩余牙本质厚度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该实验条件下,FiltekTM Z350纳米复合树脂的生物相容性和Dyract-AP复合体及玻璃离子水门汀相似,优于TPH树脂。  相似文献   

8.
流动纳米树脂预防性窝沟龋充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预防性树脂充填术由于不采用传统的预防性扩展,只去除少量的龋坏组织后即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材料充填龋洞,而未患龋的窝沟使用封闭剂保护.目的:通过应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Filtek Z350流动纳米树脂对窝沟可疑龋、初龋磨除后进行预防性充填,观察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探索预防性充填治疗早期窝沟龋的新方法.方法:对196例6~25岁患者磨牙的牙合面窝沟龋在去除龋坏的牙体组织后,采用Eadper prompt自酸蚀粘结技术,用Filtek Z350流动纳米树脂对整个牙面进行预防性充填术,并采用对侧同名牙或邻牙也有窝沟龋者用同一公司生产的ClinproTM可见光固化变色窝沟封闭剂充填作对照研究.结果与结论:随治4年后发现该方法涂膜保留率高,能有效阻止龋病的进一步发展.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2年时的涂膜保留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在第3,4年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P < 0.05).龋病发生率在1,2年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在3,4年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Filtek Z350流动纳米树脂预防性窝沟充填是一种有效阻止窝沟早期龋进一步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的细小窝沟龋修复需要按Ⅰ类洞形进行预备,对牙体组织破坏较多.目的:评价流动纳米树脂微创修复细小窝沟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30 岁磨牙有窝沟龋且对侧同名牙或邻牙也有窝沟龋患者167 例,在一侧磨牙牙合面窝沟龋去除龋坏牙体组织后,采用Adper Single Bond 2 全酸蚀黏结技术,用Filtek TM Z350 流动纳米树脂充填整个微创窝洞作为实验组,对侧同名牙或邻牙窝沟龋用同一公司生产的Filtek TM Z350 纳米树脂充填作对照.结果与结论:随访2 年后发现实验组Z350 流动纳米树脂填充体保留率高,边缘完整性好,边缘着色率低,树脂保留率、边缘完整性及边缘着色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Filtek TM Z350 流动纳米树脂微创窝沟充填可有效修复细小窝沟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离子和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5例中型楔状缺损患者(376颗患牙),楔状缺损深度大于1 mm且小于2 mm、仅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状、无牙髓炎症状.将患者左右两侧同名牙采用自身对照法随机分为玻璃离子衬垫组(A组)和流体树脂衬垫组(B组),A组以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充填;B组以流体树脂和复合树脂充填.采用Ryge和USPHS评价标准,比较术后1周、1个月、1年、3年的敏感发生率及充填体脱落率.结果:失访18例70牙,复查87例306牙,复查率为81.4%.A组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1周、1个月的术后敏感发生率分别为18.3 %(28/153)、9.2%(14/153),B组分别为35.9 %(55/153)、28.1%(43/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修复后1年和3年2组术后敏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牙术后1年、3年充填体脱落率分别为9.8 %(15/153)、11.8 %(18/153),B组分别为2.6%(4/153)、3.3 %(5/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修复后1周、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玻璃离子和流体树脂作为夹层技术中的衬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对于预防术后敏感和降低充填体脱落率均有理想的疗效.但是玻璃离子作为衬垫材料在预防术后敏感方面要优于流体树脂,而流体树脂作为衬垫材料在修复体固位力方面则优于玻璃离子.  相似文献   

11.
Z. Gobeaux     
DE WITTE F 《JBR-BTR》1956,39(2):Suppl,I-SupplIII
  相似文献   

12.
13.
14.
Human Protein Z.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Protein Z was purified from human plasma by a four-step procedure which included barium citrate adsorption, ammonium sulfate fractionation, DEAE-Sepharose chromatography, and blue agarose chromatography with a yield of 20%. It is a 62,000 mol wt protein with an extinction coefficient of 12.0.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tein Z in pooled, citrated plasma is 2.2 micrograms/ml and its half-life in patients starting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s estimated to be less than 2.5 d. The NH2-terminal sequence is Ala-Gly-Ser-Tyr-Leu-Leu-(Gla)-(Gla)-Leu-Phe-(Gla)-Gly-Asn-Leu. Neither Protein Z nor its cleavage products, which were obtained by treatment of Protein Z with thrombin or plasmin, incorporated [3H]diisopropyl fluorophosphate.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rotein Z remains unknown.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