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儿童弱视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儿童弱视的护理.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已完成视知觉感知学习的125例224眼弱视患儿,男79例140眼,女46例84眼,年龄3~13岁,平均(6.22±2.09)岁,根据视功能情况,制订出个性化的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弱视的方法.每天早晚各20min,每10min间隔休息1次.,1个月复查一次视力并检测分类视力及双眼视功能.训练需在安静和黯淡环境下进行,并根据复查结果继续原程序治疗或调整治疗程序.结果:儿童弱视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3个月的总有效率达91.1%,最佳矫正视力由治疗前的0.53±0.18增长至0.90±0.26,患儿与家属的满意度达到98.4%.结论:视知觉感知学习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弱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知觉训练改善弱视儿童视力和立体视功能的疗效。方法将78例弱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综合训练,观察组实施视知觉训练。比较2组总体疗效、矫正后的视力和立体视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立体视锐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视知觉训练可显著改善弱视儿童的视力,促进患儿双眼视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视功能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某院收治的92例儿童弱视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训练组实施常规弱视治疗,视功能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强化视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弱视基本痊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视力变化;轻度弱视、中度弱视和重度弱视的治疗效果。结果视功能训练组患儿弱视基本痊愈率93.48%比常规训练组的78.26%高,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分别为(0.33±0.15)、(0.34±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功能训练组治疗后1年视力(0.92±0.25)好于常规训练组的(0.73±0.13),P0.05;两组治疗效果均存在轻度弱视中度弱视重度弱视的情况,P0.05。结论视功能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及有效性高,可提高基本痊愈率,改善视力水平,且弱视程度越低治疗效果越好,提示儿童弱视需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视力、屈光度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为(0. 32±0. 0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 37±0. 11)(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光度变化值为(0. 59±0. 17) 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 70±0. 23) D (P 0. 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 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 19%(P 0. 05)。结论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实施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儿视力,降低屈光度变化值,有效抑制近视度数加深。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36-738
探讨传统遮盖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大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1例屈光参差性弱视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遮盖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传统遮盖联合综合训练治疗,根据全国儿童弱视防治组制定的弱视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儿视力,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传统遮盖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大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学,患儿依从性高,视力提升明显,临床疗效显著,大大缩短戴镜时间,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爽  张林娜  刘海军  刘永梅 《新医学》2008,39(2):101-103
目的:比较阿托品扩瞳法与遮盖法治疗儿童单眼弱视的疗效.方法:72例3~7岁弱视患儿分为遮盖组(42例)和阿托品组(30例).遮盖组采用眼贴或眼罩遮盖健眼,每日至少4小时.阿托品组每晚睡前将1%阿托品眼膏涂于健眼下睑结膜囊内.比较2组疗效.结果:视力达到基本痊愈所需时间:遮盖组为(16.9±1.3)个月,阿托品组为(17.2±1.6)个月(P>0.05).遮盖组立体视重建有效率为69%,阿托品组为66%(P>0.05).遮盖组的依从率为69%,阿托品组的依从率为90%(P<0.01).遮盖组和阿托品组视力提高差异最大的时间出现于第2次复诊,遮盖组视力平均提高2.23行,阿托品组视力平均提高1.30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遮盖法提高视力所需时间比阿托品扩瞳法短,但其依从率不如阿托品扩瞳法,2种方法治疗弱视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其立体视锐度(stereoa cuity, SA)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 2例(16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8 6只患眼)与对照组(82只患眼)。研究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的视力水平、SA、弱视眼的调节幅度(amplitudeof accommodation,AMP)和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ngfacility,A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视力较治疗前依次提升(P<0.05),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显著降低(P<0.05),AMP和AF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弱视眼中立体视正常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54.88%,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到SA正常水平的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4眼vs 23眼;P<0.05)。结论: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更佳,可利于提升患儿的视力水平,提升患儿的SA,有效改善患儿的AMP和A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在儿童弱视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弱视儿童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弱视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疗法进行弱视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知觉水平眼位、知觉垂直眼位、立体视锐度及弱视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1°及3°水平眼位、垂直眼位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弱视程度及立体视锐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行为疗法进行弱视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弱视患儿的知觉眼位及立体视锐度,促进视力恢复,降低弱视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学龄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3—8岁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611名1177眼,给予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视力情况。结果611例1177眼戴镜视力由治疗前的(0.34±0.23)提高到(0.8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的眼数为1040只,占总眼数的88.4%。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学龄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新方法,在患儿进行视知觉学习训练治疗时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短时遮盖(每天6 h)和全日遮盖(>10 h)治疗3~12岁单眼弱视患儿的疗效.方法:对98例3~12岁单眼弱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准确屈光矫正基础上,分别每天遮盖健眼6 h和遮盖健眼10 h以上,并同时进行等量精细目力训练,12个月时对视力提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视力提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弱视综合疗法之一的遮盖疗法,短时遮盖与全日遮盖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