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自1993年以来,我所应用吡喹酮(PQT)、阿苯哒唑(ALB)治疗脑囊虫病1256例,其中376例出现异性蛋白变态反应,即杀虫反应,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76例中男305例,女71例。1~14岁60例,>14岁316例。杀虫反应发生在第1疗程244...  相似文献   

2.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是治疗猪囊虫病的首选药物。我们对5 0例单服阿苯达唑或吡喹酮治疗后效果不佳的脑囊虫病人 ,采用阿苯达唑与吡喹酮联合治疗 (以下简称联合治疗 )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5 0例脑囊虫病人均为复治病人 ,其中男 40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 5 0岁 ,最小 8岁 ,均符合《实用囊虫病学》制订的脑囊虫病的诊断标准[1] ,其中有头痛症状 9例 ,癫痫发作 3 2例 ,脑CT或磁共振检查 ,显示有低密度水肿区 2 1例 ,囊泡影 15例 ,囊虫间接血凝试验 (IHA)阳性 46例 ,抗原 (Cag)阳性 3 8例。先服阿苯达唑 3~ 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吡喹酮联合氟美松分疗程、间歇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后的脑囊虫病717例,每疗程吡喹酮总量为310 mg/kg,分7 d、3次/d口服;同时口服氟美松0.75~1.5 mg/次,每疗程间歇3个月,共5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免疫学指标。结果:治愈238例,显效459例,有效13例,有效率97.21%。结论:大剂量吡喹酮分疗程、间歇治疗脑囊虫疗效好、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阿苯达唑和干芜散已广泛应用于脑囊虫病的治疗,但如何合理用药取得最好疗效,一直在探讨之中。为找出一种可推广应用的治疗模式,我们采用了3种药物6种疗法治疗脑囊虫病114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又称猪囊虫病(bladder disease),是国家卫生部规划防治的重点寄生虫病之一.猪囊尾蚴病常用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等药物化疗,但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具有一定不良反应,且易产生抗药性,这就需要研究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现将结核性脑膜炎误诊为脑囊虫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5岁。以头痛1个月余,加重伴神志不清、发热6 d入院。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症状,先后前往当地寄生虫病防治所及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行头颅CT检查示:可见脑内散在多发囊虫影像,诊断为脑囊虫病,给予口服阿苯哒唑、吡喹酮治疗,半个月后头痛无明显改善,症状渐加重,并出  相似文献   

7.
阿苯达唑治疗囊虫病疗效观察杨春海,刘淮生476100河南省商丘地区人民医院我院从1991年1月至1993年5月,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囊虫病患者共1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按中国囊虫病学会筹备组制定的统一标准[1...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吡喹酮治疗15例囊虫病,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21~57岁;病程1~11年;单纯皮肤肌肉型囊虫病4例,脑囊虫病11例(其中10例兼有皮肤肌肉型囊虫病),脑囊虫病中以癫痫为主要症状者9例。15例囊虫病均经活检或CT和血清诊断方法确诊。治疗方法:1疗程吡喹酮的总剂量一般为120毫  相似文献   

9.
驱治肝吸虫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目前驱治肝吸虫常规药物的疗效。副反应及患者的顺从性。方法:对肝吸虫感染者68例,行T管引流术后随机分两组,分别用阿苯达唑驱虫糖(由广东省寄生虫防治研究所研制)或吡喹酮驱虫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副反应及患者的顺从性。结果: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副反应以吡喹酮组为多,患者的顺从性以阿苯达唑驱虫糖组为好。结论:肝吸虫感染的患者胆汁的检出率比大便的检出率高,建议T管引流者常规作胆汁寄生虫学检查,驱虫药以阿苯达唑驱虫糖为佳。  相似文献   

10.
囊虫病过去无特效药物治疗,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吡喹酮治疗获得良好疗效。但药物作用于囊虫出现的反应较多较重。我院于1981年用吡喹酮治愈严重襄虫病一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通过对脑囊虫病人352例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对比参照组单用吡喹酮组及单用丙硫咪唑组和吡喹酮与丙硫咪唑交替使用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囊虫病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在中西药结合治疗下,高颅压型及癫痫型脑囊虫病都缩短了疗程及尽量避免了强烈的囊虫崩解后的变态反应,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患者在使用杀虫剂治疗期间的护理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对67例脑囊虫病患者应用吡喹酮和丙硫眯唑进行杀虫治疗期间的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颅内压增高等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结果67例全部完成疗程,治愈63例,占94.0%,复发4例,占6.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耐心细致的观察护理可降低本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病率,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是完成整个疗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脑囊虫病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因无有效的杀虫药物,对病人仅能给予对症治疗,暂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部分病人甚至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1975年以后,国内外试用广谱杀虫药吡喹酮、丙硫咪唑,在治疗脑囊虫病方面取得良好成绩,总有效率在90%左右。由于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有严重反应,因此患者必须住院治疗,以增加安全性。一、治疗前准备患者住院时要作全面体格检查(内科和神经科),眼底检查和腰穿检查是必要的。有  相似文献   

14.
囊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脑囊虫病儿童发病少见。应用吡喹酮治疗中引起严重反应的护理尚未见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儿童脑囊虫病应用吡喹酮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宫本宏  黄海博 《现代康复》1998,2(4):352-353
本作通过对脑囊虫病人352例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对比参照组单用吡喹酮组及单用丙硫咪唑组和吡喹酮与丙硫咪唑交替使用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囊虫病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在中西药结合治疗下.高颅压型及癫痫型脑囊虫病都缩短了疗程及尽量避免了强烈的囊虫崩解后的变态反应.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癫痫是脑囊虫病的主要症状及后遗症之一,癫痫型脑囊虫病占脑囊虫病的50%以上。2000年7月以来,我院收治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1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21~52岁,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脑脊液及血液囊虫抗体PHA检测呈阳性,病程1~16年,发作频率2次/10年~17次/年,其中全身性发作11例,部分性发作3例,混合性发作1例。1.2方法抗囊治疗[1]:第1疗程吡喹酮30mg/(kg·d)×12d,第2、3疗程均为吡喹酮50mg/(kg·d)×15d,每疗程间隔2个月。同时服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辅助应用维脑路通和(或)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17.
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手术并服吡喹酮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共收治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患者120例,其中幕上脑实质型囊虫多发84例,幕下脑室型囊虫单发36例,均先行手术后服吡喹酮灭囊方法,重点讨论了取出的囊虫与术后服药治疗中因颅内压持续增高行另一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取出的囊虫其光镜和电镜下组织病理的演变过程,认为术后服吡喹酮病理证实确有抗囊虫作用,是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试用吡喹酮治疗囊虫病16例,其中11例为单纯皮下或肌肉型,3例为皮下肌肉型合并脑型,2例眼囊虫病合并脑型及皮下肌肉型。治疗采用20毫克/公斤,1天分服,1例;90毫克/公斤,3天分服,5例;120毫克/公斤,4天分  相似文献   

19.
重症高颅压型脑囊虫病在脑囊虫病中是预后最差和治疗困难最大的一型。脑囊虫病的手术治疗虽然开展已久,对高颅压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不是病因治疗,并不能制止病情的发展。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其疗效业已肯定,但服药后可出现变态反应,促使颅压更加增高,危及患者生命。我院从1983年至1987年采取外科手术减压后,再服用吡喹酮治疗重症高颅压型脑囊虫病15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0~1993年共收治20例脑囊虫病,全部治愈出院,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2例,女8例;年龄16~56岁,平均30岁。均有服“米粒肉”病史。 1.2 临床表现 癫痫型(14/20),脑膜炎型(4/20),颅内压增高型(2/20)。本组20例均作脑CT检查:脑皮质均见散在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阴影及钙化灶等不同的病理变化;确立脑囊虫病诊断。 1.3 治疗 本组20例脑囊虫病患者均先经神经外科行开颅术,尽量取除囊虫虫体。最少取出12粒虫体,最多取出40余粒虫体。拆线后7~10天,口服化学药物吡喹酮治疗,每次10mg/kg,每天三次,连续4~6天,总剂量120~160mg/kg。 1.4 疗效 20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复发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