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于睿教授治疗胸痹患者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胸痹患者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睿教授治疗177例胸痹患者病历录入电子病历中,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建立用药频率表,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处方中单味中药、药物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并筛选出32味主要药味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177例病历中共用中药149种,其中法半夏、桂枝、陈皮、茯苓用药频次相对较高,并且通过聚类分析,把常用药物分为5类。于睿教授治疗胸痹从肝论治,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主要诊治思路,针对不同的兼证斟酌加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李惠东教授治疗肝郁脾虚证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59例患者105份电子病历及处方,采取药味频数、频率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柴胡、灸甘草、茯苓、白术、熟党参、陈皮、法半夏、王指毛桃、当归使用频率超过50.0%,枳壳、醋延胡索、麦芽、丹参、白芍、砂仁使用频率介于20.0%~50.0%,姜厚朴、鸡内金、布渣叶、广金钱草、木香使用频率低于20.0%。20味药共分为4大类。结论:李惠东教授治疗肝郁脾虚证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主要从肝经论治,兼顾脾胃,重视药物性味归经,临证用药"知常达变",因人因地制宜,具有岭南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书文教授治疗心动过速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门诊电子病历收集丁书文教授心动过速医案74份,其他疾病医案1026份,并通过SAS统计软件编制了用药频率表,以心动过速为因变量、以用药频率≥10%的37种中药为自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74份医案中,共用中药99种;其中次数最多者为黄芪,共63次,频率为85.14%;次数最少者为柴胡等27种,仅用1次,频率为1.35%;黄芪、当归、黄连、麦门冬、炒酸枣仁、五味子、紫石英、连翘、川芎、木香、砂仁、玫瑰花和人参偏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书文教授治疗心动过速,喜用黄芪、当归、黄连、麦门冬、炒酸枣仁、五味子、紫石英、连翘、川芎、木香、砂仁、玫瑰花和人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琳教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心悸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思路。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75例心血管门诊及住院患者245份电子病历,采用频数、频率分析以及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药物分析。结果有9味中药频率超过50.00%,11种频率在20.00%~50.00%之间,13味频率小于20.00%,根据聚类分析,33味中药可分为5大类。结论黄琳教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以心脏的生理特点为依据,主要从心脏论治,辅以水火并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痰。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分析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琦教授门诊治疗失眠有效或显效的病例,使用EXCEL统计软件对患者中药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其中包括统计每味中药的累积频次、频率、累积频率,取累积频率在91.23%以内(频次10次以上)的药物作为高频中药,对高频中药的功效进行拆分合并,采用SPSS20.0分析软件,对高频中药基于功效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了223例患者,总计297次门诊病历,共运用中药181味,其中高频中药62味,获得6个聚类方,并对聚类方进行基于功效的分析。结论:在对王琦教授治疗失眠验案的聚类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琦教授自拟方"高枕无忧汤"为高频次方剂。王琦教授强调主因主症、重调体质,治疗失眠善于从肝从瘀论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余德钊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门诊余德钊教授治疗的厌食症(西医诊断ICD:F50:900,中医诊断:BEZ070)患儿病历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Ward法为统计学分析手段,欧氏距离为度量,凝聚过程与树状图表示结果,并分析用药规律。结果:所纳入的489份处方中,排名前20味中药之中使用频率在50%~75%的中药有5味中药;使用频率在25%~50%的中药有7味中药;使用频率在25%以下的中药有1味中药。经Ward法检验,以SED 5为度,可以得到聚三类结果。结论:余德钊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以脾胃本虚,湿热内蕴,加之肝木气机不畅,积滞脾胃为主要病机论治,结合岭南湿热之气,用药以健脾消食,和胃祛滞为法,糅合清热祛湿之品,方药具有清补同用,凉温兼施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医门诊电子病历收集丁书文教授治疗心动过缓医案82份,其他疾病医案1018份,并通过SAS统计软件编制了用药频率表,以心动过缓为因变量,以用药频率≥10%的36种中药为自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在82份医案中,共用中药103种,其中使用次数最多者为黄芪,共64次,使用频率为78.05%;使用次数最少者为白芨等19种,仅用1次,频率为1.22%。桂枝、熟地、细辛、冰片、附子、麻黄、木香、阿胶和肉桂偏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它们在心动过缓用药中的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五脏变治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周军怀收治的符合功能性胃肠病诊断的患者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筛选整理病历资料,观察五脏变治法中药处方药味的使用频数与频率,采用分层样品聚类分析,以系统分析为统计方法,Ward为聚类方式,欧式距离(ED)为度量,以欧氏距离少于5为标准进行聚类,结果采用树状图表达,总体评价用药规律。结果:72份病历资料纳入研究,中药处方共432份。以ED5为标准,可分为聚7类、聚4类和聚3类结果。其中,聚7类结果出现3个对药,分别为干姜-木香、柴胡-藿香、白术-白芍;而聚3类结果最符合评价组方特点。结论:周军怀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善用药对,在遣方用药方面以三类药物分层治疗诸症,同时"柴胡-藿香"为其临证遣方特色药对,以行气药配合芳香药有芳香除秽,宽心醒脾之用。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45-24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初步探讨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不寐的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不寐病例638份,运用频数、频率、构成比、相关分析、关联规则、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病例中的证型诊断和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638份不寐病例的病位主要在肝,其次在心、肾和脾,病性证素主要为血虚、气虚、阴虚和火;证型主要为心肝血虚证、心肝火旺证、肝肾亏虚证和痰热内扰证。挖掘出李师临床治疗不寐常用中药51味,核心药对5对,心肝血虚证相关中药14味、心肝火旺证相关中药13味、肝肾亏虚证相关中药16味,痰热内扰证相关中药12味。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初步揭示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不寐的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传承李德新教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曹志群治疗胃痛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搜集到的306份曹教授治疗胃痛的医案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应用验案分析系统的统计功能建立用药频率表.结果:在306份医案中,共用中药204种.其中次数最多者为砂仁,共240次,频率为78.43%,丹参、党参、醋元胡、炒白术、百合、乌药、制香附的应用频率较高,均大于40%,为中医膏方治疗疾病的高频中药.结论:高频中药可分为4类,体现了曹教授治疗胃痛补泻兼顾、寒热并用、顾护脾胃、兼顾兼证的用药特点.本结果具客观性,有-定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