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孕期增重对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初产妇孕前体重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于黄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并正常分娩的1 33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初产妇孕前BMI、孕期增重、血脂水平、妊娠结局并对血脂水平与妊娠结局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BMI的增加,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初产妇TC、HDL-C以及LDL-C水平依次降低,TG水平依次升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多组初产妇TC、HDL-C以及LDL-C水平依次降低,TG水平依次升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初产妇妊娠结局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多组初产妇妊娠结局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TG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呈正相关(r值依次为0. 627、0. 543、0. 592,均P0. 05),HDL-C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 614、-0. 565、-0. 529,均P0. 05),LDL-C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 537、-0. 588、-0. 546,均P0. 05)。结论初产妇孕前体重过重与孕期增重过多会导致TC、HDL-C以及LDL-C水平低于BMI正常者,TG高于BMI正常者,且TG水平增加、HDL-C以及LDL-C水平降低会增加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布依族和苗族妇女围绝经期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民族影响因素,为两民族妇女围绝经期难治性高血压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2月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医院就诊确诊为围绝经期难治性高血压女性患者32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布依族组167例,苗族组15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黔南地区妇女围绝经期难治性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妇女围绝经期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民族妇女围绝经期难治性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比较:布依族组年龄和高血压病程年限分别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83、3.259,均P0.01);布依族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水平分别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38、2.423、3.334、3.532,均P0.01);布依族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IGT)、慢性肾脏病(CKD)、肥胖和糖尿病病例数分别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41、10.461、22.881、30.795、9.862、11.256、25.669、37.925,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5.352)、血脂异常(OR=4.687)、TG(OR=4.251)、TC(OR=4.113)、糖尿病(OR=4.028)、CKD(OR=3.908)和高血压病程(OR=3.822)是影响布依族妇女围绝经期难治性高血压因素。糖尿病(OR=4.025)、CKD(OR=3.917)和高血压病程(OR=3.764)是影响苗族围绝经期难治性高血压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布依族和苗族妇女围绝经期难治性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HDL-C、甘油三酯(TG)/HDL-C比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CHD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cy浓度与LDL-C、HDL-C、TC、TG水平,并分析Hcy与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Hcy、LDL-C、TC、TG水平升高,而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HD组血清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Hcy与LDL-C/HDL-C(r=0.267 3,P0.01)、TC/HDL-C(r=0.277 1,P0.01)、TG/HDL-C(r=0.236 3,P0.01)比值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浓度和LDL-C、HDL-C、TC、TG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析Hcy与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的相关性对于探讨CHD的发病机制及其检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女性患者640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10例,围绝经期组330例;所有患者均询问病史,并进行实验室和体格检查。统计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变化。结果围绝经期组的BMI、SBP、DBP、FPG、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组的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葡萄糖受损、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混合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经其他项目校正后,围绝经期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葡萄糖受损、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及冠心病风险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存在血压升高、糖、脂代谢紊乱、肥胖和超重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018年在本院就诊或健康体检围绝经期女性396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0.3%,其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升高率在11.0%~2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6.5%;糖尿病患病率为17.7%。相关分析显示,TC、LDL-C、TG、non-HDL-C与空腹血糖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8、0.209、0.235、0.251,P<0.01),HDL-C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0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异常的围绝经期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是血脂正常围绝经期女性的1.450倍~1.938倍;TC、TG、LDL-C、non-HDL-C每增加1个标准误差或HDL-C每减少1个标准误差,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21.6%~39.3%。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异常与糖尿病有着密切联系,应加强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早发冠心病(CHD)患者的关联环境危险因素,寻找降低早发CHD发病率的主要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339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年龄分成早发CHD组(172例)和晚发CHD组(167例),以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酗酒史、总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C反应蛋白(CRP)升高、尿酸(UA)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等为CHD的环境危险因素,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发CHD组的高TG百分率和低HDL-C百分率显著高于晚发CHD组(分别χ2=12.011,P=0.001;χ2=11.208,P=0.001),早发CHD组的男性比率和吸烟率也高于晚发CHD组(分别χ2=4.849,P=0.028;χ2=5.728,P=0.017),而早发CHD组合并高血压病患病率低于晚发CHD组(χ2=7.654,P=0.006);经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协同因素后,血清TG升高和HDL-C降低是与早发CHD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χ2=6.607,P=0.010;χ2=5.450,P=0.020)。合并高血压病则是与晚发CHD关联的危险因素(χ2=6.702,P=0.010)。结论在干预早发CHD措施中,以降低LDL-C为首要目标的降脂治疗应兼顾降低TG,吸烟带来的危险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脂质代谢关系。方法:58例绝经后妇女CHD患者作为观察组,58例绝经后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性激素相关指标(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E/T)及脂质代谢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HDL-C/LDL-C、HDL-C/TC)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E2、HDL-C、E/T、HDL-C/LDL-C、HDL-C/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C、TG、LDL-C、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观察组患者E2、E/T与TC、TG、LDL-C、ApoB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妇女CHD患者血脂异常与性激素下降密切相关,且共同参与CH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关系。方法选取212例女性,其中围绝经期组112例,正常对照组100例,所有受试者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促卵泡刺激激素(FSH)、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血压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non-HDL-C。结果围绝经期组的TC、TG、LDL-C、non-HDL-C、FSH、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E2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组的E2与TC、TG、LDL-C、non-HDL-C、FSH、LH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HDL-C随E2水平增高而增高,TC、TG、LDL-C、non-HDL-C随着E2水平下降而增高;non-HDL-C与TG、LDL-C均呈线性关系。结论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低于正常女性,其变化与non-HDL-C有一定相关性,nonHDL-C可以作为调脂管理新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屏气试验检测脑血流,了解围绝经期女性脑血管反应性(CVR)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27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资料、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尿酸等指标,通过TCD结合屏气试验,记录受检者屏气试验前后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及屏气持续时间,计算屏气指数(BHI)。结果围绝经期女性BHI异常率为13. 77%,CVR与年龄、BMI、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TC、TG、HDL-C、血压、血糖有关(P0. 05),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CVR异常率为13. 77%,血脂、血压、血糖、BMI及围绝经期症状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关注围绝经期妇女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预后的围绝经期脑梗死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血脂水平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于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围绝经期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共156例。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划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124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疾病患病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冠心病患病情况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载脂蛋白E(ApoE)的表达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危险因素对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BMI(25.85±1.90 vs. 24.42±1.94)、合并高血压比例(34.38%vs. 16.13%)、合并糖尿病比例(34.38%vs. 16.94%)及合并冠心病的比例(37.50%vs. 18.55%)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TC(4.93±1.08 vs. 4.34±1.02)、TG(1.94±0.51 vs. 1.66±0.49)、LDL-C(3.71±0.87 vs. 3.21±0.83)和ApoB(1.15±0.25 vs. 1.02±0.19)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HDL-C(1.27±0.42 vs. 1.56±0.39)和ApoA1(1.32±0.31 vs. 1.56±0.31)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围绝经期脑梗死患者BMI、患高血压情况、患糖尿病情况、患冠心病情况、血清TC、TG、LDL-C及ApoB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呈正相关性(r=0.270、0.185、0.174、0.183、0.217、0.215、0.220,均P<0.05),而血清HDL-C与ApoA1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呈负相关性(r=-0.271、-0.329,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BMI、血清TC、TG、LDL-C及ApoB水平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24、2.562、5.057、2.659、125.114,均P<0.05),而血清HDL-C及ApoB水平升高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HR=0.065、0.036,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ApoA1对围绝经期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735,P<0.05)。结论 不同临床预后的围绝经期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载脂蛋白水平变化对于预测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以为未来早期预测患者预后、及时改变治疗策略以及提高患者疗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胎盘生长因子(PLGF)、D-二聚体(D-D)的表达及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9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5例健康孕妇;检测所有受试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Hcy、PLGF、D-D的水平,并分析Hcy、PLGF、D-D与SBP、DBP、TC、TG、LDL-C、HDL-C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先兆子痫组、子痫组Hcy、D-D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子痫组血清中Hcy、D-D的水平显著高于先兆子痫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Hcy、D-D与SBP、DBP、TG、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妊娠期高血压组、先兆子痫组、子痫组PLGF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子痫组血清中PLGF的水平显著低于先兆子痫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PLGF与SBP、DBP、TG、TC、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Hcy、PLGF、D-D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指标存在相关性,因此可以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09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合并MS将其分为肥胖伴MS组和肥胖不伴MS组。随机选取同期50例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收集3组儿童的人口学资料,检测3组儿童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FPG)、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水平。结果除HDL-C外,3组儿童BMI、SBP、DBP、FPG、TC、TG、LDL-C、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肥胖伴MS组和肥胖不伴MS组儿童BMI、SBP、DBP、FPG、TC、TG、LDL-C、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 05)。肥胖伴MS组儿童BMI、SBP、DBP、TG、LDL-C、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肥胖不伴MS组(均P0. 05)。随着hs-CRP水平增加,MS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BMI和hs-CRP是肥胖儿童发生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s-CRP与肥胖儿童MS发生有关,是预测肥胖儿童MS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产次对孕妇血脂及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共1 669例,按孕周及年龄分为4组:妊娠中期适龄组527例、妊娠中期高龄组261例、妊娠晚期适龄组636例、妊娠晚期高龄组245例,其中每组根据产次分为初产妇和经产妇,比较各组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LDL-C/HDL-C比值以及妊娠结局。结果:(1)妊娠中期适龄组经产妇(与初产妇比较)三酰甘油(TG)、T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妊娠中期高龄组经产妇(与初产妇比较)TG、TC、HDL-C、LDL-C、VLDL-C和HDL-C/TC水平呈升高趋势,但仅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晚期适龄组经产妇(与初产妇比较)LDL-C、VLDL-C、LDL-C/TC和LDL-C/HDL-C水平显著降低,而HDL-C/TC升高(均P0.05);妊娠晚期高龄组经产妇(与初产妇比较)TG、TC、HDL-C、LDL-C、HDL-C/TC和LDL-C/HDL-C水平呈下降趋势,VLDL-C水平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初产妇相比,适龄组经产妇胎膜早破及胎儿窘迫的发病率下降,高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和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窘迫发生率下降(P0.05);而适龄组经产妇早产儿和巨大儿发生率升高(P0.05)。(4)高龄组GDM和HDCP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0.05)。结论:产次对血脂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导致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脂四项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健康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105例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围绝经期女性105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睾酮(T)、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脂四项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H、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PR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围绝经期女性LH、FSH水平与血清TC、TG、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HDL-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P、E2水平与血清TC、TG、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HD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RL、T水平与血脂四项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及血脂四项均有明显变化,并且具有显著相关性,加强以上各项指标的检测,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研究孕早期血清afamin水平与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筛选2016年10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GDM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45例(观察组);并将同期该院收治的145例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两组孕妇进行血清检测,观察两组孕妇血清afamin浓度水平;并对两组孕妇进行常规血清检测,观察其空腹血糖(FPG)、血清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结果对比两组孕妇早期空腹胰岛素(FINS)、FPG及胰岛素指数(HOMA-IR)等水平,观察组孕妇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孕妇(均P0. 05);观察组孕妇血清学检查显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afamin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产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均P0. 05);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afamin浓度与HOMA-IR、FINS、hs-CRP等血清学指标呈正相关(P0. 05),而与HDL-C呈负相关(P0. 05);与孕周、年龄、体质指数(BMI)、TG、TC、LDL-C等指标无相关性。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afamin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是HOMA-I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清中FINS、TC、FPG、hs-CRP等是影响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相关因素;而血清afamin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famin水平在GDM合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中浓度较高,且独立于其他指标或代谢因素,可作为孕早期鉴别GDM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9,(11):1631-1633
目的探讨民航飞行员H型高血压对炎症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民航飞行员分为H型高血压组(A组,82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B组,50例),检测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载脂蛋白B(apo 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颈动脉内-中层厚度(IMT)。结果 A组IL-6、CRP、LP-PLA2水平较B组明显升高(P<0. 05),A组s ICAM-1水平较B组明显下降(P <0. 05); A组IMT水平较B组明显增加(P <0. 05)。结论民航飞行员H型高血压患者中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抑炎因子水平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该院门诊收治的91例围绝经期妇女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91例绝经前期妇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妇女血压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同时检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雌激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各因素间均存在线性相关(P<0.01,P<0.05)。结论:应根据围绝经期妇女的情况适当补充雌激素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腹型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围绝经期腹型肥胖女性为观察组,126例围绝经期非腹型肥胖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不可改变因素及可改变因素。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27.8%和1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5,P0.05;χ~2=3.876,P0.05)。观察组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为1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5)。观察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血尿酸(UA)水平分别为(25.9±1.6) kg/m~2、(124.8±9.1) mmHg、(73.7±6.9) mmHg、(5.4±0.7) mmol/L、(1.3±0.5) mmol/L、(3.5±0.9) mmol/L、(1.1±0.4) mmol/L、(5.3±0.8) mmol/L及(259.6±43.0) mmol/L;对照组BMI、SBP、DBP、TC、TG、LDL-C、HDL-C、FPG及UA水平分别为(23.1±2.0) kg/m~2、(116.5±8.4) mmHg、(69.5±6.3) mmHg、(5.0±0.4) mmol/L、(1.0±0.3) mmol/L、(3.1±0.7) mmol/L、(1.3±0.2) mmol/L、(4.9±1.2) mmol/L及(237.1±39.5) mmol/L。观察组BMI、SBP、DBP、TC、TG、LDL-C、FPG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腹型肥胖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较多,应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可改变因素着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做好围绝经期健康保健工作,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45岁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5岁早发冠心病(CHD)人群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01月~2006年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年龄均≤45岁,共计189例.按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其中126例冠状动脉营 腔狭窄≥50%者定为CHD组,63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者确定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详细病史采集和相应血生化指标测定.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脱氧核糖核苷酸(DNA),采甩酚/氨仿方法;传统多聚酶链反应(PCR)加内切酶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βHaelll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采用凝血酶方法.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酵(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采用标准酶法.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糖尿病诊断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一支以上超过一年定为吸烟者.所有效据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年龄、性别、TC、TG、LDL-C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清HDL-C浓度以及纤维蛋白原βHae111多态性分布两组间均显示明显不同.[结论]≤45岁CHD人群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以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者居多,HDL-C保护机制降低,并明显受纤维蛋白原基因βHae111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腹型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健康管理中心收集45~60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体检资料数据,以分层整群概率比率法抽样调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其心血管危险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 051人,腹型肥胖555例(52.81%)。腹型肥胖组的BMI(t=17.12,P0.01),收缩压(SBP)(t=6.28,P0.01);舒张压(DBP)(t=6.30,P0.01);甘油三酯(TG)(t=3.69,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3.38,P=0.001);空腹血糖(FPG)(t=3.26,P=0.001);血尿酸(UA)(t=5.77,P0.01)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t=5.83,P0.01)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腹型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P0.01)。随着腰围升高,BMI(r=0.44,P0.05);SBP(r=0.45,P0.05);DBP(r=0.44,P0.05);TG(r=0.11,P0.05);FPG(r=0.08,P0.05);UA(r=0.37,P0.05);AIP(r=0.12,P0.05)升高,HDL-C降低(r=-0.1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SBP、BMI、UA、DBP升高,则腹型肥胖越严重。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腹型肥胖与DBP(β=0.031);UA(β=0.004)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β=-1.189)。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随着腰围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大,应将合理控制腰围作为围绝经期妇女慢性病保健的优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