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410例住院产妇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将2010年5月410例住院产妇作为观察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增强产妇育儿信心,更适应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0对母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对,观察组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产妇安全感、母婴护理知识技术掌握情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满意度提高、对母婴护理知识技术掌握程度提高,产妇更有安全感,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使产妇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优质服务,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是提高产科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研究对象上,选取100例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进入本院妇产科的产妇。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这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并且这两个组的人数相等,各为50例。两组的处理方式不同,其中对照组的产妇进行传统的产后护理模式,而观察组的产妇应用当下较为先进新颖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最后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婴儿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产妇不仅健康恢复状况更佳,而且产妇在对产后和新生婴儿的护理的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都比对照组的好,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实际的产后护理中,相较于传统的产后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产妇和其家属对产后及婴儿的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在我科进行分娩的初产妇2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134例。对照组初产妇施行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模式;而观察组初产妇则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模式,并分别对两组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改善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选派专科知识丰富、母婴护理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善于沟通的高级护理人员经过标准化职业培训后承担此项工作.新生儿的一切护理均在母亲床旁进行,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一对一的进行讲述和操作演示,邀请产妇及家属参与共同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对未掌握内容者进行强化训练,直至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比较2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它有利于产妇早日恢复健康,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有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1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600例产妇,将2011年7~9月分娩的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0~12月分娩的产妇30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促进产妇和家属掌握母婴健康知识和育儿技能,提高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2011年1月~2011年6月收治产妇共8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产妇和新生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在传统母婴同室的基础上,所有新生儿护理工作在产妇床旁完成,由产妇及家属目睹并参与护理的过程.分别对2组产妇母婴护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婴儿护理技术水平、临床满意度进行调研和比较.结果 研究组产妇对母婴知识了解和护理技术水平的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可以使产妇对婴儿护理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更加深入全面,从而提高其出院后家庭中的自我护理及婴儿的照顾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科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产妇148例,按接诊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天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及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98.6%和产妇及家属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满意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分娩产妇意义重大,可提高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加深产妇对产后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32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母婴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均在床旁完成。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泌乳频率、乳汁充足率、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哺乳时婴儿含接姿势、挤奶手法、处理奶胀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同室床旁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技能和新生儿护理技能,促进母乳分泌,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顺产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操作模式,对照组采取封闭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及遵医行为.结果:实施床旁护理操作模式后,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发生护理纠纷和差错率显著减少(P<0.01),干预组产妇及家属的遵医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床旁护理操作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产妇满意度,进而提高产妇及家属的遵医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初产妇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母亲角色适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和自我概念等自护能力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床旁护理可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陈贤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8-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不良心理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及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产妇感觉舒适,满足了产妇及新生儿身心需要,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周潇潇   《妇幼护理》2022,2(15):3418-3420
目的 研究将妊高症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对提升母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7 月在本院实施分娩的 110 例产妇,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应用 妊高症护理。比较两组的母婴分娩结局,新生儿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难产发生率、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发 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妊高症护理措施应用在产科护理,能够改善母婴 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母婴宣教中应用赞赏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产妇为对照组,98例产妇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外,给予赞赏教育.[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技巧掌握情况、母婴护理操作技能、住院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赞赏教育进行健康宣教能有效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的认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产妇床旁康复及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褥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把2012年6月~2013年3月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254例按住院卡末位数单双号分为试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23例,试验组实行产妇床旁康复性护理及新生儿床旁护理,对照组对母婴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母婴患病率、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晚期产后出血、尿潴留、乳汁淤积及乳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感染等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护士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新模式应用于产褥期管理中,可减少母婴患病率,促进产妇的康复和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育儿技能,为出院后产妇自我保健及科学育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母婴宣教中应用赞赏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产妇为对照组,98例产妇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外,给予赞赏教育。[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技巧掌握情况、母婴护理操作技能、住院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赞赏教育进行健康宣教能有效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的认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基于新生儿吸吮特点的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模式,评价其临床实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观察其吸吮母乳的特点,统计吸吮的时间、频次、间隔时间、24 h母乳喂养次数等,构建新型护理模式。选取2019年1月至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新生儿吸吮特点构建的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新模式。观察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母乳喂养、产后抑郁等情况。结果构建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新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乳汁分泌较早,泌乳量及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较高,产后抑郁发生率较低(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构建与实施基于新生儿吸吮特点的母婴分离乳房护理模式,为乳房护理提供依据,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的提早分泌与量的增加,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