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溶血磷脂酸相关磷脂(AP)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3例,稳定性冠心病(SCHD)组17例,对照组17例,入选者均测定其LPA/AP水平,用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ACS组和SCHD组LPA/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CA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LPA/AP水平升高,且与CA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的淀粉酶和胃蛋白酶辅助诊断老年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uemonia, AP)的价值,并分析老年AP病人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 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65名受试者,根据临床诊断将受试者分为AP和非AP(no-AP)2组,检测病人BALF中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水平,并分析2组病人BALF中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2组病人胃蛋白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no-AP组(878.0 IU/L比88.6 IU/L,P<0.001)。BALF中淀粉酶预测AP的AUC为0.83。AP组检出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BALF中细菌检测阳性病人的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病人(408.9 IU/L比48.4 IU/L,P<0.001)。结论 BALF中淀粉酶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诊断老年AP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三酰甘油(TG)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TG的表达水平,分为TG正常组(n=42)和TG升高组(n=86)。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BISAP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Ⅱ(APACHEⅡ评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1个月内的死亡情况。结果与TG正常组相比较,TG升高组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体质指数(BMI)、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比例、TG表达水平、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hs-CRP表达水平、胸腔积液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TG升高组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G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个月内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AP患者的血清TG表达水平与BISAP评分(r=0.638)及APACHEⅡ评分(r=0.519)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AP患者的血清TG表达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TG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AP患者的血清TG表达水平似可作为评估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复杂,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中国,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与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紊乱相关的AP 较过去明显增多,部分 AP 患者常常合并代谢综合征(MS)。如何预测 MS 对 AP 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收治的190例 AP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并提出相应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预激综合征的室上速(AVRT)是室上速常见原因。常规心电图对预激旁束(AP)的存在、特性、部位能提供重要线索,且是无创性检查中准确性最高的手段。由于导管消融AP能达到根治目的,故提高其ECG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AP)特别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在我国,以往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以胆道疾病、饮酒及暴饮暴食为主,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由高脂血症(HL)引起的AP越来越多.因此,了解HL与AP的相关性对于AP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5月~2010年10月,我们共收治AP患者198例,其中SAP 47例,轻症AP(MAP) 151例.现比较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分析血清TG水平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以往对预激(WPW)综合征患者房室旁道的部位及电生理特征的研究,主要依靠记录旁道两端的心房及心室激动。该法有时难以完全解释所有的电生理结果。1981年 Barati 等首次报告将电极导管置于三尖瓣环上可记录到右侧旁道的电活动,该电激动波形称为旁道电位(AP)。1983年 Jackman 等也报告1例 WPW 综合征的右侧游离壁 AP。以普通电极导管在冠状窦内记录 AP 较为困难,但近年来由于新型导管的发明,使左侧 AP 阳性率明显提高。本文旨在总结 AP 的记录方法、电生理特征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AP患者191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持续性器官功能不全或死亡预后不良情况。采用Pearson分析外周血MLR水平与AP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不同MLR水平AP患者累积无预后不良事件生存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索MLR水平对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1)AP患者MLR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P0.01)。(2)三酰甘油、MLR、APACHEⅡ评分是A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3)Kaplan-Meier曲线示,低MLR患者累积无预后不良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高MLR患者(P0.01)。(4)MLR水平预测AP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最佳截断值为0.39,灵敏度为72.69%,特异度为82.61%。[结论]AP患者外周血MLR水平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是A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可辅助细化AP患者危险分层管理,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激活蛋白与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念林  陈垦 《胰腺病学》2004,4(2):124-125
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已知胰酶自身消化、胰腺微循环障碍、细菌移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氧化应激、一氧化氮、细胞凋亡等参与了作用。随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概念的提出,进一步发现AP的发生与白细胞过度激活导致大量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引起的SIRS密切相关。激活蛋白(AP-1)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转录因子,可以调控炎性蛋白的合成,在AP中有高表达并与其他因子如核因子-κB(NF-κB)共同对AP的发生及转归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全身性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15%~22%的AP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SAP).SAP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准确反映体内纤溶功能.有研究认为,血清三酰甘油水平(TG)>5.65 mmol/L可促发AP病情恶化,引起胰腺微循环障碍[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联合甘油三酯(TG)、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4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组和重症AP(SAP)组,2组患者分别为82例和7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检查的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MAP和SAP组患者BISAP评分进行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清TG和MAP1-LC3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SAP组BISAP评分显著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结局中,死亡患者BISAP评分显著高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胰腺坏死患者;SAP组血清TG和MAP1-LC3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ISAP评分与血清TG、MAP1-LC3水平呈正相关;BISAP评分联合TG和MAP1-LC3预测死亡患者的准确度显著高于单独BISAP评分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AP评分、TG和MAP1-LC3是评估AP预后的重要指标,BISAP评分联合血清TG和MAP1-LC3能够有效预测AP预后,准确度高,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指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急腹症[1]。A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及休克等不良后果[2]。  相似文献   

13.
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WPW)是预激综合征中最多见的临床类型。目前此型可通过手术离断附加径路(AP)而获根治。WPW的AP即Kent氏束,是由普通心肌构成的房室肌之间的肌桥,其长度一般约10毫米,宽约1—2毫米。除左右纤维三角之间即左房与主动脉环相接处以外,AP可存在于整个三尖瓣环和二尖瓣环上任何部位。AP的精确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强前认为,AP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展与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二次打击”有关,阻断炎症级联反应可能遏制病情发展。1994年,STAT3作为急性期反应因子(APRF)被发现,它被证明是巨噬细胞中最重要的抗炎症信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免疫细胞过度激活-炎症因子学说是急性胰腺炎(AP)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可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因此探索用于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细胞因子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监测AP患者入院后1周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这些指标在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4月-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P患者72例,按照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分为轻度(MAP)(n=54)、中度(MSAP)(n=12)和重度AP(SAP)(n=6)组,同期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入院第1、3、7天血清IL-6、HGF、Ang-2水平。结果:入院后1周内,AP患者血清IL-6、HGF、Ang-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P组3个指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MSAP组IL-6呈逐渐上升趋势,Ang-2呈逐渐下降趋势,HGF升至峰值后下降;SAP组IL-6升至峰值后下降,HGF、Ang-2下降后再次上升。MSAP、SAP组各时点3个指标均高于MAP组,MSAP与SA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HGF、Ang-2可能在A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AP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态观察血浆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TNF—α、IL—lβ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患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AP患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联合应用Ranson标准、APACHE I评分和Batthazar CT分级系统将17例确诊为AP的患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例,并于人院后第1、2、3、4、5天连续监测患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 SAP组患内毒素水平于人院后第2天起较MAP组显升高,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于人院后第1天和人院后第5天较MAP组显升高(P<0.05)。AP患血浆内毒素水平于入院后第4天起与血清TNF—α水平呈直线正相关,AP患血浆内毒素水平自第2天起与IL—1β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与AP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因此这些指标在判断MAP和SAP以及衡量AP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征, 建立预测HFRS患者并发AP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确诊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并发AP分成AP组(20例)和非AP组(89例)。将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依据发现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 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AP组的腹痛发生率为75.0%(15/20), 高于非AP组的18.0%(16/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9, P<0.001)。AP组肾脏替代治疗的占比为60.0%(12/20), 高于非AP组的33.7%(30/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 P=0.029)。AP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1.75(38.65, 74.03) s, 长于非AP组的43.10(33.05, 55.80) s, 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分别为21.50(14.75, 60.00)×109/L、1.95(1.51, 2.39) g/L和27.25(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4年1月收治的AP患者153例,同时选取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153例AP患者分为72例SAP组和81例MAP组;在所有AP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SIRS患者和48例非SIRS患者,对以上各组患者进行相关血清指标的监测。结果 AP组患者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相比,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PCT、hs-CRP和IL-6水平均较高(P0.05);SIRS患者和非SIRS患者相比,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对于AP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PCT水平的监测有助于判断AP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AP)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国内报道较少。我院于1975年9月至1986年4月共收治AP 合并ARDS 7例。全部患者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胰腺有炎性水肿或出血坏死灶。本组ARDS的诊断标准为:①征AP 发生前无明显肺部疾病史;②以AP 手术、休克为契机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PaO_2<60mmHg);③有呼吸频数、唇(?)紫绀等临床表现;④胸部X 线检查示两侧或单侧肺野有间质性水  相似文献   

20.
宋菁婧  孟立娜  施琳琳 《胃肠病学》2012,17(11):665-668
背景:目前已明确高三酰甘油血症(>11.3 mmol/L)可引起急性胰腺炎(AP)发作或复发。随着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临床上高脂血症性AP病例日益增多。目的:总结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1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HL-SAP和胆源性SAP(BSAP)病例,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HL-SAP患者和94例BSAP患者纳入研究。HL-SAP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BSAP组[(42.50±13.34)岁对(62.17±16.17)岁,P=0.000];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合并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者的比例以及血清淀粉酶低于3倍正常上限者的比例(52.6%对22.3%)均显著高于BSAP组(P<0.05)。两组间胰腺局部和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HL-SAP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数呈正相关(r=0.382,P=0.018)。HL-SAP组出院后复发率显著高于BSAP组(42.1%对11.7%,P=0.000),两组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组HL-SAP患者发病年龄偏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者比例较高,约半数患者血清淀粉酶正常或升高不显著,AP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