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蒙医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应用普通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针灸和推拿、蒙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蒙医证候积分及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55/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3%(47/5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蒙医证候积分、VAS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蒙医证候积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医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提高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接收的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和试验组(n=32)。患者分别采用针灸推拿和针灸推拿联合颈舒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显效和有效患者分别为19例和1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6.88%(31/32);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显效和有效患者分别为12例和1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8.13%(2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背肩臂痛、眩晕以及痿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1.78±0.33)、(1.34±0.27)和(1.16±0.22),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51±0.32)、(2.48±0.40)和(2.6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推拿联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方联合针灸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给予加味四逆散方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加味四逆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β-HCG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β-HCG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β-HCG水平分别为(7.21±0.84)分、(210 168±9 420.25)Mlu/ml,对照组为(13.15±0.67)分、(201 535±9 625.06)Mlu/ml,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四逆散联合针灸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对母体和胎儿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额外加用针灸、推拿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8和hs-CRP、P物质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肩疼痛程度和临床症状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χ~2=8.384,P0.05);总有效患者在随访1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χ~2=9.373,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JOA、PPI、PRI、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JOA、PPI、PRI、VAS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IL-8和hs-CRP、P物质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的IL-8和hs-CRP、P物质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联合采用针灸、推拿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血清IL-8、hsCRP、P物质水平,在缓解颈椎痛感及减轻其颈椎功能障碍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8例2017年2月—2019年4月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中医医院治疗的面瘫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单纯的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面部功能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治疗时间。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95.45%)优于对照组(79.55%)(P0.05);在面部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方面,2组治疗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12.34±2.76) d短于对照组(18.25±3.08) d(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面部功能的恢复,治疗时间比较短,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经验方外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颈肩痛、脖子僵硬、上肢痛及麻木、头晕、头痛、恶心等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以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且有差异性显著(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6.6%,治疗组有效率为94.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进行临床治疗。对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观察,分析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高度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恶心、呕吐、眩晕和头痛四个证候方面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中医推拿联合天麻钩藤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作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2.22%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与功能改善评分方面,观察组(38.2±4.1)分优于对照组(29.6±3.8)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PQ量表评分比较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针灸加推拿"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单纯的针灸治疗方法更具优势,有深化研究的必要,应加大临床应用以及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采用针灸联合镜像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施针灸、镜像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改善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给予针灸与镜像疗法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评价积分与临床疼痛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临床评价积分与疼痛积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行针灸推拿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退行性膝关节炎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统计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与肿胀程度,分析中医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2.65±0.11)、肿胀评分(1.03±0.14)均较对照组低(t=8.15、6.27,P 0.05),另外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相应评分也低于对照组(t=16.52、17.21、18.03、21.22、24.31,P 0.05)。治疗前,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治疗后,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水平最为显著,P 0.05。结论:对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推拿法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痛楚,缓解关节肿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各50例,分别进行推拿治疗、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浅析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是2017年5月—2018年8月,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在该院收治的面瘫患者中纳入98例为对象,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推拿+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H-B面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详细分析各项指标获得的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14.50±5.47)分、H-B面神经功能评分(8.32±2.14)分比对照组的(25.48±4.92)分、(12.59±2.05)分低,治疗总有效率95.92%比对照组81.63%高,治疗起效时间(10.94±3.51)d、住院时间(18.71±5.38)d、治疗费用(4 975.16±200.39)元,比对照组患者的(15.75±3.90)d、(25.62±4.01)d、(6 021.78±184.06)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结合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面部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分别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方与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4个疗程后证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嗳气、清水、隐痛、空腹痛、纳差、神疲肢冷、大便不调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为(4.35±4.23),对照组证候积分为(6.61±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颈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将80例颈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疗效、血压变化以及伴随症状积分。结果: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9 5.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颈性高血压病,可有效辅助控制血压,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镇痛效果。结果:①在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3%,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85.7%,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镇痛效果的对比中,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为(3.27±0.8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2±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有助于促进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效果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6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针灸组、西药组,各28例。西药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针灸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结果:针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西药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灸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灸组VAS、CMS评分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缓解中医证候,提高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0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广东 祈福医院收治的 10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针灸治 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前后的颈肩痛伴 上肢放射痛和颈肩压痛评分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肩痛伴上肢放射痛和颈肩压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肩痛伴上肢放射痛和颈肩压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减轻患者的颈肩痛伴上肢放射痛和 颈肩压痛。  相似文献   

19.
针推结合治疗颈椎病10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单一针灸、推拿疗法的相对差异性。方法:将329例患者随机分成针推组109例、针灸组114例和推拿组106例,分别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单纯针灸与单纯推拿疗法治疗,观察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推组痊愈率(46.8%)和总有效率(100.0%)均明显高于针灸组(28.9%和83.3%)和推拿组(36.8%和87.7%),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推结合疗法优于单纯针灸和推拿疗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治疗组55例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MV)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37%,对照组有效率为83.6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V改善方面,两组都有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针灸和针灸配合推拿对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治疗都有一定效果,但后者疗效优于前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