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52-15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本院产科实施剖宫产手术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产妇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综合干预,包括饮食疗法、早期活动、腹部按摩与理疗四项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琴飞 《新中医》2016,48(1):190-19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给予中医综合辨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1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1中药调理;2足部穴位按摩;3乳房按摩等中医综合辨证护理。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乳出现时间较早,无乳汁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可加快产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乳汁分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冯婷婷  郑鸿  徐双燕 《新中医》2021,53(16):171-173
目的:观察足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剖宫产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行剖宫产分娩的术后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足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治疗3 d后,比较分析2组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便秘症状评分及腹胀、腹痛及肠鸣音异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频率、困难程度及排便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异常率为2.86%,对照组为1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排气时间,改善便秘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PCIA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镇痛及产妇康复促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符合入选条件的足月孕初产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剖宫产200例,术后均采用相同药物的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术毕按照抛币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术后按照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给予抗炎补液,去枕卧位、流质饮食以及促进早期活动。实验组113例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介入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术后各时间节点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术后24小时、72小时宫底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PCIA早期介入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在提高镇痛效果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术后PCIA的并发症,使产妇早期活动有利于产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褥期保健操对促进剖宫产术后排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78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褥期保健操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排便及排气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排尿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应用产褥期保健操,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增强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分娩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术后即刻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将一次性防磁扣皮肤电极贴于足三里及小腿内侧对应部位,采用疏密波(30 Hz/60 Hz),电流15~20 mA,每次治疗30 min,每8小时1次,直至排便后停止。观察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腹胀、腹痛、恶心等)、术后住院时间及排便后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恶心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2/55),低于对照组的16.4%(9/55,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效果满意率为89.1%(49/55),优于对照组的72.7%(40/55,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可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腹痛等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产妇营养摄入和泌乳,产妇的舒适度、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中药汤剂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104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四磨汤配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产妇术后肠胃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食欲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肠胃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予以产妇四磨汤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能够缓解产妇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肠胃蠕动,缓解腹胀,促进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有利于产妇尽早恢复食欲,早日进食,增加营养摄入,促进泌乳及身体早日康复,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5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术后康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论是首次排气、排便以及下床时间,还是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手术及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排便时间及摄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董晓江 《光明中医》2013,28(1):179-180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剖宫产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早期采取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可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及早恢复,有利于产妇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2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观察组产后给予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有助于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和全身情况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肠功能、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20天为1个疗程,均护理2个疗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焦虑抑郁情况、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结石复发。结果:观察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结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可缩短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通气合剂口服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新式剖宫产术后24小时肛门未排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通气合剂。观察2组干预后6小时、6~12小时、大于12小时肠鸣音恢复情况、首次肛门排气情况、排便情况。结果:干预后6小时、6~12小时、大于12小时肠鸣音恢复情况、通气情况、排便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口服健脾通气合剂有助于改善产妇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后的康复护理中应用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产妇中选取7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产妇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的康复情况及产后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泌乳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同对照组产妇比较,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同对照组产妇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在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改善剖宫产分娩产妇心理状况,促进其产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妇产科接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妇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两组对比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对比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王东峰  史新凤  鲁燕 《新中医》2020,52(15):182-18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98例按照手术日期单日、双日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评价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1.84%,对照组为65.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干预胃肠道手术患者,可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疼痛及促进康复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的程度、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妇疼痛程度减轻,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缩短,(P〈0.05)。结论:针对性疼痛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给予产妇相应的护理干预和指导,能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对促进康复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效果及产科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24h阴道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促进剖宫产产妇康复,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肛训练联合中医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96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提肛训练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以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肛训练联合中医护理是剖宫产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有效方法,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预防其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28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护理(健康教育、镇痛护理、体位护理、早期活动护理及腹胀预防措施)进行干预,研讨组在常规西医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按摩、膳食护理、足浴及情志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产妇的的并发症情况及腹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其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及腹胀情况发现,研讨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 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发现,研讨组优于参照组(P 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预防其术后腹胀的效果良好,有效降低腹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