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通报》2010,9(4):18-18
目录,是指一书的篇章或群书经过整理,登记之书名。余嘉锡《目录学发挥》称:“目谓篇目,录则合篇目及叙言也”。在我国目录学史上,专科目录的产生,先于系统目录。最早的专科目录,除公元前二世纪杨朴《兵录》外,就是医学文献发展专科目录了。如:《隋志》著录的《四时采药及会目录》,宋·《秘书省四库阙书目录》著录的《医经目录》,《大宋本草目》,明·《李嵩诸医书目录》,清·王宏朝的《古今医籍考》,余鸿业的《医林书目》,董恂的《古今医籍备考》,邹澍的《医经书目》等。但这些书目,均已亡佚。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目录,就是明末殷仲春的《医藏书目录》。  相似文献   

2.
彰古今医录幽藏垂杏苑后学津逮──评《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山西中医学院(030024)郝印卿关键词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目录学,书评目录著作滥觞于西汉,其体例综括其要不外:一、汇集群书,分门别类,条理成编。标清书名、作者、篇卷名称和卷数;二、...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山东省图书馆海源阁医籍的入藏经过,参照《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著录,按《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收医籍范围,并结合实地考察,发现山东省图书馆藏海源阁医籍十九种。其中,子部医家类著录计十八种,包括明刻本四种、清刻本十三种、清抄本一种;另有清刻本医籍一种著录于子部谱录类之下。若以单书细目计,则有医书二十六部四百四十二卷。海源阁所收医籍类别丰富且效用实际,递藏名家珍本,为古医籍版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分省医籍考·河南卷》遗漏情况。方法:对郭霭春先生的《中国分省医籍考》这一分省著录医籍的遗漏进行补充。结果:据其他资料,补遗了《河南卷》遗漏的22人32部著作,其中包含了孙兆、阎孝忠等一系列大家的著作。结论:补充后使《中国分省医籍考》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江苏省志》《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为依据,梳理出明清江苏针灸医籍36部,其中既有对医论经典的解读,也有个人临证经验的总结。代表性医籍如《经络全书》《经络考》《经穴指掌图书》《针灸逢源》《考正穴法》。通过研究,将明清时期江苏针灸的学术特点总结为:承前启后,由博返约;针灸歌赋,由盛而衰;医学繁荣,苏南居首;儒医吴医,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严世芸教授主编的《中国医籍通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的医藉通考专著,辑集了上溯出土文献,下迄清代的医籍,旁及日本、朝鲜的中医古籍,凡孤本、珍本、善本、手抄本等,全书共收医籍多达9000余种,较日本丹波氏《医籍考》收书2600多种,增数倍之多。  相似文献   

7.
有“书不在大,有质则成”之誉的《理虚元鉴》2卷。作者姓氏、何时人、为何未被《医籍考》搜入……等等几个谜点,都是后人感到兴趣而想要知道的。写成于1831年的多纪元胤《医籍考》没有搜入《理虚元鉴》,显然是遗漏。因为《医籍考》所搜入的  相似文献   

8.
中医专科目录以提要目录最为重要,分为辑录体、叙录体和传录体三类。辑录体为主流,其特点是大量辑录医籍医家的相关资料,为他人的研究提供帮助。传录体突出强调考察医家的全部著述,注重医家所著医籍的辨伪考证,也很重视考察医家的师承源流。叙录体目录能够较为准确地叙述著者的生平行事、概括著录书籍的内容要旨,甚至也较为明确地标明了医籍提供者及著录医籍的版本流传情况,但未能完成辨析校书时发现的讹谬。没有提要的目录书只要著录内容可靠,其学术价值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苏颂是北宋著名药物学家之一,其作品集《苏魏公文集》卷六十五中有5篇医籍序言,这是研究北宋医籍编校及流传史的重要文献。但笔者在查阅点校本时,发现其中2篇的点校有11处值得商榷,并从书名和断句两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在整理古籍特别是涉及中医文献时,希望能有中医学专业人士参与,如同北宋校正医书局模式,以保证所校书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岐伯乡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岐伯乡籍,宋以前无说。自宋·邓名世始,《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安化岐氏",罗泌《路史》等认为岐伯为岐姓之祖,潘自牧《记纂渊海》指实岐伯为甘肃庆阳人,郑樵《通志》及明清《庆阳府志》《庆阳县志》皆沿其说。宋代以降,岐伯被作为医学正统之祖被请进庙堂供奉,除庆阳以外,历史上单独为岐伯建祠立庙者概莫有之。大量出土文物、传说故事、方言、人文历史等均是岐伯乡籍在庆阳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