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成本提供有效方法。方法于2014年5-11月,选择温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呼吸内科病情稳定获准出院的8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包括发放《COPD自我管理知识手册》、面对面指导、电话咨询和电话督导、短信提醒;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测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共79例患者完成全部资料的收集,其中干预组40例,对照组39例,干预前研究对象自我管理水平得分为(147.48±22.85)分。护理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管理总分为(183.35±14.37)分,高于干预前[(147.73±23.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文化程度、吸烟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氧疗情况和过去1年中无因COPD急性加重入院(t值分别为9.486、-3.834、12.423、4.310和6.469)是其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CODP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对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护理干预后,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最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理模式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予以奥瑞姆自理模式的三个护理系统进行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及日常生活管理、饮食管理、病情检测管理、用药管理等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36量表的躯体机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等维度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干预后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后仅有用药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SF-36量表的躯体机能、躯体角色、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等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案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实施为期8个月的基于微信群的远程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医护小组、基于微信群的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评比几个环节,利用CSMS、SAQ量表比较2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97.46±5.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4.37±6.01)及干预前自身(74.35±3.39);除外一般知识管理,观察组各自我管理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自身;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自身。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83.4%的观察组对象对基于微信群的健康教育表示很满意或满意,分别有76. 9%、82.1%的患者表示此种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指导自我管理实践、或对患者自我管理起到了监督的作用。结论基于微信群的健康教育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具有促进作用,患者接受度较高,临床可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达到出院标准的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微信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运动精力评分为(1.43±0.55)分、(76.87±9.82)分和(31.63±5.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9±0.62)分、(82.03±8.75)分和(34.88±6.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心理社会、症状不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疾病所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更不利于患者预后与康复。本研究调查社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其自我管理行为,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选取贵州省都匀市5所社区(文峰社区、小围寨社区、新华社区、广惠社区和沙包堡社区)居住的22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SDS)和慢性病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20例社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SAS得分为(48.69±6.82)分,高于常模的(37.23±12.59)分,t=24.80,P0.001;SDS得分为(51.22±8.11)分,高于常模的(41.88±10.57)分,t=17.08,P0.001。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26.10±5.45)分,运动锻炼维度得分为(6.60±2.22)分,认知性症状管理维度得分为(12.32±3.66)分,与医生沟通维度得分为(7.18±2.28)分。患者焦虑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负相关(r=-0.414,P0.05),抑郁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负相关(r=-0.407,P0.05),但关系偏弱。结论社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与自我管理行为密切相关。今后应重视患者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认知功能训练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6年4—10月,选择某疗养院85名住院老年人,随机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入院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10次认知功能训练,离院后1、3和6个月进行随访;两组在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42人,对照组43人,两组干预前年龄、文化程度和认知功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视空间与执行、命名和延迟回忆维度的得分随干预时间增加而提高(P0.05);干预组视空间与执行、注意、抽象思维和延迟回忆维度得分以及认知功能总分分别为(3.70±1.34)、(5.56±0.80)、(1.81±0.50)、(3.63±1.48)和(25.79±3.6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69±1.39)、(4.83±1.38)、(1.60±0.59)、(2.64±1.62)和(23.74±5.01)分(P0.05)。两组除语言维度外,其他认知功能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不存在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P0.05)。结论认知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健康教育的模式构建以及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运用以护士为主体的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运用多元化、个体化、延续化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采用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技能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技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技能的5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出院前2~3天及随访6个月自我管理技能的5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越来越高,■值/F值分别为78.05、78.15、79.51、75.31、78.16、6 43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自我管理技能的各个维度评分和总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水平,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唐山市某综合医院心内科住院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包括言语劝说,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家庭支持系统,心理疏导。采用心功能不全QOL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分别为(44.53±5.31)分、(19.65±3.24)分、(8.58±2.05)分、(16.30±3.4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结论与常规心内科健康教育相比,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营养指导对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驻马店市某医院行腹膜透析的9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营养指导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6个月时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遵从医嘱服药、处理高低蛋白血症、尿酸的监测、并发症护理与预防、饮食控制、规律锻炼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中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健康状况、躯体功能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时,2组患者遵从医嘱服药、处理高低蛋白血症、尿酸的监测、并发症护理与预防、饮食控制、规律锻炼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前,2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健康状况、躯体功能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指导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干预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肾内科住院的14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运用参加肾友会、健康教育课堂、出院后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在教育前、教育后1年使用健康行为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行为总分教育后为(120.37±13.18)分,高于教育前(47.47±10.68)分(P〈0.01)。结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健康行为,提高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延缓甚至避免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互动的同伴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一10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COPD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基于微信群的同伴健康教育,干预2个月后,比较健康教育前后2组患者COPD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接受基于COPD病友群的健康教育信息共60条,5个同伴教育群的同伴交流信息累计共13 832条;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素养得分由(6.21±3.01)分提高至(11.03±2.8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3.17)分(P=0.001)。在"COPD患者应该注射肺炎疫苗"、"COPD患者应该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很多COPD是由吸烟或吸入二手烟引起的"、"在你任何气短的时候都可使用沙丁胺醇药物或吸人性药物"这几个题目的回答正确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几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肺康复锻炼依从性、用药依从性、氧疗依从性日常生活习惯改变)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自身,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群的同伴健康教育对慢阻肺患者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提高患者COPD疾病健康素养水平、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行为均有所帮助,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依从性及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内分泌门诊及住院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电话随访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嘱其定期复诊,电话随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定期电话随访。干预前后患者填写依从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并比较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电话随访组患者在遵医用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血糖监测、定期复查等方面的依从性,分别为[(9.4±1.6)、(8.9±2.1)、(8.1±1.3)、(7.7±2.0)、(7.3±2.6)分]较对照组[(8.0±1.8)、(7.6±2.2)、(7.5±1.2)、(7.0±2.0)、(6.4±2.5)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44.57±5.25)、(44.63±4.57)分与(50.30±5.11)、(50.78±5.3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BG、PBG、Hb A1c水平[(6.57±1.37)、(8.29±2.16)mmol/L、(7.01±1.12)%与(7.96±2.28)、(11.09±4.29)mmol/L、(8.54±2.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提高T2DM患者依从性、改善心理焦虑、抑郁状况及血糖水平,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柔性管理模式对老年科护士自我概念、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综合科4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采用柔性管理,比较管理前后两组护士自我概念、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结果 400名老年科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63±3.70)岁,工作时间平均(8.35±4.02)年。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护士自我概念量表除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外,自我认知、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道德自我外,其他7个维度得分均较管理前有所提升(P0.05),且干预组提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士职业幸福感量表工作价值、福利待遇、发展前景、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自我接受和自主性7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管理前提升(P0.05);除工作环境和自主性维度得分外,干预组提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自主性、组织决策、收入、职业地位、工作条件和互动合作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管理前提升(P0.05);干预组提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性管理能够改善老年科护士的自我认知水平,提升职业幸福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在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30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运动指导,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早期生活质量等。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8%(P<0.05)。干预前,2组患者Kamofsky功能状态(KPS)得分、营养状况分级、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大肠癌生活质量量表(QLICP CR)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KPS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QLICP CR各维度得分(干预组心理功能维度除外)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除外)(P<0.05)。结论 基于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可提升CRC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青光眼患者随访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出院后1周和1、3、6个月时的随访依从性,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出院后1周时,观察组随访依从率为100%,对照组为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时,观察组随访依从率均在90%以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各项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显著提高青光眼患者的随访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琴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76-137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前均行院内临床检查及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出院后3个月随访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及SDS和SF-36评分。结果纳入200例患者,其中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入院基线指标及SDS和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发现,干预组SDS标准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7.9比49.1±11.1,P0.05)。干预组SF-36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5.3±142.1比551.9±112.3,P0.05)。并且SF-36量表各维度中5项指标评分均于随访时发生显著变化(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心衰患者心理异常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2021年1-2月选取成都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60例(脱落4例)和对照组61例(脱落3例),试验组给予动机性访谈,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健康教育,均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简易疾病认知问卷、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中文版积极老龄化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疾病认知总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6个维度(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情绪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和病情监测)得分、积极老龄化总分及4个维度(开发心灵智慧、积极融入社会、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巩固家庭关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机性访谈有助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疾病认知、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并积极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模式下延续性健康教育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认知、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医护患一体化延续性健康教育,随访观察12个月,评估2组患者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后,2组患者疾病认知、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得分随着时间的延续显著提高;干预12个月,实验组患者疾病认知得分(12.23±1.05)显著高于对照组(11.57±0.92)(P0.01);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222.33±23.03)显著高于对照组(195.23±18.37)(P0.01);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242.46±22.65)也高于对照组(188.04±21.63)(P0.01)。结论医护患一体化延续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COPD缓解期患者的疾病认知、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是否适用于我国冠心病焦虑患者,能否影响患者的情绪感受和生存质量,为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水平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8月,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据随机数字表将焦虑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最终共纳入75例样本,实验组38例,对照组37例。向两组患者发放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WB)。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周的MBSR干预,干预后,再次向两组患者发放SAS、QOL-BREF和IWB问卷。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总分(40.16±2.37)明显低于对照组(44.9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在干预后幸福感指数量表总分和各项条目得分均上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QOL-BREF量表中,研究组总分和各维度(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得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仅在生理维度(P0.01)、心理维度(P0.05)和环境维度(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BSR可有效缓解冠心病焦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出院后冠心病焦虑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的幸福感指数,减少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944例患者以社区为单位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随访,研究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开展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3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用密西根糖尿病自我管理评定量表(DCP)评估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干预前后2组自身情况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后的组间比较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HbAlc值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7±1.92)% vs (7.25±1.39)%;F=45.673,P<0.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HbAl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2±1.77)% vs (7.68±1.93) % ;F=3.691,P=0.055]。干预前后2组自身比较,研究组除患者自我管理的坚持性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618),其他9个自我管理水平因子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值均<0.05),对照组患者仅药物治疗问题、运动锻炼、病情控制、糖尿病知识理解自评和对疾病的态度5个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均<0.001);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饮食的依从性、病情控制问题和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