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尽可能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感染问题是当今各医院重大课题之一。文章旨在分析医院妇产科的调查数据,探讨其感染部位及其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预防和改善患者感染问题的相关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医院收治的856名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住院患者出现感染的具体情况予以统计分析,得出妇科产科患者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年龄及住院时间的分布图。结果:呼吸道感染居于在妇科患者感染的首位及产科患者感染第三位,泌尿道感染在和妇科产科感染中占第二位,产科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概率最高。妇产科患者感染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住院时间越长患者发生感染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常见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10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该阶段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调查,探讨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结果:本次研究的1000例手术患者中,共有103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发生率10.3%。其中表浅手术切口感染79例,深部手术切口感染22例,器官感染2例;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切口类型及手术方式与手术部位感染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部位发生感染后,严重影响到患者预后,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减少感染风险,进一步提高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液科医院感染的防控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金华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所收治的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280例血液科患者的临床病历,分析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感染引发因素。结果:所选的280例患者中,总共有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5%。感染发生部位主要是以呼吸道为主,其占比为48.98%,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发生率。感染组患者与非感染组患者在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年龄、化疗次数及住院时间等多个单因素方面的例数及应用均存在显著差异,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科中医院感染引发因素主要有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年龄、化疗次数及住院时间等,针对上述因素,开展行之有效的感染防治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中医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接收诊治的呼吸内科患者580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是否有侵入操作、是否切开气管操作、是否有其他合并症、患者近期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中医护理干预等可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后进行研究统计。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达到9.31%;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部位,其次依次为上呼吸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系统、胃肠道、及其他部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年龄驦65岁患者感染概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的患者(P〈0.05),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概率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P〈0.05),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住院时长驦2周患者发生感染概率显著高于≤2周的患者(P〈0.05),侵入性操作,如安置导尿管、行气管切开手术也是增加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3种的患者(P〈0.05);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中革兰氏阴性菌占首位,其次为阳性菌,真菌感染也不容忽视。结论呼吸内科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医院感染为疾病治疗带来了不良影响,患者及其家属以及该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需对医院感染做好切实可行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及个体化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普外科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为调查主体,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择同期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观察组,予以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仅能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将18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加强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独立危险因素有意识障碍、营养不良、排痰不畅、误吸、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及肺部原发疾病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主要有意识障碍、排痰不畅及侵入操作等;加强口腔和鼻胃管等的护理能够更好地防止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消化内科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以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6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病情及感染部位,分析其医院感染的特点。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不同年龄段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愈大。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绝大部分集中在上呼吸道,其次为胃肠道。不同疾病类型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其中消化道肿瘤、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的概率相对较大。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众多因素有关,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保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制定各种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7年3月于武穴市第三医院接受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并做出诊断,采取腹腔引流、抗生素治疗、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再次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胆部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概率明显大于肝部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概率;主观因素引发胆漏的概率明显大于客观因素引发胆漏的概率;年龄25~45岁并发胆漏的概率明显小于年龄在45~80岁之间并发胆漏的概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当中,17例治愈,总治愈率为94.44%。其中,两周之内治愈者9例,占总例数的50.00%;三周之内治愈者5例,占总例数的27.78%;四周之内治愈者3例,占总例数的16.67%;因转院而中断治疗者1例,占总例数的5.56%。所有治愈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或其它并发症。结论:肝胆手术后引发胆漏的原因复杂,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预防性处理及充分的引流措施,并加强手术操作的熟练性,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生胆漏迅速采取有效、合理的救治措施,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究零缺陷服务管理理念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在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岁以上手术4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零缺陷服务管理的护理方法。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低体温发生率、异物残留率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手术患者中应用零缺陷的服务管理理念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极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在医院产科中分娩的产妇213名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感染发生情况,以感染患者为感染组,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管理措施。结果:产妇共发生感染10人,感染组年龄≥35岁、合并胎膜早破、进行侵入性操作、瘢痕子宫、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5d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属危险因素。结论:产科护理中导致产妇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加强护理管理,积极预防,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合医院感染患者的年龄看出,大于60岁的年龄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中,感染例数较多的依次是脑血管疾病、严重损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的基础疾病患者,年龄越大,接受的侵入性操作治疗越多,越容易引发医院感染,需要从加强护理管理、规范完善侵入性操作流程、落实预防工作等方面着手有效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日常护理中的感染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抽取141例2009.7.1~2013.11.1之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患者的病历,并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其中剖宫产患者63例,子宫切除患者23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55例。统计发生感染的概率,并对发生感染的部位以及年龄做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得出,妇产科发生感染的部位方要为切口表浅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宫腔感染以及泌尿系感染,感染的人数与几率分别为4例(2.84%);2例(1.42%);2例(1.42%);1例(0.7%);3例(2.13%)。并且发生感染的几率与患者的年龄以及住院的时间成正比。结论:患者在妇产科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在后期护理中发生感染的几率较大,并且影响的因素也较为复杂,故而,我们应该加强医护人员操作规范与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意识的培训,将发生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以分析,且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方法:择选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所发生的42例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且对其引发不安全事件的因素加以分析。结果:引发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因素主要有:接错病人、错放手术室,搞错手术部位,手术体位摆放不当,皮肤化学烧伤或电灼伤,物品准备不齐全,术中物品清点不正确,手术期间医护人员服务差或谈论其他问题等。结论:了解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原因,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医院管理,是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中的感染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科学的管理措施。方法:对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78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以2013年4~10月收治的3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感染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管理防治措施。以2013年11月~2014年5月收治的39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感染管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结论:妇产科护理存在诸多感染问题,实施感染管理可提高感染防护管理水平,规范各项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护意识,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脑出血患者压疮和肺部感染的预防过程中,对患者应用不同间隔时间翻身拍背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7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间隔2小时翻身拍背)和观察组(间隔4小时翻身拍背);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和肺部感染等事件的发生率,并对其护理效果实施观察和对比。结果:本次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压疮,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对照组为10.52%,观察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在无差异的基础上分组干预后,观察组则降低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7.36%高于对照组78.94%,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间隔4小时翻身拍背在不增加压疮和肺部感染的基础上,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泌尿外科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4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70例和观察组1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集束化管理在呼吸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呼吸科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实施集束化管理的患者,对照组为未实施集束化管理的患者,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误吸发生概率、护理纠纷发生概率、满意度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误吸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在呼吸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降低误吸及护理纠纷发生概率,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原因和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 927例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种类、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结果:92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最高;疾病种类以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的感染率最高;189例次医院感染总共检出96株病原菌.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民营医院术中感染管理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外科手术患者资料,对造成术中感染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调查导致术中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层级护理模式进行术中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引流大小与术中感染存在密切的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以及存在基础疾病均是导致术中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主要致病菌的定植率与感染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手术类型、切口大小均是造成术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术中感染患者实施层级护理后,患者感染情况得到极大的好转,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科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产科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发生感染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从高到底依次为呼吸道45例(47.37%)、切口22例(23.16%)、泌尿生殖系统18例(18.95%)、消化系统8例(8.42%)、其他2例(2.1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产科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剖宫产、胎膜早破、瘢痕子宫、产妇年龄较大、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长及侵入性操作等。经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引发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产科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多,且相关危险因素多,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产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