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和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SCE和两种遗传标记,分析特点、探讨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特点.方法采用外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法检测技术、银染方法和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测定44例蒙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核仁组织区(NOR)的活性和人白细胞抗原(A位点抗原和 B位点抗原分布频率).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正常组、患者组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活性比正常人群低;病例组 HLA的A9,A30,B5,B12抗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来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Chromosom alaberration,CAR)、染色体脆性部位(frahglg site)、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 dexchanges,SCE)、微核发生率(micronuclei,MN)及核仁组织形成区(Nucieolus organizer regioil,NOR)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乳腺癌患者和11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培养,常规收获细胞、制片,观察正常人和乳腺癌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率、染色体脆性部位、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微核发生率、核仁组织形成区,并比较结果。结果①84例乳腺癌患者染色体结构畸变出现较多的的是i、3、5、6、10、11、17。②CAR、SCE频率、MN、AgNOR分别为11.07%、12.76±1.73、2.42±0.68‰、42.74%。③乳腺癌CAR、fra、SCE频率、MN、AgNOR各指标间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存在着数目及结构畸变,染色体畸变是导致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肿瘤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发生是其必然的表现,通过染色体不稳定性检测有助于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用电离辐射作业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对习惯性流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医用电离辐射作业的习惯性流产女性34人和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记数S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为7.22±0.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E的发生可作为长期小剂量接触电离辐射作业习惯性流产女性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这种辐射作业环境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对女性DNA损伤有一定的影响,可使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4.
SCE频率分析是研究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引起人类遗传物质损伤的有效手段。本文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为指标,研究了香烟烟雾水溶物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结果表明香烟烟雾水溶物引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数的增加,证明香烟烟雾水溶物具有诱发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宫颈癌及癌前期病人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变化,作者对46名宫颈癌病人,89名宫颈癌前期病人及43名正常对照妇女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分析.结果表明,SCE频率在癌期病人,癌前期病人及对照组分别为10.15±2.49,8.83±2.15和7.55±2.24.癌期及癌前期病人的SCE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89名癌前期病人据病理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轻度组39名,中度组38名,重度组12名.SCE频率在轻、中、重三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染色体不稳定性在无精子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无精子症患者40人为实验组及正常的育龄男性30人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染色体脆性位点(FRA)、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记数、计算染色体FRA、SCE及MN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RA、SCE和MN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RA、SCE和MN发生率可作为经常暴露在易致DNA损伤的环境下发生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11例苯作业6年以上,白细胞计数正常的制革工人和1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分析,发现苯作业组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X±SE,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MLT)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2和CXCR3 mRNA表达的方法.方法: 利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24例DMLT患者、 26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2和CXCR3基因mRNA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 (2-△△CT)计算DMLT患者与正常人CXCR2和CXCR3基因表达差异倍数.结果: 24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均检出CXCR2和CXCR3 mRNA表达,其中CXCR2表达情况有两种: 表达上升14例(58.3%)和表达下降10例(41.7%),与正常人CXCR2 mRNA相比表达倍数分别为16.76±7.01、 0.54±0.30;CXCR3表达显著升高(△CT=6.3±2.8,11.4±1.9;P<0.01),与正常人CXCR3 mRNA相比表达倍数为33.37±31.61.结论: 成功建立了DMLT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2和CXCR3mRNA表达的荧光定量PCR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癌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6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6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2±2.4)%,与对照组(6.19±1.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5例鳞癌、29例腺癌、12例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18.3±2.9)%、(15.6±1.8)%、(17.3±2.2)%,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19±1.5)%,P<0.05;34例Ⅲ期,14例Ⅳ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15.3±2.6)%,(20.4±3.1%),均显著高于18例Ⅱ期患者(9.4±1.3)%,P均<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有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且与分期有关.它可能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有关,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 raves病的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CE观察、G raves病遗传率分析和外周血自发微核率测定等。结果甲亢组与对照组无论是平均自发的SCE频率还是用MMC诱发的SCE频率,两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两组MMC诱发的SCE频率增加数,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甲亢组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对照组的22.3倍。经χ2检验甲亢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此外,本地区甲亢h2为68.6±3.8%;20例甲亢组和对照组平均微核率分别为2.55±0.36和0.95±0.76,经χ2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观察分析驻守昆仑山高原环境官兵的遗传学损伤。方法选择驻守昆仑高原一年20~25岁的官兵60例(观察组),选择驻守乌鲁木齐一年20~25岁的官兵60例(对照组),染色体的培养,标本全部统一编号,双盲法阅片,每例分析200个M1期细胞,统计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细胞微核率和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SCE)。结果观察组的染色体总畸变、细胞畸变率和倒位频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个体分布中,染色体畸变数在2个以上的个体,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细胞微核率0.58‰±0.56‰,对照组的细胞微核率0.051‰±0.048‰。淋巴细胞微核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SCE频率为10.56±0.98/细胞,分布范围在9.9~10.7/细胞,对照组SCE频率为4.6±0.47/细胞,分布范围在4.3~7.1/细胞,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昆仑高原的特殊环境对官兵的遗传学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建议搞好高原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与染色体异常及多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NOA的653例男性患者行常规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同时选取487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653例NOA患者中,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8.68%(122/653),常染色体异常率为2.76%(18/653),染色体多态占5.97%(39/653)。精液正常对照组中,性染色体异常率为0.62%(3/487),常染色体异常率为0.82%(4/487),染色体多态占6.98%(34/487)。NOA组与精液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性染色体异常,有显著性差异(χ2=93.27,P0.05);常染色体异常,有显著性差异(χ2=5.52,P0.05);染色体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χ2=0.09,P0.05)。NOA组患者共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34例,其中AZFa微缺失2例,AZFb微缺失5例,AZFc微缺失18例,AZFb+AZFc微缺失5例,AZFa+AZFc微缺失1例,AZFa+AZFb+AZFc微缺失3例。结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和Y染色体结构的异常是导致NOA的一个重要因素,对NOA患者行染色体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染色体多态与NOA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35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抵抗凋亡的能力,包括分析新鲜分离和培养的淋巴细胞凋亡率及其与临床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新鲜分离的淋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1.47)%比(3.53±2.04)%,P>0.05].活化淋巴细胞检测的结果显示,RA组的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8±6.06)%比(18.66±7.27)%,P<0.05],并与DAS28评分呈负相关(r=-0.617,P=0.008).结论 RA患者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出现凋亡缺陷,并与RA病情活动度相关.提示这些细胞募集到组织损害和自身免疫炎性反应进程异常的部位并对炎性反应进程的发展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孕外周血及蜕膜中NK细胞表型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孕妇外周血及蜕膜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表型, 探讨它们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早孕同一患者的蜕膜组织及外周血,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组中NK细胞、 T细胞含量及其表面分子CD16、 NKG2A、 NKG2D表达水平.结果: 蜕膜自然杀伤(dNK)细胞占蜕膜淋巴细胞(57.15±4.0)%, 外周血自然杀伤(p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11.46±1.58)%; dNK细胞表面CD16的表达明显低于pNK细胞, 二者分别(10.3±3.9)%与(95.6±2.6)%(P<0.05); dNK细胞表面NKG2A的表达明显高于pNK细胞, 二者分别为(87.10±4.5) %与(27.5±4.2)% (P<0.01), d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NK细胞相近, 分别为(88.70±4.1)%与(93.10±3.6)% (P<0.05); 蜕膜中的CD4 T淋巴细胞的表达低于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 二者分别为(13.70±1.0)%与(15.85±2.4)% (P<0.05), 蜕膜中CD8 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低于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 二者分别为(15.23±1.5)%与(18.85±1.73)%(P<0.01).结论: 妊娠期蜕膜中的NK细胞及T淋巴细胞可能是同维持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法,对64头奶牛进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观察,结果表明,淋巴肉瘤牛、血检和MID双阳性牛、MID单阳性牛以及健康对照牛SCE/细胞值分别为9.36±0.349(S·E),6.60±0.495,4.89±0.379和3.59±0.328,各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用等离子体源发射光谱分析法对牛毛Zn、Ni、Mn、Cu、Co、Pb、Mo、Cr、Ba、B10种元素进行测定,发现MID单阳性牛、血检和MID双阳性牛、淋巴肉瘤牛被毛中Mn含量依次显著降低(P<0.05),与SCE呈显著性负相关(r=-0.969);Co含量依次增高,与SCE呈正相关(r=0.814);Cu/Zn值与SCE呈正相关(r=0.783)。用泰氏锥虫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检测泰氏锥虫感染情况,发现血检和MID双阳性中、MID单阳性牛以及健康对照牛IHA阳性率分别为86.18%,4(?).45%,和31.25%,而淋巴肉瘤牛均为阳性,与SCE呈正相关(r=0.753),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选择6例健康人(其中3例吸烟、3例无吸烟嗜好)为对象,研究棉酚诱发淋巴细胞SCE频率的影响。实验分为加或不加S-9的0.5,1,3,5,7μg/ml 5个棉酚剂量组,比较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各棉酚剂量组,诱发体外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除例2的1μg/ml,例3的1,7μg/ml等个别棉酚组SCE频率与各自的对照组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外,3例大部棉酚组的SCE频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相同方法,改用二甲基亚砜作溶剂,对上述3例重复实验的结果,亦无显著差异(P>0.05)。有吸烟嗜好的3例正常人中,加S-9的各棉酚组SCE频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不加S-9的各棉酚组,除少数棉酚组SCE频率有明显升高(P<0.001)外,大多数棉酚组SCE频率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分析上述结果,棉酚对正常人无诱变作用。吸烟者3例,其SCE频率升高可能与人吸入烟凝结物中的苯并芘等致癌物与S-9相互作用形成环氧化物有关。  相似文献   

17.
棉酚为男性抗生育的有效药物,国内外学者已从生殖生理、药物毒性毒理和遗传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有报道,口服棉酚后,大鼠精原细胞中期染色体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小鼠服棉酚后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简称SCE)亦无变化。但用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敏感实验,对棉酚进行检测则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棉酚是否影响体外培养的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SCE频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人类血淋巴细胞中姊妹染色体互换(SCE)的发生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也不因年龄和性别而有差异。但是无论是体内或是体外用一系列广为不同的致变剂—致癌剂处理都可使SCE大大增加,比起正常人来,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Bloom氏综合征患者的SCE也增加许多倍。为研究恶性肿瘤或白血病患者SCE是否也有改变。本文作者对采自19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及10例正常人的淋巴细胞进行了培养与比较。结果表明,接受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其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多数人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Y)感染是通过了宫内、产道损伤和哺乳围产期的母子垂直传播.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遗传传递的甚少。研究表明,HBV感染损伤了患者的遗传物质(DNA),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显著增高。本文通过研究乙肝患者(HBP)父子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了解DNA损伤在父子间的垂直传递,探讨遗传传递在乙肝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著者应用免疫学方法,高度纯化了人外周血B和T淋巴细胞群,以此观察了其B和T淋巴细胞的SCE频率.为恢复分离纯化后B和T淋巴细胞辅助(helper)功能,以补充用经γ-射线照射后的同体单核细胞,并分别用PHA和PWM为丝裂原.测定了相同BrdU孵育时间后的不同增殖峰,并观察了B和T淋巴细胞SCE出现频率和增殖动力学以及染色单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