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吞酸辨治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琦 《河北中医》2009,31(1):57-60
吞酸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咽喉或口腔,患者自觉酸水上泛的病证。现代临床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等患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  相似文献   

2.
卢宏福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4):48+50-48,50
胃系疾病病理表现以受纳、升降功能异常为主,其病证主要有胃痛,噎膈,呕吐,反胃,痞满,嘈杂等。现代医学诊断胃系病症,以胃镜检查为依据,幽门螺杆菌在胃系病证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消化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思路及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鸣芳 《江苏中医药》2005,26(10):45-49
半夏泻心汤是和解剂的代表,应用广泛,涉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等多个系统的病证,尤其是消化系统病证更为常用,效果显著,是历代医家公认的治疗脾胃病的良方。心下痞、呕吐、下利、肠鸣等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也是应用半夏泻心汤的重要线索。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与其升降相因,寒温同用,补泻兼施,健脾助运,化湿燥湿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名中医汪荫华主任医师,熟谙四大经典,通晓中医理论,从事中医内、妇科临床工作40余载,好学博览,学验俱丰,特别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多年,现将汪老诊治消化性溃疡经验简要整理如下,以飨同道。1重视辨证,分型论治消化性溃疡属中医的胃痛、嘈杂等病证范畴,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胃肠病证方药重点研究室是陕西中医管理局2008年批准的陕西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之一。本研究室以陕西中医学院为依托,联合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科共同组建的科研开发实体。本研究室立足于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遵循病证结合、方证关联、药证对应,理法方药统一的整体研究思路,充分利用现代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法治疗胃脘痛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鹤轩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8):1002-1002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而血行不畅、胃络失养为胃脘痛的病理基础,是各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笔者  相似文献   

7.
综合《内经》全文 ,从 4个方面对脾病证候规律作一初步探讨。①脾病证候基本上是以脾脏本身病变为基础所呈现的一系列症状群 ,且主要与消化方面异常及太阴脾脉的循行路线有关 ;②脾病证候体现了脾脏的藏象特点 ;③《素问》及《灵枢》中描述脾的证候 ,明确提及了“虚”证及“实”证 ;④脾脉的异常体现出的证候特点与《内经》全文统计出的脾病证候群规律基本一致。以上几点说明《内经》时代的医家认识脾病证候遵从太阴脉经脉循行的规律 ,且更注重了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8.
病下辨证是将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结合起来,在明确疾病诊断前题下进行辨证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中医学理论选方用药进行诊治。病下辨证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应用在诊断、治疗、用药等各方面。刘教授认为凡是在疾病过程中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现代医学互补优势的思路皆可应用,临床可根据疾病的性质,患者的体质,用药是否特殊,或偏于辨病,或偏于辨证,或病证结合灵活变动,以诊疗消化性溃疡为例说明,临床常从三个层面出发:一是先辨病以确立总则;二是将现代医学中消化性溃疡的分期与中医辨证结合起来,使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三是辨病用药使病证结合。刘教授灵活运用病下辨证诊疗消化性溃疡临床优势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试论脾胃的气机升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彬 《江苏中医》1999,20(11):9-10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纳运动能正常,水谷精微物质充盛,则营卫协调,五脏安和,机体功能正常;若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或升降太过,或升降不及,或升降反作,则不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而且将波及其它脏腑,变生多种病证。对于脾胃系统病证,调理气机升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的病证,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刘惠武主任医师根据不同病机采取相应治则,在治疗胃阴虚型胃痛时选用香砂益胃汤,取得了良好疗效,举一例验案进行了佐证。  相似文献   

11.
正胃脘痛是中医内科最常见的病证之一,临床中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均可见胃脘痛症状,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1983年9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召开全国脾胃病专题学术讨论会,制定了《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草  相似文献   

12.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纳运功能正常 ,水谷精微物质充盛 ,则营卫协调 ,五脏安和 ,机体功能正常 ;若脾胃气机升降失调 ,或升降太过 ,或升降不及 ,或升降反作 ,则不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 ,而且将波及其它脏腑 ,变生多种病证。对于脾胃系统病证 ,调理气机升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均可出现此证。笔者自1972年以来,以自拟“胃复散”治疗胃脘痛127例,其中消化性溃疡88例,急慢性胃炎36例,胃神经官能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论治饮病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饮病按照病证分属呼吸、消化、心内、肾病、神内等多个临床学科,临床上饮病的理论正在逐渐被忽视、淡化、遗忘。在肺系病证中,痰饮病的内容散见于哮病、喘证、肺胀等多个章节,论述多较浅略。我们根据临床带教的实际情况,将《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与《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儿疳证是儿科四大病证之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威胁极大。现代医学所讲的营养不良或者营养性贫血、慢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类疾病,均可归属于中医学"疳证"的范畴。本观察旨在探讨畲药食凉茶组方对小儿疳证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颜正华教授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药教育家,临证治验甚众,尤擅长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病证的诊治。笔者依据多年来跟随颜教授应诊体会,对其诊疗淋证经验进行整理分析,希冀为继承、发扬颜教授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高颖  王秀娟 《天津中医药》2013,30(8):451-452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胃痞”、“胃疡”、“呕吐”、“吐酸”、“便血”等范畴.近年来,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等制酸药的出现及不断更新,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复发率较高.本院高金亮教授从医50余载构建了极具中医特色的脾胃病证诊疗体系,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治和抗复发治疗均有显著疗效,笔者有幸随高教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家父俞尚德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老中医,从事消化专业四十余年,融古贯今,不泥成法,对消化系病的疼痛、痞满、呕吐等,多应用芍药甘草汤,得心应手,现初步整理如下。一、芍药甘草汤的适应证芍药甘草汤所治的消化系统病证,主要  相似文献   

19.
周奇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314-1315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消化系统疾病,多发生于胃、十二指肠,临床多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为特征,可并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危重证候,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吞酸等病证范畴,因溃疡的形成、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等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它是一种全球多发病,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约有10%的人一生中曾患过此病,  相似文献   

20.
<正> 平胃散出自宋代《和剂局方》,是一颇有影响的古代名方。近年临床用来治疗内科疾病,如传染性肝炎、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笔者运用此方治疗某些儿科病证,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