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肛裂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肛裂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肛裂后位切扩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侧位切扩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手术方案,以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陈旧性肛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41/42),对照组总有效率92.86%(39/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治疗陈旧性肛裂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术式的选择。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侧位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8d,对照组为20d;治疗组术后并发大便失禁和痔脱垂发生率均为1.7%,对照组分别为26.7%和20.0%。2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侧位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能有效缩短疗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式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戴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584-2584
Ⅱ、Ⅲ期肛裂指肛裂反复发作,有溃疡形成,常伴有肛乳头肥大、前哨痔、皮下瘘等,临床上治疗术式有多种。本人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运用潜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Ⅱ、Ⅲ期肛裂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18-4419
目的研究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对陈旧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创面的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外科治疗慢性后位肛裂的手术主要有后位切除术和侧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2者各有优缺点。近来作者结合后位肛裂切除术(简称后位切除术)和侧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简称侧切术)的手术特点,采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简称后侧切术)对慢性后位肛裂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科治疗慢性后位肛裂的手术主要有后位切除术和侧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1-2],2者各有优缺点.近来作者结合后位肛裂切除术(简称后位切除术)和侧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简称侧切术)的手术特点,采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简称后侧切术)对慢性后位肛裂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6年2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CO2激光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术(简称CO2激光侧切术)治疗肛裂17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将12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后正中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结果:后正中内括约肌切断术有效率为100%,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有效率为86.7%.结论:后正中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优于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是治疗陈旧性肛裂首选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0.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肛裂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观察方法,比较100例患者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扩缝合术和后正中切扩术的疗效、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愈合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侧位内括约肌切扩缝合术治疗肛裂具有愈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对肛门外形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肛裂两种术式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比较肛裂侧方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 对两种术式共323例病例术后的愈合时间、疼痛、肛门控制功能、复发率、治愈率通过分组进行比较分析、评估.结果 侧方挑切术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控制上明显优于后位挑切术组(P<0.01);后位挑切术组在复发率、疼痛指标上要优于侧切术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但侧方挑切术综合疗效要优于后位挑切术式.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月—2000年11月,本院采用侧切法治疗陈旧性肛裂52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9~57岁,其中20~40岁41例,占78.8%;病程0.5~35年,其中1~5年47例,占90.4%。并发哨兵痔合并肛乳头肥大22例;合并肛裂瘘2例。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麻,扩肛2min。用手术刀从截石位5或7点作一放射状切口,小弯钳挑出并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形成一开放……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我院采用部分内括约肌侧切手术加中药薰洗治疗陈旧性肛裂72例,疗效满意.72例均符合1992年肛裂专题会议提出的肛裂诊断分期标准[1].男41例,女31例;年龄19~68岁.肛裂部位:后正中位51例,前正中位14例,前后正中位7例.并发前哨痔23例,肛乳头肥大19例,皮下瘘3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侧位切断内括约肌治疗肛裂9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肛裂是最常见的肛门部疾病之一,然而不少临床医师对其重视不够,以致于对它的发病和治疗的研究还不深入。慢性肛裂常规保守治疗为什么不易愈合,为了克服传统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采用中西结合侧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扩肛,术后中药坐浴治疗,陈旧性肛裂45倒患者,全部一次治愈,该术式具有疗效好,疼痛轻。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能显著改善内括约肌痉挛,不影响肛门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相似文献   

16.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急慢性感染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约占肛肠类疾病发病率的4.12%,男性多于女性,青年人多见。典型临床症状为疼痛、出血、便秘等[1],裂口较深者往往伴有肛乳头肥厚、哨兵痔、皮下瘘、栉膜带肥厚、肛窦炎等并发症。如疾病迁延日久,则往往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容易反复发作且疼痛较剧,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采用手术治疗[2],治疗术式虽多种,但都是以解除内括约肌痉挛为主要目的。本次研究对160例陈旧性肛裂分别采用小钩刀封闭式侧切术与传统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侧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扩肛、切口作褥式外翻缝合治疗陈旧性肛裂100例,与随机分组采用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100例相对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配合局部封闭加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肛裂120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手术是治疗陈旧性肛裂最佳的方法.笔者采用栉膜带侧切术加亚甲蓝注射术治疗陈旧性肛裂42例,获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侧切法治疗陈旧性肛裂352例李树材51503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我们采用以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为主的侧切法,治疗陈旧性肛裂352例。本法切断了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同时切断了内括约肌下部表层增厚的肌纤维。手术设计合理,疗效好,操作简单,容易掌握。1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