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在线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302名新入职护士为试验组,采用混合在线教学模式进行培训;2018年270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训后,通过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和成人学习满意度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学习满意度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在线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新入职护士38名设为对照组,2016年8月新入职护士36名设为观察组。两组新入职护士均接受为期两周的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岗前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和培训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工作坊模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能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考核成绩,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理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视频与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30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应急技能带教计划;将2016年7月32名新入职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微视频与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理论及操作考核结果。结果:观察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视频与工作坊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妇产科新护士的应急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侧卧位安置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8月新入职的1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入职的12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演示训练传统的培训模式,观察组按照工作坊模式进行培训。对比2组新护士的侧卧位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培训满意度及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的侧卧位安置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临床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工作坊在新护士侧卧位安置培训中取得较好效果,提高了新护士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有效的培训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最终达到正确安置患者体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对新入职助产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新入职的72名助产士作为工作坊教学模式组,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新入职的65名助产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工作坊教学模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新入职助产士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操作评分、人文关怀能力、教学质量满意度。结果工作坊教学模式组新入职助产士教学后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操作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工作坊教学模式组新入职助产士教学后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工作坊教学模式组新入职助产士教学后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对新入职助产士进行教学培训,可以显著提升其人文关怀能力,增长其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研究生助教培训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急救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选取陕西省某三甲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9月15日入职的3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21年6月2日入职的33名护士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开展“示教+考核”培训模式,试验组开展研究生助教培训模式。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两组的关键环节知识点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培训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两组的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培训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有助于临床实践、有助于提升护理技能、有助于强化理论知识、有助于提升培训积极性、培训方式满意度、培训内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生助教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新入职护士急救护理技能培训的效果和护士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主副带教结合专科组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2011年新入职的21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导师带教模式,将2012~2013年新入职的26名护士作为试验组,采用主副带教结合专科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在培训满1年时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抽取40名外科医生和10名高年资护士,调查他们对新护士的满意度;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调查新护士的工作倦怠情况。结果试验组新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医生和高年资护士对试验组新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4.985,P<0.01);试验组新护士情感枯竭和去人格化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工作成就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主副带教结合专科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新护士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减轻其工作倦怠,提高医生和高年资护士对新护士的满意度。同时,能使人力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是培养专科化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新入职护士理论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参与新入职护士培训的65名新入职护士为试验组,理论培训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并采用自主学习能力评定量表和培训满意度问卷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并与2017年进行培训的62名新入职护士进行比较。结果 2018年新入职护士理论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优于2017年新入职护士,2018年新入职护士培训满意度高于2017年新入职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及培训满意度,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混合式学习在ICU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n=18),2017年新入职护士为试验组(n=24)。对照组采用教师带教方式进行学习,试验组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较干预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培训整体满意度评分为(1.95±0.62)分,对照组为(1.50±0.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5,P=0.032)。结论混合式学习在ICU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应用状况较好,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唐丽云  王熠 《全科护理》2023,(17):2310-2313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微课教学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9月新入职护士60人为对照组,2022年3月新入职护士60人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岗前培训方法,试验组给予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微课教学模式的岗前培训方法。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考核成绩及岗前培训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得分。结果:试验组新入职护士考核成绩及岗前培训效果调查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能激发新入职护士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提高岗前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