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患糖尿病六年余,长期口服美吡达,血糖控制得比较满意。近几天因感冒发烧,体温在38.9℃左右,空腹血糖飙升到10毫摩/升,我加大了美吡达剂量,并用了抗生素,体温降了,但血糖未能降到原来水平。请问,我现在该如何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来当医生     
《糖尿病之友》2010,(10):88-88
王先生,62岁,身高178厘米,体重92千克,高血压10年,糖尿病5年。服降压药雅施达、美吡达和二甲双胍,血糖、血压控制得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3.
我科从2003年~2006年治疗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35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治疗 本组35例,病人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男22例,女13例,年龄60~82岁,糖尿病病程3~19年,合并高血压病18例,合并糖尿病肾病14例,糖尿病眼底出血8例,合并冠心病9例。35例中21例长期使用胰岛素,11例使用优降糖,3例服用美吡达。11例在住院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4.
美吡达(glipizide)是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物之一,它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的功能已被证实,但对受体方面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目前,胰岛素抵抗已成为糖尿病研究方面的热点,尤其高胰岛素血症对机体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它不仅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而且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本项研究旨在揭示美吡达对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影响,并为糖尿病患者选择安全、可靠的药物提供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实验对象 根据WHO标准,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经过2w的饮食治疗后,饮食及运动量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唐苹对Ⅱ型糖尿病患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单用美吡哒及美吡哒+拜唐苹治疗Ⅱ型糖尿病时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美吡哒加拜唐苹组较单用美吡哒组治疗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显(P<0.001),结论:拜唐苹可以明显改善II型糖尿病患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新世界》2006,(1):58-58
我在1998年出现了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9.8毫摩尔/升,通过近两年的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波动很大,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2000年使用二甲双胍、拜唐苹、美吡达等药物治疗后。由于医疗条件有限,药品时有时无,频频更换品种,治疗很不正规,并出现了冠心病、眼底病变、下肢病变、神经病变。2001年又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7.
我来当医生     
王先生今年74岁,患2型糖尿病12年。服过美吡达和二甲双胍效果不好,改用诺和龙2毫克餐前15分钟服,餐中服拜糖苹50毫克,一日三次,血糖仍不达标。又在睡前加注诺和灵N(中效胰岛素)16单位后,血糖控制能达标。  相似文献   

8.
我来当医生     
张先生今年60岁,身高175厘米,体重65千克。一年前发现口干、多饮,测空腹血糖8.2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从此他开始控制饮食,坚持运动,三餐前服用美吡达1片(5毫克)。前半年,血糖控制较好,后半年血糖不断升高,美吡达加到每餐2片,又陆续增加二甲双胍及拜唐苹。  相似文献   

9.
应用新生大鼠胰腺单层培养β细胞灌流系统研究优降糖与美吡达对胰岛素刺激的效果,含有16.7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维持培养的β细胞,分别在优降糖与美吡达刺激下,0天7在全程培养期中均引起胰岛素分泌。结果:16.7mmol/L葡萄糖浓度时优降糖刺激效果更为显著,而美吡达刺激效果相对减弱且胰岛素高峰出现迟于优降糖。从而得知:尽管优了糖与美吡达同是磺脲类降糖药,但就其细胞水平上两者的作用机理可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糖尿病病人的血糖长期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摆在全世界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针对这一项目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由科技部、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十几家重点医院和意大利赞邦集团联合进行的一项“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型糖尿病并发症预警干预研究》初步证明美吡达对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效。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6岁,因“发现糖尿病21年,昏迷发作1天”于2004年7月3日以“低血糖昏迷,2型糖尿病”收入院。患者于1983年常规化验发现空腹血糖1.8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当时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单纯饮食控制,血糖即较理想(具体不详)。自1990年开始先后口服优降糖、美吡达、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2.
美吡达(glipizide)是国外新近开发最新一代的磺豚剂。由于其独特的病理动态特性,在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是一个创新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临床病理学研究的深入,该病已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满意。一、独到的临床病理学在动物实验上,美毗达的作用原理是刺激胰脏之p细胞分泌出胰岛素。应用在人体上美毗达能够很狭地刺激胰岛素分泌而使血糖迅速降低,但长期服用美毗达却不会提高空腹时之胰岛素水平,而加强胰岛素分泌作用可持续最少6小时。在餐前30分钟服用美毗达会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过高的现象,但胰岛素分泌在没有食物的连…  相似文献   

13.
梁伟  陈昭  王剑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83-4284
吡美莫司是一种强效的大环内酯类外用免疫调节剂,2003年Mayoral等〔1〕首次报告吡美莫司治疗白癜风,但其相关文献报道不多,治疗老年白癜风患者的报道更少。本文就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应用1%吡美莫司乳膏(商品名:爱宁达)治疗老年白癜风取得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及丹参对照组,将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美吡达组,益心通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灌胃4周后,制作垂体后叶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对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进行超微形态学观察。结果;益心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性冠心-病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要优于丹参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现病史患者,男性,47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9年,血压升高5年,造影检查后胸闷、无尿、肾功能不全3天”于2006-08-03入院。 患者自1987起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就诊当地医院,测血糖偏高,具体不详,诊断为“2型糖尿病”。先后予“消渴丸”、“美吡达”等多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象2000年1月~2001年1月门诊及病房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其中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3±7.8岁,平均病程10.2±2.8年,所有病人均服用优降糖15mg/日或美吡达40mg/日,二甲双胍1500mg/日3个月以上,并经合理的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空腹血糖仍≥10mmol/L者.  相似文献   

17.
我来当医生     
《糖尿病之友》2013,(4):86-86
李女士,64岁,身高158厘米,体重49千克。在患2型糖尿病的5年里,她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每日主食175克(早餐50克,午餐75克,晚餐50克),早、晚餐后散步一小时。用美吡达、拜唐苹等药物控制血糖效果不好。半年前注射诺和灵30R,早餐前12单位,午餐前8单位,晚餐前10单位。血糖控制基本满意,但经常空腹血糖高。  相似文献   

18.
张华(化名),男,49岁,患糖尿病7年。平日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可是药物从两种加到三种,服美吡达4片/日、二甲双胍4片/日、拜唐苹3片/日,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8.1mmol/L,早餐后2小时12.6mmol/L,午餐后2小时13.5mmol/L,晚餐后2小时11.3mmol/L。医生提议换用胰岛素,患者不愿接受,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达8.7%。  相似文献   

19.
病例选择 35例2型糖尿病者,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岁,病程6.8年,在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的基础上,SU类药物用至最大治疗量,如优降糖15mg/d或美吡达30mg/d,且同时服二甲双胍片等,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28例Ⅱ型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血浆TXB2/6-keto-PGF1a(T/6-k)比值;比较了美吡哒与美吡哒加小剂量阿斯匹林(ASA)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血浆T/6-k的比值显著升高。单用美吡哒可显著降低血糖,但未发现抗血小板作用。每日加0.5mg/kg的ASA可选择性抑制血小板功能,纠正血浆T/6-k的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