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表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在调节端粒的长度和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依赖或不依赖于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和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介绍近年来发现的一些重要的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端粒、端粒酶与干细胞密切相关,在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富含鸟嘌呤,具有保护染色体的作用,端粒长度反映细胞的复制史及复制潜能。影响端粒长度的因素包括:端粒结合蛋白、端粒帽蛋白、端粒酶及DNA复制酶等,其中端粒酶是最主要的因素。端粒酶位于端粒末端,作用是合成端粒DNA序列,以抵消或延缓端粒随细胞分裂的不断缩短。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是造成干细胞体外复制和扩增受限的主要原因。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的兴起,体外定向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各种所需组织细胞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因此诱导和增加端粒酶的活性,维持干细胞分化、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延长干细胞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端粒、端粒酶与干细胞密切相关,在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富含鸟嘌呤,具有保护染色体的作用,端粒长度反映细胞的复制史及复制潜能.影响端粒长度的凶素包括:端粒结合蛋白、端粒帽蛋白、端粒酶及DNA复制酶等,其中端粒酶是最主要的因素.端粒酶位于端粒末端,作用是合成端粒DNA序列,以抵消或延缓端粒随细胞分裂的不断缩短.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是造成干细胞体外复制和扩增受限的主要原因.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的兴起,体外定向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各种所需组织细胞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因此诱导和增加端粒酶的活性,维持干细胞分化、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延长干细胞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端粒结构及其相关蛋白对端粒长度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类动物染色体末端由一段特殊的TTAGGG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组成,并形成T环和D环结构,称作端粒。端粒3′伸出端由于富含碱基G,可形成稳定的G-四联体结构。端粒自身的这些结构及其相关蛋白TRF、TRF2、TIN2、端锚聚合酶等对端粒长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Chong在1995年发现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hTRF1后,近几年已发现了包括Tankyrase、TRF2、TIN2、PIN2等近10种端粒结合蛋白,对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也有更深的了解。现在认为hTRF1等端粒结合蛋白与端粒一起形成三维环状结构t-loop,在这一复合结构中端粒结合蛋白和端粒、端粒酶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对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与衰老和肿瘤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展开和深入对该领域的研究不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也对了解衰老和肿瘤的根本机制和进一步寻求诊断和治疗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端粒酶结合蛋白在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TRF)1作为shelterin复合体中重要组分之一,通过与复合体中的其他组分如TRF2、端粒保护蛋白1、互作核蛋白2、阻滞活化蛋白1及三肽激酶1的相互作用维持染色体端粒结构完整与功能稳定。TRF1在胃癌、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参与端粒长度和细胞有丝分裂的调节,影响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增殖。本文就TRF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哺乳类动物染色体末端由一段特殊的TTAGGG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组成 ,并形成T环和D环结构 ,称作端粒。端粒 3′伸出端由于富含碱基G ,可形成稳定的G 四联体结构。端粒自身的这些结构及其相关蛋白TRF1、TRF2、TIN2、端锚聚合酶等对端粒长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端粒—端粒酶假说与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为人  李进 《临床荟萃》1998,13(3):97-100
1 端粒端粒酶假说1.1 端粒(telomeres)端粒位于所有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由呈串联排列的重复亚单位DNA片段和端粒结合蛋白(telomere binding proteins,TBP;又称telomere-associated Proteins,TAP)构成。端粒DNA—般由短的核苷酸序列(5-8bp)串联重复构成,其特征是  相似文献   

9.
人TRF1^242—388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是一种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含43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103,该蛋白的氨基端为酸性区,是与DNA结合的功能区,称Myb区。蛋白质的中间约包含200个氨基酸,比较保守,称TRF特异保守区。我们克隆并表达了TRF1的第242388个氨基酸,旨在制备TRF1特异性抗体,以进一步应用于TRF1作用机制和TRF1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相互关系研究。材料和方法1 质粒与菌株 pCRⅡTOPOTRF1重组质粒为本研究所黄河博士在德国基尔大学血液病理研究所构建…  相似文献   

10.
端粒结合蛋白--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Chong在1995年发现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hTRF1后,近几年已发现了包括Tankvrase、TRF2、TIN2、PIN2等近10种端粒结合蛋白,对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认为hTRF1等端粒结合蛋白与端粒一起形成三维环状结构t-loop,在这一复合结构中端粒结合蛋白和端粒、端粒酶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对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与衰老和肿瘤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展开和深入对该领域的研究不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也对了解衰老和肿瘤的根本机制和进一步寻求诊断和治疗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端粒结合蛋白在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端粒酶活性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6bp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特殊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的逆转录酶。普遍认为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在体内是如何被调节的,目前还知之甚少。对端粒酶活性调节的研究包括激活与抑制两个方面,抑制端粒酶以治疗肿瘤,激活端粒酶以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的重复序列 ,大多数端粒与端粒相关蛋白结合到一起 ,保护染色体末端 ,从而维持细胞的增殖。但是目前对于端粒相关基因调节细胞生长的具体机制尚不太清楚。基于此 ,我们应用三氧化二砷(As2 O3 )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株KM3,观察其对端粒相关基因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RF2 )的影响 ,以期阐明其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1 药品和试剂 As2 O3 为黑龙江伊达药业公司提供 ,以RPMI 16 4 0 (Gibco公司 )培养液稀释成浓度为 1.0× 10 -3 mol/L的储存液 ,工作液浓度为 0 .5…  相似文献   

13.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重要结构复合物,对维持染色体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长度的调控非常复杂。端粒长度的维持,一方面依赖端粒酶,另一方面则依赖端粒结合蛋白。端粒保护蛋白(POTl)为端粒单链结合蛋白,近年来对hPOTl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表达研究表明,其与端粒长度的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病期白血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一富含鸟嘌呤的重复DNA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组成[1,2]。端粒是保护染色体末端稳定必不可少的结构。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活性的存在[3]。永生细胞和肿瘤细胞能够长期生存,端粒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用端粒重复扩增银染法检测了原代白血病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的端粒酶活性,以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急性白血病不同病期和被诱导分化的白血病细胞系中的改变,初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调节机制及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 细胞来源 HL60细胞株来自本校预防医学院放射…  相似文献   

15.
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的反转录DNA合成酶。检测端粒酶不但是进一步研究的手段,而且有潜在的诊断及预后意义。目前检测端粒酶活性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最早建立的端粒重复序列延伸法,二是与PCR结合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及其改良方法。TRAP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敏感,可大量检测,所需标本量少。但因标本中存在抑制Taq酶等素影响,易出假阴性结果。近年有  相似文献   

16.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的反转录DNA合成酶。检测端粒酶不但是进一步研究的手段,而且有潜在的诊断及预后意义。目前检测端粒酶活性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最早建立的端粒重复序列延伸法,二是与PCR结合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及其改良方法。**AP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敏感,可大量检测,所需标本量少。但因标本中存在抑制Taq酶等因素影响,易出假阴性结果。近年有二种改良TRAP方法:加内对照法和TRAP-SPA法,使端粒酶检测方法更敏感、特异及快速。  相似文献   

17.
端粒和端粒酶与肝细胞的永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蛋白-DNA复合体,保护染色体完整性和稳定性。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核蛋白反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来端。端粒酶介导的端粒延长作为细胞中端粒缩短的主要补偿机制,对正常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延长分裂代数起着重要作用、分化良好并具有肝脏正常合成代谢功能的永生化肝细胞在生物医学研究,尤其是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以及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12有关端粒。端粒酶和肝细胞永生化的文章,检索词“telomere,telomerase,hepatocyte,immortaliz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端粒、端粒酶、永生化、肝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1)有关端粒和端粒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文献:②有关端粒、端粒酶与肝细胞永生化相关性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2篇有关端粒、端粒酶与肝细胞永生化相关性的文献,查找全文,从中选取14篇作为主要参考文献。 资料综合:将所选文献资料按照以下顺序归纳总结:①端粒的结构和功能:端粒是指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富含G的DNA重复序列与端粒结合蛋白所构成的一种蛋白-DNA复合体,它既可保护染色体不受核酸酶的破坏,又避免了因DNA粘性末端的裸露而发生的染色体融合.②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端粒酶是一种RNA依赖的DNA聚合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以补偿细胞分裂时端粒DNA缩短,使细胞克服危机期,?  相似文献   

18.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串联重复DNA序列和端粒蛋白的复合体,具有独特的帽状结构,能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是细胞生存期限的关键调控因子。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特殊的逆转录酶,其主要功能是添加端粒序列,在端粒长度的调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端粒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06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法及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均呈阳性,A值分别为0.5371&;#177;0.3407.1.2077&;#177;0.1545,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66.23,P&;lt;0.05)。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法检测结果:阳性对照正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标本的提取液均为阳性,可见52bp及相差6bp的梯性条带,阴性对照标本均未见梯性条带。结论: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端粒酶活性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6bp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特殊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的逆转录酶。普遍认为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在体内是如何被调节的,目前还知之甚少。对端粒酶活性调节的研究包括激活与抑制两个方面,抑制端粒酶以治疗肿瘤,激活端粒酶以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