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准确掌握部队病毒性肝炎实际发病率,指导部队做好肝炎防治工作。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2个有代表性部队为调查对象,收集疫情及相关资料,并深入基层团队和体系医院查阅门诊登记和病历,核实疫情,记录未报病例数,计算漏报率和估计实际发病率。结果,1993~1998年部队肝炎漏报率为10.26%,各年度漏报率0~23.81%,且以甲型肝炎漏报率最高,占同型病例的16.67%;各部队间漏报率亦有差异。结果提示部队肝炎实际发病率高于报告发病率,应加大疫情监督管理力度,使疫情报告真正反映出部队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市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我市自2008年至2012年的戊型肝炎患者的报告资料与同期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比较,探讨戊型肝炎在发病性别、年龄、季节、职业的分布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戊型肝炎的防治措施。结果1 2008年至2012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在病毒性肝炎的占比呈逐渐上升趋势。2空间分布呈散发状态,海门镇等四个镇发病率相对较高;3报告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以3050岁年龄组报告率最高;4 11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上旬报告率比较高;5戊型病毒性肝炎在商服人员及农民中的报告率最高,与其他职业相比较,有显著差异(χ2=21.121,P<0.05)。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患者的年龄、季节及职业有关。根据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可以减少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市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提升其防控水平。方法整理我市2010年~2014年的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资料,总结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探讨最佳的防控措施。结果我市2010年~2014年,除2011年以外,发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正余与余东镇发病率相对较高;乙型肝炎的发病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25~5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型肝炎的发病春季较多;乙型肝炎在农民群体中的发病率最高。结论我市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可以根据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除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外,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相继出现,但在疫情报告方面还未达到理想的分型报告水平,我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仍以甲、乙型为主。现就哈尔滨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进行分析,并对其防疫措施做出客观评价。 一、流行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立杰  赵芳 《北方药学》2012,9(7):81-81
目的:掌握集安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态势,为我市制定传染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对集安市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种988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414.9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细菌性痢疾;丙类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最高。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及细菌性痢疾及手足口病是我市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肥城市为病毒性肝炎高发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病一直占据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且以甲、乙型病毒肝炎(下简称甲肝、乙肝)为主,尤其乙肝居高不下的发病率,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探讨甲肝、乙肝的流行趋势和掌握发病规律,以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现根据历年疫情报告资料,对我市1995~2003年9年间甲肝、乙肝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的传染病。近些年来,肝炎在我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为了掌握其流行规律和特点,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我市1959年以来的疫情报告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材料,就有关流行病学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锦州市太和区2012年~2016年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我市太和区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5年内发生的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以及监测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2012年~2016年共计发生病毒性肝炎511例,各年份病情较为稳定,近3年有下降趋势,其中2016年发病率最低,与前四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34.97/10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P<0.05)。病毒性肝炎最显著的六大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肝脏疼痛或肿大、黄疸和腹痛腹泻;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0~49岁(45.6%);甲肝和戊肝发病的人群主要为中小学生(21.6%)、务工人员(18.12%),乙肝发病率最高人群为工人(21.10%),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主要的职业为退休人员(17.29%)和干部职工(14.35%)。结论我区病毒性肝炎较往年有了较好的控制,应继续普及鼓励疫苗接种,加强水源卫生和食品卫生控制,加强防止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9.
冷煦  郑旺  贺承勇 《贵州医药》2001,25(2):182-183
近年来,在我县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病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报告发病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七位上升到现在的第四位。为探讨病毒性肝炎在我县的流行特征,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现将1992~1998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992~1998年的病毒性肝炎资料来自各个乡(镇)每年传染病的月、旬、年报表及全县每个年度的疫情汇总资料。2 流行特征21 流行强度 7年中共报告病例595例,其中甲型肝炎(甲肝)211例,占总病例数的3546%;乙型肝炎(乙肝)254例,占4269%;未分型肝炎130例,占2185%;甲、乙型肝炎占总病例数的7815%,…  相似文献   

10.
周超 《中国实用医药》2009,4(9):256-257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为准确掌握疫情分布动态及流行特征,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促进人类健康,现对近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肝炎)历年来在我市传染病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其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为探讨我市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控制策略以及确定未来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本文对1993年至2005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98至2007年嵩明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嵩明县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98至2007年嵩明县的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至2007年嵩明县乙类传染病年平均总发病率为147.37/10万,其中,2001年发病率最高(276.13/10万),2005年发病率最低(107.39/10万);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和肺结核是重点传染病,4种传染病的发病占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0%以上。结论嵩明县传染病发病率依然较高,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和肺结核,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杰 《中国实用医药》2012,7(9):266-267
病毒性肝炎是我省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其发病率之高,防治之难,已纳入目前防病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市1994 ~2000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现将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长春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长春市2009年2013年法定报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口资料及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长春市2009年2013年法定报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口资料及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长春市2009年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17.21/10万下降到2013年的4.36/10万;1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17.21/10万下降到2013年的4.36/10万;112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为92.7%,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保护率为85.3%;本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人群为1812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为92.7%,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保护率为85.3%;本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人群为1831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37∶1,且发病率人群的职业以工人和职员为主,其发病人数约占总发病人数的58.5%左右;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长春市2008年31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37∶1,且发病率人群的职业以工人和职员为主,其发病人数约占总发病人数的58.5%左右;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长春市2008年2013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空军部队传染病报告现状,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方法:根据2003年度空军医院传染病疫情及报告情况,按《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防治条例》将传染病分类,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查出法定传染病16种,总漏报率为53.74%,其中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风疹无漏报;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等报告较好,漏报率在25.00%以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漏报率较高;其它感染性腹泻漏报率最高。漏报率在42%以上的单位占44.44%。结论:加强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健全报告管理制度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特别是在重大疫情信息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宾阳县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宾阳县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近5年全县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 609例,年均发病率57.89/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其次为丙型肝炎,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44%和19.51%;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66.39%,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占67.92%,男女性别比为2.78:1.结论 有计划地在高危人群中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并加强对全民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有利于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我市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HFR)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成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痢疾之后的高发病.为探讨HFR的流行规律,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根据1989~2001年疫情资料对13年间HFR发病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老年传染病之一,其发病率在老年人传染病中占据首位.本文回顾分析77例回族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试探讨回族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系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宁市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为预防和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南宁市1996~200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建立发病率(1/10万)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10年来南宁市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1999年最低为27.88/10万,2001年最高为52.82/10万。预测南宁市2008年、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67.73/10万、77.59/10万。结论: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持续高流行态势,应不断加强防治工作力度,开展科学研究,制订防治策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强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减少漏报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方法抽查从1999年1月开始,每季度分别对门诊、急诊、病房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监控和检查,对漏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传染病在住院科室漏报率较高,占查出漏报的77.78%,门、急诊漏报率占查出漏报的22.22%;总计漏报传染病种类为17种。结论传染病漏报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全员培训、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强化管理、加大检查力度、发挥科室疫情报告专职人员的作用、采取及时而有效的监控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漏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