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1999-08/2001-05手术切除的完整脑动静脉畸形新鲜标本47例(SpetzlerⅠ~Ⅴ级),其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28例,癫痫5例,头痛7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7例;另取外伤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8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ie受体、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原癌基因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极低水平的Tie受体1和血管生成素1,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ie受体2、血管生成素2、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上调,并随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的Spetzler-Martin分级升高而递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呈正相关(r=0.728~0.916,P<0.05)。出血组较未出血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与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发展扩大和破裂出血有重要关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通过上调c-myc表达而发挥促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为研究AVM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为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脑AVM标本28例,4例因内减压而切除的相对正常脑组织中的血管作对照。切片行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记录染色的部位,并对染色的强度进行分级,计算阳性指数。分析VEGF在AVM中的表达与病变的大小、患者年龄、Spetzler分级的关系。结果 4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血管壁均无VEGF染色,而AVM的血管壁VEGF染色阳性率为89%(25/28)。经统计学分析,动脉和静脉均有明显的VEGF染色,而且静脉比动脉的VEGF表达阳性率高(χ^2=4.77,P〈0.05)。VEGF在AVM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AVM的大小、Spetzler分级无关(P〉0.05)。结论 在AVM中VEGF可能与静脉壁动脉化改变有关。AVM的生长和破裂是复杂的过程,VEGF是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脑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资料,由两名医生对其DSA表现进行动态观察、共同分析,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DSA均可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获得明确的诊断。98例脑AVM中,病灶最大直径4 0cm以下者57例,位于深部4 6例,单支供血动脉1 7例,深部引流1 6例,单支引流静脉37例。结论 DSA检查是脑动静脉畸形合理而可靠的诊断方法,有利于估计其预后并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0例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的CT表现,其中40%呈现典型的、直接的征象——虫曲状、点状和条索状增强;37%显示间接征象或并发症(血肿、梗塞和萎缩);23%兼有上述两种征象。如果仅有间接征象,应参考患者的年龄以及血肿、梗塞或萎缩的部位,并进一步作血管造影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CT和血管造影结合,有利于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 42例 ,栓塞剂为二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结果 :16例完全闭塞 ,90 %~ 10 0 %闭塞 8例 ,70 %~ 90 %闭塞 11例 ,5 0 %~ 70 %闭塞 6例 ,<5 0 %闭塞 1例。并发症有导管断裂滞留畸形团 3例 ,NBCA意外泄露 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Onyx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14例行Onyx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术后无远期并发症,3~6 d出院.结论 以控制性低血压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是保证栓塞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脑膜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栓塞技术,栓塞剂的配制及诊治方法,方法:38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对畸形管团进行血管内栓塞,结果:5例各栓塞3次,27例各2次,余均栓塞1次,共74例次,经栓塞后血管造影畸形团消失100%13例80%17例,50%6例30%1例,20%1例,栓塞后手术切劝静脉畸形2例,行γ-刀治疗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17  相似文献   

8.
脑动静脉畸形的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0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26例脑AVM行SCTA,准直器宽度1.0-2.0mm,层间距1.0mm,SCAT均与DSA对照。结果 26例脑AVM共有瘤巢26个,供血动脉,26根,引流静脉37极,SCTA显示瘤巢24个(92.3%),SCTA显示的瘤巢大小与DSA一致22个(84.6%),对纤细畸形血管显示能力不高是SCTA漏诊瘤巢及显示的瘤巢小于DSA的原因;SCTA显示供血动脉31根(86.1%)。引流静脉33根(89.2%),漏诊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分流量小,血管细;4例AVM用多层螺旋CT行SCTA显示了全部病变。结论 SCTA对脑AVM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指导治疗及随访疗效。应用多层螺旋CT行SCTA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力高,SCTA对脑AVM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指导治疗及随访疗效,应用多层螺旋CT行SCTA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力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采取反义基因治疗技术控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遏止血管生成,是脑血管外科中治疗人脑动静脉畸形的崭新课题。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6-08/2006-12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的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收集2006年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1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手术切除的完整人脑动静脉畸形新鲜标本。男12例,女6例;平均40岁。脑动静脉畸形按Spetzler分级:Ⅱ级10例,Ⅲ级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人脑动静脉畸形标本获取术前经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并签同意书。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美国Sigma),391型DNA自动合成仪(上海生工利用美国PE公司),厌氧培养箱(浙江产DY-1型),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酶联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TBD公司,进口分装,96E酶标仪(ERMA,INC)。细胞周期分析试剂盒(BD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BD公司)。方法:①实验过程: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实验用传至3代细胞,随机分成反义组、正义组和对照组,每组4瓶细胞。反义组、正义组分别采用人工合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正义、反义硫代脱氧寡核苷酸,经阳性脂质体包裹后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不予处理,将各组细胞置于37℃、体积分数0.95N2、0.05CO2厌氧培养箱分别孵育2,4和8h。②实验评估:测定细胞周期。测定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细胞缺氧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指数。结果: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对照组细胞缺氧2,4,8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水平高于缺氧前(P<0.05),反义组缺氧2,4,8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对照组缺氧2,4,8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高于缺氧前(P<0.05),反义组缺氧2,4,8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③细胞增殖指数:对照组人脑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缺氧4,8h后细胞增殖指数(P<0.05)。反义组缺氧4,8h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氧可能在基因转录水平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显著抑制缺氧诱导的人脑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管造目的:探讨DSA影像在预测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危险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5例脑AVM进行了DSA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分析。结果:脑AVM愈大,引流静脉愈多,血流愈通畅的患者出血危险性愈小,反之则愈大,结论:根据DSA影像上脑AVM大小、引流静脉数目、引流静脉通畅情况可以预测脑AVM出血危险性的大小。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深部小型动静脉畸形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例颅内深部小型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畸形位于基底节区6例,丘脑.基底节区4例,小脑上蚓部2例;采用Onyx或NBCA进行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7例(58.3%),次全栓塞3例(25%),部分栓塞2例(16.7%),残余畸形者行伽玛刀治疗,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颅内深部小型动静脉畸形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但栓塞率和畸形血管构筑、供血动脉多少以及血管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指导临床脑梗死病程的判断。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检测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同时设立30例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天即明显增高,高于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1~3d呈增高趋势,3~7d呈下降趋势,7~14d又呈增高趋势。不同脑梗死体积组的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I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可用作监测脑梗死发生及病程进展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大肠杆菌表达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及评价其在脑胶质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pET41/PEDF表达载体,用金属亲和层析(His Tag)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并以管腔形成试验验证重组蛋白活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素-1(TSP-1)的变化。结果 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终产量为3.8mg/L,可抑制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PEDF蛋白;PEDF可下调VEGF(减少1.8倍)和上调TSP-1(增高5.3倍)的表达。结论 PEDF可能是抑制脑胶质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uin 1,SIRT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脱乙酰酶,为Sirtuins家族成员之一,在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代谢过程中起着中心调控点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SIRT1信号通路可能在能量限制介导的延长卵巢寿命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本文就SIRT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卵巢卵泡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获取较纯净的人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cAVM)血管内皮细胞,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Tie受体及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cAVM病变进展中的作用,为cAVM的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完整cAVM新鲜标本18例(SpetzlerⅡ~Ⅲ级),其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10例、癫痫4例、头痛3例、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组织块贴壁法对cAVM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VEGF,Tie1,Tie2,Ang1,Ang2阳性表达。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培养的活细胞具有单层“卵石样”排列的典型特征,FⅧ-RA免疫阳性表达率超过95%,证实为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中VEGF,Tie2和Ang2表达显著,而Tie1及Ang1的表达较弱。结论:cAVM内皮细胞可以获取和培养繁殖,可供研究血管新生和脑血管畸形发病机制的体外模型;VEGF,Tie受体及Ang1和Ang2可能与cAVM的形成、扩展和破裂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膀胱移植中促进移植物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将SD幼大鼠膀胱无血管吻合移植至5周龄Wistar大鼠大网膜上并予以免疫抑制治疗作为膀胱移植的动物模型。接受膀胱移植大鼠以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rh-bFGF,500U/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膀胱移植术后各组分别于7,14d两个时间段处死大鼠,切取移植膀胱标本。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移植物中血管生成的情况,并作定量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rh-bFGF治疗组大鼠移植膀胱组织内的血管的数量明显增加,即7d组由28.6增至93.9个/断面,P=0.0001,14d组由27.1增至78.6个/断面,P=0.0001;血管平均断面面积、平均周长、平均直径各项指标明显增加,其中在血管平均断面面积,即7d组由243.93增至546.06μm2,t=-5.65,P=0.0003,14d组由387.96增至733.92μm2,t=-4.48,P=0.001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FGF可明显增加早期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移植膀胱组织中的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RNA在调节食管癌血管生成及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法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RNA转染到人食管癌TE-1细胞,噻唑蓝还原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并将转基因肿瘤细胞接种于裸鼠体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探讨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关系。结果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转染,使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减少,反义组裸鼠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11.0±7.6)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50.8±11.7、48.9±7.0)(均为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RNA可使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减少,血管生成能力降低,有望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靶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