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乙肝病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圣萍 《医学信息》2006,19(4):723-724
目的探讨乙肝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方法观察和访谈乙肝住院病人,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增强乙肝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75%以上的乙肝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些病人的心理障碍相当严重,经过心理护理提高了疾病的转归.结论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重视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病人心理障碍,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病情发展的一种护理方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一门精细的护理艺术,在产科中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是研究病人心理的活动规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与治疗护理以利于病人尽快康复的一门交叉学科。心理护理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到临床护理.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施心理护理.根据不同的病人、痛种、患病的状态进行护理,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帮助患者度过思想难关,使病人从患病后的各种奇异心理中解脱出来.给病人提供优雅的环境,尽可能使病人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井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患者常见的心理活动如下。  相似文献   

4.
万丽华  梁晓红 《医学信息》2006,19(5):876-877
目的 通过调查把握乙肝患者心理状态及其障碍,以求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对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疗效。方法 让100名慢性乙肝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填写我们所制定的调查问卷,然后将同一心理状态的患者分为两组,放在不同的病房进行对比治疗。结果 患者的感受与其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等有明显关系。经心理护理的患者与未经心理护理的患者比较,前者在改善症状、治疗效果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通过调查掌握乙肝患者心理状态及其障碍,并且根据其自身特点来安排相应适当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有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以恰当方法和亲切的语言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对精神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精神病患者的反常行为常被人们误解,受人歧视,加上病症折磨,住院后生活环境的改变,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恐惧和孤独感,影响病人的康复,所以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掌握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掌握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疾病的变化,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在患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这样才能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与普通疾病有很大不同。因此,研究癌症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对采取积极妥当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使病人在满意的心理状态下减轻或消除病症,很有裨益。 由于罹患癌症的病人,年龄、职业、职位、信仰、生活习惯、文化修养、人际关系、工作阅历、病情程度等不同,其心理状况千差万别。但经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多数病人可表现为如下五个不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状态的好坏可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愉快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消极的思想情绪会导致机体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功能抑制等改变,不利于康复。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始终处于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健康宣教对食道癌适形放疗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瑞 《医学信息》2004,17(12):864-865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中,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宣教,在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与预防能力,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尽快恢复健康的重要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护理方面.更需要护士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做好心理指导.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以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30~40%,因其致残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本病又常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工作、生活、经济条件及社会地位的改变,导致脑梗塞病人心理特有的变化。为了提高脑梗塞的治愈率,一个良好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我科于1999年1月~12月共收治脑梗塞189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1岁。通过对他们进行心理观察,发现他们在不同的因素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心理需要 1.需要迅速接纳入院:病人突然半身瘫痪,不能自主活动,希望得到及时的诊治,他们希望医院及时收治,及时给予入院诊治及护理。 2.需要尊重:每个病人都希望被认识和受到尊重,自我介绍会加深医务人员对病人的重视,从而得到较好的治疗待遇。  相似文献   

10.
门诊手术一般为小手术 ,不需要住院治疗 ,近三年来我院共做门诊手术 30 0 0余例 ,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 ,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 ,使病人很快恢复健康。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心理护理针对手术病人可表现为精神紧张 ,焦虑 ,恐惧 ,担心麻醉 ,手术出现意外 ,惧怕手术疼痛 ,手术后是否会出现并发症、后遗症 ,能否正常工作及正常的家庭生活等心理负担。因此术前调整好病人的心理状态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清手术及麻醉方法和手术的重要性。比如粉瘤切除是最常见的小手术 ,一般手术后 8~ 1 0天拆线后即可痊愈 ,有些病人认为瘤体小对身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心理及护理。方法 分析了5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综合征息儿均有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和紧张心理,还有情绪不稳的表现。经过心理分析及护理,结合药物治疗,痊愈15例,明显好转30例,好转5例,有效率达100%。结论 实施心理护理及采用适宜的行为疗法,能减轻息儿的抽动症状,改变其异常行为,提高其社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宏 《医学信息》2011,(1):67-68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程序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现代医学提倡,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把心理护理融合在实际工作中使病人身心维持在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良好的心里状态,有助于疾病的好转和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人从事肾内科护理工作多年,  相似文献   

13.
韦春玲 《医学信息》2009,22(8):1638-1639
目的 探讨我院2002~2008年门诊进行的192例乳房肿物患者切除术前心理状态.方法 了解不同层次如未婚未育,已婚已育患者及不同文化层次患者术前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192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掌握了乳房肿物切除患者普遍具有害羞,恐惧,怕疼,担心手术不成功,恐癌等心理,发生率占100%;担心术后体表形象改变,未婚未育占80%,已婚已育占50%,其中未婚未育患者还有担心术后影响哺乳的心理;不同文化层次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只在影响体表形象改变这点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结论 乳房肿物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手术能否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行为护理是在行为科学、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手段。它是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的一个补充,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为科学和行为医学一致提出了行为因素对人们的影响,不良的行为对人体的致病作用。行为矫正治疗效果及行为干预对疾病预防的意义。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运用了行为科学与行为医学的观点及方法,既重视了行为因素,又注意了心理问题,采用行为干预、行为控制、行为矫正与心理调解等手段,来改变不利于健康、疾病恢复与护理的行为现象,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加强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尚德艳  卢群 《医学信息》2006,19(12):2187-2188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长期以来癌症一直以其高死产率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并不是不可治疗的。癌症病人一旦确诊,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一项调查显示58.75%的癌症病人存在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因此,在临床有效治疗的同时,心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纠正病人不正确的认识,改变病人对疾病的态度和心理反应,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促进其达到治疗及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16.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姚立宏兰空451医院手术室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方法运用越来越多,手术禁区不断被突破,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就显得更加需要。重视心理护理能使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保持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和术后的治疗护理,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周芳  吴玲 《医学信息》2007,20(5):477-478
目的探讨伤口护理中患者常见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患者在接受伤口护理中适应性增加,促进了伤口愈合。结论在伤口护理前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及进行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慰籍与支持,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护理人员细心周全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进入层流病房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主要表现为对环境陌生的孤独、焦虑、紧张、恐惧、兴奋、担忧.结论 观察患者的心理特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介入心导管术病人的焦虑情绪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40例介入心导管术病人的焦虑调查,以测试其术前术后的焦虑情况.发现介入心导管术病人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其焦虑的表现分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两个方面.对实验组术前予以心理护理,其术后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此类病人应加强心理护理,使其顺利度过围术期,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指畸形小儿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择72例多指畸形患儿,分析其心理行为特征及分别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多指畸形患儿在经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能积极配合;台疗与术后功能锻炼。结论: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变多指畸形患儿不良的心理行为,从而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使身心两方面都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