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方法:对2 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结果、B超检查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左侧腹痛及便血。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扩血管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老年人突发左侧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肠镜检查是确诊、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应早期进行扩血管治疗。  相似文献   

2.
31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凝  钱冬梅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23(4):216-219,F000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3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腹痛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早期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结肠炎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5年12月7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对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应考虑有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以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特征表现。方法:对3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粘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预后良好,1-2周可恢复正常。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CT征象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腹部增强CT等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以急性腹痛和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大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早期结肠镜检查和全腹部增强CT对明确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病理表现。方法根据确诊的37例年龄≥60岁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肠镜下表现和病理表现。结果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因素。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内镜下早期病变为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易出血。病理以巨噬细胞内含铁血黄素沉积和大量纤维素血栓为特征。结论对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的老年患者,及时行结肠镜及镜下活检检查对IC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IC住院患者的资料,从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内镜下特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生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女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及便血,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及溃疡形成,病理检查显示非特异性改变,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突发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并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吴冬梅  张作顺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156+159
目的观察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内镜特点及病变转归,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诊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腹痛和便血。多数患者有相关基础疾病。内镜特点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坏死及黏膜下出血。结论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既往有动脉硬化病史,应警惕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尽早行结肠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消化科经结合发病特点诊断、结肠镜检证实的7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症状出现5 d内行全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2周内复查结肠镜,其中部分病例再次取病变黏膜活检,分析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经肠镜检查确诊的7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28例,女44例,年龄39-85岁,平均年龄63.5岁,其中50岁以上6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及腹泻等.其中一过型68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检查显示非特异性改变.结论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伴基础疾病或存在诱因的老年患者,突发左下腹疼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确诊、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老年人结肠血管病变的临床、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伴发基础疾病、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和便血;结肠镜下显示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黏膜糜烂和不规则溃疡;组织学上表现为黏膜糜烂、黏膜下出血、腺管破坏等。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无痛性便血;结肠镜下显示与周围黏膜界限清楚的红色、斑片状、蜘蛛状或向周围放射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并见糜烂和新鲜出血。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和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在临床表现和结肠镜表现上各有特点,在发病2d内行结肠镜检查,对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