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掌握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为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和诱蚊诱卵器法(MO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CO_2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结果 2017—2019年CO_2诱蚊灯法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的成蚊密度高峰均在7—8月,其后逐渐下降;不同生境的成蚊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19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份的BI密度监测结果采用卡方分析(χ~2=10.57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份的MOI密度监测结果采用卡方分析(χ~2=14.99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季节消长曲线显示,2017年10月(BI=28.26)、2018年8月(BI=21.74)和2019年7月(BI=21.28)BI达到当年高峰,2017年9月(MOI=18.64)、2018年6月(MOI=17.24)MOI达到当年高峰,2019年全年MOI均处于较低水平,5月MOI最高(MOI=3.51)。结论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白纹伊蚊密度较高,有明显季节性,6—9月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诱蚊诱卵器在伊蚊密度较高的沿海地区监测效果,为合理使用及评价诱蚊诱卵器提供依据。方法在选定的现场随机每5户家庭中选择1户布放3~4个诱蚊诱卵器,同时调查住户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蚊虫孳生情况。结果共布放1027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939个,诱蚊诱卵器阳性43个,诱蚊诱卵指数(MOI)为4.6;同时调查住户324户,阳性积水数217个,布雷图指数(BI)为67.0,MOI远低于BI,且与BI无相关性(r=0.449,P〉0.05)。结论环境卫生条件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影响较大,如何提高诱蚊诱卵器对蚊虫的诱捕能力,应用于高蚊虫密度地区的监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两种白纹伊蚊幼虫监测方法现场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现场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诱卵杯、诱蚊诱卵器在现场的使用技术,为推广现场应用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6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6-10月),选择3个市区、1个郊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学校和医院的绿化地带,分别放置含有脱氯水或稻草浸出液的WHO诱卵杯、诱蚊诱卵器,观察其在不同放置高度、不同放置时间内的幼虫阳性情况,并于8-10月在实验环境周围同步检查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研究2种监测方法与传统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关联度。结果(1)诱卵杯幼虫阳性指数为43.16%,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指数为27.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P≤0.01),诱蚊诱卵器6-10月诱蚊密度指数(MDI值)在1.79~1.38之间,平均1.56。(2)以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进行监测的数据表明,前者的成蚊容器阳性率、MDI值和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后者,诱蚊诱卵器中稻草浸出液成蚊阳性率是脱氯水的2倍左右。(3)用含有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的2种容器进行监测,发现在市区和郊县环境放置14 d后幼虫阳性率和幼虫密度均明显高于7 d。(4)放置在地面的诱卵杯和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28.12%;而放置在离地1 m处的幼虫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9.38%,表明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诱卵杯高度间:χ2=23.74,P≤0.01;诱蚊诱卵器高度间:χ2=3.70,P≤0.05)。(5)8-10月现场实验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627;与HI,r=0.9832;与CI,r=0.9817;与BI,r=0.7498),诱卵杯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4574;与HI,r=0.9751;与CI,r=0.6313;与BI,r=0.5301);诱蚊诱卵器获得的阳性指数与诱卵杯阳性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801)。结论2种监测方法均能够用于现场白纹伊蚊幼虫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龙岗区的蚊媒分布情况并探索气象因素对蚊媒密度的影响,为蚊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蚊媒传染病发病资料、蚊媒密度监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共捕蚊1 665只,平均密度为0.99只/h,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81.62%);医院、居民区的成蚊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不同场所蚊媒种类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29,P0.01);不同环境中伊蚊监测容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成蚊密度、伊蚊房屋指数与气象因素无显著性相关,成蚊密度与蚊媒传染病发病无显著性相关;伊蚊密度、诱蚊诱卵指数、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与多个气象因素相关;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伊蚊诱蚊诱卵指数主要受月平均最低温度的影响:y2=-5.891+0.53x2;伊蚊密度(y3)、布雷图指数(y4)、容器指数(y5)主要受月平均气压的影响:y3=7.529-0.007x5;y4=2 877.878-2.825x5;y5=1 347.05-1.321x5。结论月平均最低温度和月平均气压为影响蚊媒密度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南方5省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为以登革热为代表的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国2012—2018年登革热I类省份媒介伊蚊监测点的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和千人指数等伊蚊幼蚊密度指标,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各省幼蚊密度进行预测。结果除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BI与C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省媒介伊蚊BI与CI、HI、MOI、千人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BI与HI、千人指数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BI与千人指数回归模型拟合效果好(R~2分别为0.928、0.992和0.957);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BI与MOI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BI与CI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相对较差(R~2分别为0.403和0.340)。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千人指数预测值和广西省钦州市(大路街)CI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均10%,回归模型预测效果好。结论南方5省的媒介伊蚊幼蚊密度各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回归方程可定量反映不同幼蚊密度指标之间关系且预测效果较好,可为我国各地媒介伊蚊监测、预测和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海市青浦区诱蚊诱卵器指数与布雷图指数指标值之间的关系,为合理使用及评价这两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青浦区辖区内4个不同类型的环境,检查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中蚊虫孳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收集和鉴定;同时在调查区域周边每隔20~25 m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加入10~15 m L的脱氯水及圆形滤纸,4 d后收集检查蚊卵。结果有效回收诱蚊诱卵器1 405个,阳性诱蚊诱卵器91个,诱蚊诱卵器指数为6.48。共调查了1 560户,阳性容器共151个,布雷图指数为9.68,布雷图指数高于诱蚊诱卵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5)。布雷图指数6月达最高峰,为23.57,与同月的诱蚊诱卵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P0.001)。不同环境农户布雷图指数与诱蚊诱卵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5)。练塘地区布雷图指数最高,为13.82,香花地区诱蚊诱卵器指数最高,为10.98,两监测点布雷图指数与诱蚊诱卵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66,P0.001;χ~2=13.35,P0.001)。结论伊蚊高峰期农户及环境卫生相对差的地区更适用布雷图指数开展白纹伊蚊密度调查。  相似文献   

7.
沈培林  廖俊蕾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32-1535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和幼虫孳生特点,为制定当地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9年,在深圳市龙岗区11个街道设立监测点,采用布雷图指数(BI)评价伊蚊幼虫密度,诱蚊诱卵指数(MOI)评价伊蚊成虫密度;对不同月份、不同环境蚊媒密度(BI、MOI)及其BI和MO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平均BI为3.52,3年间BI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BI和不同月份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2018年BI高峰为9月份(分别为6.09、5.81),2019年为5月(BI为6.11);不同环境的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区BI最高,为5.00。平均MOI为5.04,3年间呈波动趋势,不同年份M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份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年8月、2018年9月、2019年6月MOI最高,分别为9.90、8.82、9.83;不同环境的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园MOI最高(5.49)。同期之间BI与MOI呈正相关(P<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有明显季节性,加强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蚊虫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柳州市的蚊媒分布情况及动态变化,为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中的诱蚊灯捕获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分环境类型和城区进行布点监测.对2016年蚊媒监测数据及其与同期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年共捕雌蚊9535只,平均密度为1.61只/小时/灯,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86.49%).监测点中牲畜棚、废品回收站的成蚊密度高于其他场所,柳北区高于其他城区;5—9月伊蚊诱蚊诱卵指数大于20.不同环境类型及不同城区的蚊媒种类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41.832,P<0.01;χ2=969.397,P=0.000),伊蚊诱蚊诱卵指数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8.054,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成蚊密度与月平均气温(r=0.464,P=0.104)、平均相对温度(r=0.000,P=0.500)、月总降水量(r=0.478,P=0.097)、月平均气压(r=0.469,P=0.101)、月平均风速(r=0.087,P=0.411)等相关无显著性差异,伊蚊诱蚊诱卵指数与月平均气温(r=0.827,P=0.003)、月平均气压(r=0.793,P=0.005)、月平均风速(r=0.735,P=0.012)相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5—9月伊蚊诱蚊诱卵指数大于20,应在全市开展以消除蚊媒孳生地为主要措施的综合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掌握深圳市大鹏新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情况,为蚊媒的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不同生境,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对捕获的成蚊进行分类鉴定。于2016年5-10月,伊蚊专项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和布雷图指数法。结果共捕获成蚊2 019只,平均蚊密度为9.35只/灯,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86.1%),其次为三带喙库蚊(5.1%)、白纹伊蚊(5.4%),民宿成蚊密度(15.17只/灯)最高,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型;平均诱蚊诱卵指数为(MOI)为6.33,不同生境类型伊蚊密度不同,旅游景点布雷图指数(18.17)、房屋指数(10.58)、容器指数(32.49)最高。结论深圳市大鹏新区民宿成蚊密度、旅游景点布雷图指数相对较高,应加大对蚊媒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越河口-老街双边口岸地区伊蚊及人群登革病毒抗体水平进行调查,预测双边登革热流行趋势。方法2016年4-10月,在云南省河口和越南老街口岸采用人工诱蚊法、幼蚊指数调查法、集卵器法监测伊蚊;用RT-PCR检测伊蚊携带黄病毒属病毒情况;用ELISA法检测出入境体检人群登革病毒Ig G抗体。结果人工诱蚊法捕获的成蚊均为白纹伊蚊,河口口岸平均蚊密度为9.9只/(人·h),老街口岸平均蚊密度为14.5只/(人·h)。河口4-5月布雷图指数BI5,其他监测月份中越双边BI均5。河口6、10月,越南老街5、6、10月的诱蚊诱卵指数MOI=10~20;7-9月,双边MOI20。伊蚊样本的黄病毒属检测为阴性。从203份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样本中检出登革病毒Ig G阳性9份,阳性率4.43%。结论越南老街口岸登革热流行风险高于河口口岸,登革热从河口口岸输入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嘉定区登革热蚊媒白纹伊蚊成幼蚊虫分布及季节消长,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白纹伊蚊幼虫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成蚊监测采用二氧化碳法和双层叠帐法,观察不同季节白纹伊蚊分布特点及密度。【结果】嘉定区布雷图指数6—7月达峰值,以废品回收站指数最高。诱蚊诱卵器法7月、9月达到峰值。诱蚊诱卵器指数高于布雷图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8,P0.01),两种方法 7月、9月的监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15.84,均P0.01)。二氧化碳法监测白纹伊蚊季节消长为单峰趋势,7月达最高峰,与总体蚊虫季节消长一致,以农户密度最高。双层叠帐法6—8月为密度高峰期,8月达到峰值。以居民区捕获率最高。【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密度监测,在流行季节,采用客观、敏感的监测方法,及时发现白纹伊蚊密度升高,多种途径控制蚊虫密度,有效防控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蚊密度常规监测用诱蚊灯法,应急监测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结果蚊密度为1.70只/h,高峰出现在8月,10月蚊密度较低;布雷图指数为4.7和诱蚊诱卵器指数为0.5。结论输入登革热季节白纹伊蚊密度很低,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均小于5,无登革热传播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诱蚊诱卵器法与布雷图指数法在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虫监测中的指示效果。方法使用布雷图指数法入户调查农户、居民区、医院和公园4种环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孳生情况,同时按要求布放诱蚊诱卵器,连续布放4 d,第4天检查。结果入户调查1 658户,发现阳性容器384只,布雷图指数为23.16;有效回收诱蚊诱卵器1 662只,阳性诱蚊诱卵器157只,诱蚊诱卵器指数为9.45,布雷图指数明显高于诱蚊诱卵器指数,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种指数显示城区和农村白纹伊蚊幼虫的季节消长趋势具有一致性。2种指数在白纹伊蚊活动的高峰期间远远大于20,表明当地有登革热区域流行的风险。结论 2种方法均可以用于伊蚊幼虫的监测,但在登革热媒介伊蚊应急处置调查时,必须以布雷图指数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布雷图指数为标准建立路径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的登革热预警风险阈值,作为特定生境登革热风险监测的补充。方法从嘉兴市嘉善县9个镇(街道)随机抽取2个镇和2个街道,再从中各选取1个村(社区);于2018年4—10月同时同地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路径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密度,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建立路径指数、诱蚊诱卵指数和布雷图指数的线性回归方程,以布雷图指数为标准估算路径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的登革热风险阈值。结果路径指数(Y)与布雷图指数(X)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0.145+0.662X (P0.05);诱蚊诱卵指数(Y)与布雷图指数(X)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3.423+0.524X (P0.05)。布雷图指数为5时有登革热传播风险,对应的路径指数为3.455 (95%CI:1.717~5.198),诱蚊诱卵指数为6.043 (95%CI:-0.327~12.417);当布雷图指数为10时有登革热暴发风险,对应的路径指数为6.765 (95%CI:5.018~8.518),诱蚊诱卵指数为8.663 (95%CI:2.260~15.071);当布雷图指数为20时有登革热区域流行风险,对应的路径指数为13.385 (95%CI:11.326~15.453);诱蚊诱卵指数为13.903(95%CI:6.352~21.461)。结论由布雷图指数的登革热风险阈值估算的路径指数的登革热风险阈值95%CI范围较窄,对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有一定应用价值;诱蚊诱卵指数的登革热风险阈值95%CI范围较宽,其应用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丘市媒介伊蚊的密度及分布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布雷图指数法调查用于农村居民区,城镇不同生境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结果在农村居民区共调查600户积水容器,阳性容器85个,布雷图指数14.17;在城镇居民区共布放600个诱蚊诱卵器,收回有效诱蚊诱卵器542个,阳性诱蚊诱卵器为20个,诱蚊诱卵器指数为3.69。结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7—9月媒介伊蚊密度均增高,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媒介伊蚊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宝鸡市区白纹伊蚊分布及其密度情况。方法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白纹伊蚊西北边界调查的合作单位,根据《全国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调查方案》,幼虫用孳生地调查法,通过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计算密度;成蚊调查使用诱蚊诱卵器法、人诱法、帐诱法、诱蚊灯法。结果对市区7类不同生态环境进行蚊虫孳生地及蚊幼虫、成虫密度监测。孳生地共检查各类储水容器642个,阳性率为48.75%,容器指数为52.36,房屋指数为58.12,布雷图指数为71.73;成蚊调查连续3个月(7-9月)共布放诱蚊诱卵器625个,阳性率为12.52%,全部为白纹伊蚊;布蚊帐24帐次,密度为11.17只/人工小时,捕获蚊种以白纹伊蚊为主(76.12%);布放诱蚊灯16个,8、9月蚊虫密度分别为1.09和0.89只/(灯.h),捕获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主,占77.19%,白纹伊蚊占4.35%。结论白纹伊蚊在宝鸡市普遍存在,帐诱、人诱、诱蚊诱卵器调查均显示白纹伊蚊为我市优势蚊种;时间高峰均以8月份为发生最高,密度较高,我们应该重视对该蚊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因素对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指数的影响,及其在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上海市宝山区2019年4月-2019年10月白纹伊蚊监测数据资料及同期的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白纹伊蚊密度指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GAM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与停落指数对数(F=27.64, P < 0.001)、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 BI)对数(F=24.75, P < 0.001)、诱蚊诱卵器指数(mosq-ovitrap index, MOI)对数(F=101.56, P < 0.001)呈线性正相关;日累计雨量与幼蚊MOI对数呈线性正相关(F=14.73, P < 0.001),与成蚊帐诱指数对数呈非线性关系(P < 0.001)。  结论  气温及降雨量为影响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分布的主要气象因素,科学有效的媒介蚊虫监测,利用气象与蚊虫消长之间相关性进行预测,可为白纹伊蚊传播疾病的早期预警、风险评估及科学防控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密度情况及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用杀虫剂,有效防治登革热媒介伊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成蚊接触筒法进行白纹伊蚊成蚊抗药性监测.结果 2019年5-7月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在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阈值内;8月布雷图指数为14.70,有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在同一环境伊蚊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5—10月每月中旬选择上海市崇明区4个乡镇,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一次,于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4天(回收诱蚊诱卵器当日)及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14天分别进行一次人诱停落法监测。【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诱蚊诱卵指数(MOI)和停落指数(布放诱蚊诱卵器第4天)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08(P<0.05);MOI和停落指数(布放诱蚊诱卵器第14天)的相关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81(P<0.05)。【结论】在白纹伊蚊密度较低的情况下,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有较好的相互替代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诱蚊诱卵器法可以反映白纹伊蚊成蚊的密度,这种反映可对应监测当日和监测后10天。  相似文献   

20.
新型登革热媒介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尝试用新型的诱蚊诱卵器法取代传统的布雷图指数(BI)调查。方法诱蚊诱卵器法。同时进行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调查。结果212月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可诱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为0.21~22.64,平均7.88;BI、CI、HI分别为0.18-12.13、0.30-18.52和0.12~7.01,白纹伊蚊成蚊高峰期出现在8月。每个阳性诱蚊诱卵器诱获白纹伊蚊最多4只,最少1只,平均1.2只;每只白纹伊蚊产卵最多156粒,最少2粒,平均20.58粒。结论诱蚊诱卵器法比BI调查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预警性,可用于登革热媒介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