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李斯特氏菌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斯特氏菌为无芽胞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归于李斯特氏菌属,共有8个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amonoptogenes)、英诺克李斯特氏菌(L.in-nocua)、绵羊李斯特氏菌(L.ivanovii)、威尔斯李斯特氏菌(L.welshinzeri)、西尔李斯特氏菌(L.seeligEri)、格氏李斯特氏菌(L.gmpi)、默氏李斯特氏菌(L.mur-mpi)及L.denitrificans’‘’。其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可使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疾病,死亡率高”’。近几年来,由该菌引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引起了国际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自1966年Gray等首次发表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togenes以下简称L.M)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综述以来,李斯特氏菌(下简称李氏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在证明了李氏菌是一种食物源性病原菌后,更加引起了食品、卫生部门的关注,加强了对食物源李氏菌污染过程的研究。本试验调查了人们经常食用的肉食性动物的带菌情况和其在加工时受李氏菌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探讨并分析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方法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0方法,首先对实验样品进行前增菌,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利用糖发酵试验、溶血及协同溶血试验、API Listeria生化板条、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在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单增李斯特氏菌和伊氏李斯特氏菌菌落周围有白色晕圈,实验样本及3种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的葡萄糖、麦芽糖、MR-VP、甘露醇、七叶苷等生化反应一致,英诺克李斯特氏菌与其他李斯特氏菌的溶血反应结果不同,为阴性;伊氏李斯特氏菌鼠李糖反应结果为阴性,其余均为阳性,只有伊氏李斯特氏菌的木糖反应结果为阳性,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结果均为李斯特菌属。结论根据对单增李斯特氏菌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验证,建议先通过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和木糖、鼠李糖糖发酵试验,将单增李斯特氏菌与其他李斯特氏菌进行区分,再用API Listeria生化板条进行验证,可缩短检测时间同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李斯特菌属感染由革兰氏阳性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所引起,该菌可感染动物及人,是成人脑膜炎中的常见致病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在1980-1982年,在所有李斯特菌感染中有48%罹及脑膜。有人曾对近20年来的成人(Z16岁)细菌性脑膜炎作了复习,在所有脑膜炎中由奈瑟氏脑膜炎球菌引起者占56%,肺炎球菌20%,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为6%。尽管在16-45岁人群中李斯特菌不是一种重要致病菌,但在245岁人群中李斯特菌感染者达14%。波士顿医院在1962-1988年曾对Z16岁的493次细菌性脑膜炎进行复习,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引起者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单核细胞坛生李斯特氏菌在我市部分副食品市场所供应的六类食品污染状况,以预防该菌的传播和食物中毒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参照GB4789.30-94<单核细胞坛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进行. 结果所测460份食品中,单核细胞坛生李斯特氏菌的阳性检出率为4.8%,其中以肉类食品污染较高(7.5%). 结论乌鲁木齐市售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坛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在食品带菌及食物中毒调查时应考虑到该菌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用PCR检测六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调查福建省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用GB4789 30 - 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Listeriamonocytogenes简称Lm)的检验方法分离菌株 ,用PCR检测李斯特氏菌的两种致病因子。结果 从福建采集 2 6 5份样品中分离出 17株李斯特氏菌 ,其中 ,2株Lm含有李氏溶血素O (ListerialysinO ,Hly)和内化素基因 (Internalin Inl) ,15株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Listeria innocua)中 8株含有内化素基因 ,7株两种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从生鸡肉和生牛肉检出 2株Lm ,表明我省存在李斯特氏菌病的可能性 ,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种、株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种、株基因组DNA多态性 ,为其分型、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李斯特氏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根据DNA指纹图谱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种、株的遗传多样性 ,同时构建相似性系数矩阵和树状图。结果 不同序列的随机引物扩增的RAPD图谱的多态性程度不同 ,其中单一引物P-7与复合引物P-1P-3 、P-4P-9扩增产生的指纹图谱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种、株均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由该 3种引物扩增的RAPD图谱计算出的相似性系数矩阵及由此构建的聚类树状图均能得到李斯特氏菌的系统发育关系。结论 RAPD技术可用于李斯特氏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我国北方部分省市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食品分离株与标准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筛选食品中该菌的鉴定用标识序列。方法利用REP-PCR和ERIC-PCR技术,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基因组进行分型研究,并以相似性系数构建进化树。回收、克隆该菌共有的ERIC-PCR扩增DNA条带,通过序列测定、BLAST分析及PCR验证,确定使用该序列鉴定该菌的可行性。结果本研究所用的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分别被ERIC-PCR和REP-PCR扩增产生约1 800bp的共有扩增带;当欧式距离的平方为20时,ERIC-PCR和REP-PCR均将25株菌分为3个群,当欧式距离的平方为5时,ERIC-PCR将25株菌分为16个型,REP-PCR将25株菌分为20个型。ERIC-PCR得到的1 800bp共有扩增片段测序后的长度为1 816bp,为李斯特氏菌属共有的精氨酸生物合成双功能argJ基因。结论重复序列-PCR可将本研究的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食品分离株分为3个群;筛选获得的ERIC-PCR特异DNA扩增片段可用于李斯特氏菌属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衢州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强致病性的食源性病原菌,主要侵袭孕妇、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成人,特别是老年人。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种食品均可受到污染。为了解衢州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我们对2002~2004年衢州市市区菜市场、超市的食品进行了单增李斯特菌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病,又是致病性强的食源性病原菌后其临床症状为人类脑膜炎、菌血症、孕妇流产等。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不易被寒冷、日晒等因素杀灭,多种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该菌所致疾病多次在世界上引起爆发,且死亡率在30%左右.它是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由于近年来不断从食品中分离到致病性李斯特氏菌,在我国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在2000年我国启动的全国污染物监测课题中,浙江省绍兴市作为成员之一对近2年市售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适用于肉类产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单增李斯特氏菌溶血素基因hlyA,设计合成引物和荧光探针,结合免疫磁珠筛选,选择简便的DNA提取方法,建立适用于检测肉类制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荧光PCR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及模拟样品检测效果的研究。结果对20株不同菌属的标准菌株和30株野生李斯特氏菌菌株,及混合菌液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染菌模拟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经过24h增菌,该方法的检测低限为1cfu/g,整个流程只需27h。结论免疫磁分离荧光PCR方法为快速、简便和准确检测肉类制品中单增李斯氏菌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在畜间疫病流行区 ,新发现致病性产H2 S李斯特氏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以确定其在微生物学中地位 ,为其命名提供依据。方法 从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性方面鉴定 ,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作DNAG Cmol%含量测定 ,PCR、16SrRNA序列检测同源性。结果 通过表型生物学特性鉴定 ,产H2 S李斯特氏菌与已知 7型李斯特菌不同 ,其G Cmol%为 3 0 .5 %、16SrRNA序列分析同源性与无害李斯特菌 (L .im)为 71.0 % ,灰色李斯特菌 (L .g)为 3 7.8% ,西氏李斯特菌 (L .s) 2 8.4 %。结论 经系统发育树分析 ,证实产H2 S李斯特氏菌为李斯特氏菌属 ,国际上首次报告的新种。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致病性产H2S李斯特氏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在畜间疫病流行区,新发现致病性产H2S李斯特氏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以确定其在微生物学中地位,为其命名提供依据。方法 从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性方面鉴定,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作DNA G C mol%含量测定,PCR、16SrRNA序列检测同源性。结果 通过表型生物学特性鉴定,产H2S李斯特氏菌与已知7型李斯特菌不同,其G C mol%为30.5%、16SrRNA序列分析同源性与无害李斯特菌(L.im)为71.0%,灰色李斯特菌(L.g)为37.8%,西氏李斯特菌(L.s)28.4%。结论 经系统发育树分析,证实产H2S李斯特氏菌为李斯特氏菌属,国际上首次报告的新种。  相似文献   

14.
<正> 李斯特氏菌(Listeria)尤其是单核细抱增生李斯特氏菌(L.monocylogenes,简称单增李氏菌)可引起人畜共患病。该菌在22~25℃有动力,动力试验是李氏菌鉴定的主要项目之一。但李氏菌动力试验一股需要在室温下观察2~5d,而半固体动力培养基对一些动力尚差的细菌则结果较难判定。为此,我们应用TTC 半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LM) ,是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该菌致病性强 ,可引起人类菌血症 ,脑膜炎等症状 ,不易被寒冷日晒等强烈因素所杀灭。国外对该菌高度重视 ,WHO将其列为九十年代食品中四大致病菌之一〔1〕。我国虽未报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 ,但此次食品污染状况调查初步了解了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在武汉市食品污染状况 ,为制定食源性致病菌的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样品来源和品种 采自武汉三镇市售生肉、熟肉、乳制品 (酸奶、果奶 )、冷饮 (冰淇淋 )、乳 (生奶、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某奶牛场奶牛粪便中李斯特菌的携带情况及其分离株的遗传特征。方法 用ISO 11290方法分离196份奶牛粪便样本中的李斯特菌,对分离的伊氏李斯特菌进行全基因测序,用MEGA6.0构建系统发育树,网站在线比对分析伊氏李斯特菌株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及前噬菌体等。结果 196份奶牛场养殖的奶牛粪便样本中有9份样本为李斯特菌阳性,其中3株为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6株为英诺克李斯特菌,分离率分别为1.53%和3.06%。3株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分离株具有包括LIPI-1和LIPI-2在内的绝大部分致病性李斯特菌毒力相关基因,携带一个不完整的前噬菌体及22个耐药相关基因。结论 养殖场奶牛粪便中携带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对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前噬菌体基因等遗传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其致病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据健康报2000年1月11日报道,法国卫生部、农业部、商业部1月7日联合发表公告证实法国近日发生李斯特氏菌严重污染食品事件,目前已发现九人中毒,其中两人死亡,一人仍处于昏迷状态。公报指出经化验确定古德雷公司加工生产的部份肉酱和猪舌受到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目前法国政府已勒令该公司停业整顿。由于李斯特氏菌病较少见,年发病率为0.2~7.4/100万,且多为工业化国家所报  相似文献   

18.
李斯特菌及其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如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许多国家都已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李斯特菌的污染,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现简述如下。1李斯特菌所致食物中毒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李斯特菌有以下几个菌株:(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 onocytogenes);(2)绵羊李斯特菌(L.iuanuii);(3)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4)威尔斯李斯特菌(L.welshim eri);(5)西尔李斯特菌(L.seeligeri);(6)格氏李斯特菌(L.gray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国内近11年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所引起的人及动物李斯特菌病的流行现状,为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收集我国2002-2012年李斯特菌病的文献报告资料,并对各个文献资料中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文所统计的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涉及到全国27个(79%)省。共统计动物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报道次数123次,其中猪感染报道次数最多(39%),次之为羊;感染类型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多(72%)。人李斯特菌感染报道病例共计84例,其中非围产期病例占35%,围产期病例占65%,以败血症症状居多(51%)。结论 2002-2012年间,每年均有人和动物李斯特菌病的发生,且报告病例涉及全国大部分省,提示应加强人及动物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PCR快速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通过扩增hly基因PCR法建立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Lm )方法。 方法 :用PCR法扩增hly基因来检测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的Lm的纯培养物和模拟污染的生猪肉、水和牛奶 ,并应用于实际食品检验工作中进行验证。结果  34株Lm的PCR结果呈阳性 ,而其它李斯特菌 ,包括英诺克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西尔李斯特菌、威儿李斯特菌和格氏李斯特菌以及非李斯特菌均未出现特异性的片段。表明所扩增的hly基因 3’末段 82 7bp的DNA片段对Lm具有较高的特异性。PCR法对Lm纯培养物的检测限达 10 5CFU/ml,对模拟污染生猪肉、水和牛奶的 30℃ 16h改良LEB增菌培养液用PCR法检测 ,结果检测限达 10CFU/ 2 5 g(ml)。进一步研究表明该PCR扩增体系能检测出 6 .5pg的LmDNA ,整个检测过程只需 2 4h。采用该法对扬州市区 16 9份食品样品检测 ,8份样品Lm呈阳性且结果与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完全一致。结论 扩增hly基因的PCR法对Lm的鉴定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和易操作等优点 ,可用于食品的Lm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