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上皮良性肿瘤,病理组织学以腺瘤常见,属癌前病变,不但癌变率很高,且易早期发生癌变。高频电凝电切法(以下简称电切)是目前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有效、安全、简便、适应范围广并能反复应用等特点,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由于腺瘤恶变多位于头部且多为早期或原位癌,用电切方法可达到根治效果,同时也节约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但是,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进行高频电凝电切的治疗时是有所顾虑的,因为高频电刀及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可改变起搏频率和起搏方式,起搏器可将电流识别为心脏电活动,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颤甚至心脏停搏。随着起搏器抗干扰能力的增强,安装心脏起搏器已不再是息肉电切的禁忌症。我科在心内科医生的配合下,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5例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息肉患者进行了电切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起搏器正常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脏起搏器的广泛应用,各种医疗仪器和治疗方法对心脏起搏器的干扰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高频电刀就是最常见的可能干扰起搏器工作的医疗仪器之一。曾有报道,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易造成心脏起搏器故障,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颤甚至心脏停搏。因此,尽管目前高频电刀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极为广泛,具有切口齐,止血方便、可靠,减少异物残留,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高频电刀在手术中对心脏起搏器的干扰常常引起医护人员的顾虑。我院2002—2005年对15例埋植起搏器的患者在行不同病种的外科手术时应用了高频电刀,由于护理得当,使得患者手术期间平稳,起搏器工作正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乳腺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例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乳腺癌手术的临床资料,以同期52例无心脏疾病、应用单极电凝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并探讨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结果:起搏器组13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出现起搏器工作异常状态,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术后顺利康复。起搏器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安置心脏起搏器的乳腺癌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管理,术前对起搏器的型号和功能进行详细的了解,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密切监护,手术操作时尽量使用解剖刀锐性分离,使用双极电凝、Ligasure止血,避免使用单极高频电刀,手术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参考书将安装心脏起搏器列为高频电凝切除术的禁忌证[1]。我院为1例安装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实行了肠  相似文献   

5.
王悦  王莉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54-355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心脏起搏器的治疗.同时,随着电外科的发展,高频电刀也被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其使用率占临床手术的90%[1],然而高频电刀也是最常见的可能干扰起搏器工作的医疗仪器之一.曾有报道,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易造成心脏起搏器故障,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颤甚至心脏停搏[2].2009年5月~2010年9月,我院共收治5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笔者探讨此类患者在行"非心脏"手术过程中使用高频电刀的安全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例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异物反应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永久型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电极导线脱位、折断,起搏阈值升高,起搏器综合征,感染,起搏器囊袋血肿,心脏穿孔和心脏压塞,血栓形成等,相关的护理研究也常见报道,但有关术后出现异物反应的报道较为少见。1989年以来,我院置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203例,仅在2003年12月有1例对心脏起搏器出现异物反应,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康复,起搏器功能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除胃肠道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对24例并33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成功率100%。结论: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心脏起搏器患者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心脏起搏器的广泛应用,各种医疗仪器和治疗方法对心脏起搏器的干扰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高频电刀就是最常见的可能干扰起搏器工作的医疗仪器之一。曾有报道,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易造成心脏起搏器故障,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颤甚至心脏停搏[1]。因此,尽管目前高频电刀在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应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对450例共812颗大肠息肉患者的治疗配合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成功率为99、78%,1例穿孔。结论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心脏起搏器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搏治疗在心血管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置入心脏起搏器只是起搏治疗的开始。囊袋感染是安置起搏器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起搏器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我院于2012年4月9日治疗了1例起搏器囊袋慢性感染稽延6年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延长起搏电极导线经大隐静脉通路安置心脏起搏器1例司良毅舒茂琴何国祥王敏中1病历简介患者男,61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2次/分,昏厥频繁发作。1988年经右锁骨下静脉安置VVI型心脏起搏器。1994年起出现起搏器安置处皮肤溃疡,起搏器电极导线...  相似文献   

12.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作为一项有创性治疗技术,难以完全避免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着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广泛应用,起搏器置入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显得非常重要。本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280例,其中发生并发症27例,发生率9.6%,与文献^[1]报道相似。现对发生并发症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随访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巧元  陈建明 《护理研究》2005,19(11):2329-2330
近年来,心脏起搏技术不断完善,起搏治疗在心血管病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植入起搏器只是起搏治疗的开始,后续的随访管理直接关系到起搏治疗的效果。成立起搏中心或建立起搏随访门诊,设专人进行档案管理,由起搏电生理专业的医生直接对安装起搏器的病人进行随访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可以排除一些由于起搏器引起的症状。我院自2003年12月正式成立心脏起搏中心以来,从完善档案管理,健全随访管理制度,来保障心脏起搏器安全有效的工作,使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31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任利群  叶行舟  智宏 《临床荟萃》2006,21(3):184-185
起搏器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临床上已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雨历程,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但是在起搏器植入的过程中、植入后仍可能有一些并发症发生,为了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起搏器植入的技能,提高起搏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胃肠道息肉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大型操作,但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置入的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地行高频电息肉治疗,是很多临床医生感到困惑的问题。既往对此无特别的研究,也无专科内的相应指南或共识可供参考。2016-2018年,笔者对6例置入心脏起搏器的肠息肉患者进行了高频电息肉切除,经密切监护随访显示,行高频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颇多,高频电凝电切术因其简便、安全、痛苦少、适用范围广而成为基层医院首选的治疗方法。作者自2001年2月至2005年8月对胃肠息肉患者作高频电凝电切术98例,治疗有效率100%,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上皮良性肿瘤,病理组织学以腺瘤常见,属癌前病变,不但癌变率很高,且易早期发生癌变[1,2]。高频电凝电切法(以下简称电切)是目前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有效、安全、简便、适应范围广并能反复应用等特点,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由于腺瘤恶变多位于头部且多为早期或原位癌,用电切方法可达到根治效果[3],同时也节约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但是,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进行高频电凝电切的治疗时是有所顾虑的,因为高频电刀及其所产生的电磁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3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36例鼻出血患者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结果:36例鼻出血患者经过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治愈率达97·2%。结论: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效果良好,值得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9.
床旁临时起搏器在外科急诊手术18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急诊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报道并不多,在合并有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却需急诊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临时起搏器可降低手术风险性之目的。本次研究对18例外科急诊手术围手术期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目前治疗结肠息肉最常用的方法,同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该方法具有安全、创伤性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我院2002—2005年肠镜检出14岁以下儿童大肠息肉68例,均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