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Lin等在1993年首先发现,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对多巴神经元有明显的营养与促存活作用。神经损伤后其靶器官及损伤区域GDNF表达增加,提示损伤神经元对GDNF的需求增加。大量研究工作表明:损伤的中枢神经元具有可塑性,也能再生且在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再生速度及质量均有显著增强。G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NTFs)之一,对神经元细胞的支持及存活作用已成为中枢神经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能够使离体培养的中枢神经元存活延长,促进损伤神经元修复并阻止其程序化死亡;GDNF在发育期鼠胚中枢神经组织高表达,出生后表达骤减或消失,但中枢神经损伤后在神经元及其靶组织表达增加。提示GDNF表达增加是损伤神经元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有可能在神经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9例治疗前的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以及3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BDNF和GDNF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BDNF和GDN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与HAMD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下,这种变化是否为抑郁发作的生物学指标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具有广谱营养作用.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损伤及修复中的地位与应用前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网址http://dlib.cnki.net/kns50/index.aspx)及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0-01/2009-06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神经损伤,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Nerve injure".纳入与神经损伤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现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包括神经元损伤后的变化;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修复机制及保护作用,对修复过程的调控,对神经元轴浆运输功能的恢复,对损伤神经的再生作用.排除重复性研究或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具有广谱营养作用.神经元内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主要来源于周围神经许旺细胞、中枢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元的自分泌.在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损伤神经元进行保护和修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对几种相关酶的调节而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能提高细胞内JAK-STAT途径促进相关蛋白和重要分子的产生,可以促进轴浆运输,使修复加快,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还可以通过加强许旺细胞的增殖和变化促进神经的修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受损神经元的修复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探索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损伤治疗的作用,有利于开发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来治疗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黄芪提取物的神经营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EA)的神经营养作用,为EA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常规培养小胶质细胞(BV2),收集不同浓度(20、40、80 mg/L)EA作用BV2细胞24 h的条件培养基,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并将条件培养基预处理原代培养的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6 h,随后加入Aβ25-35损伤神经元,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80mg/LEA处理的BV2细胞条件培养基GDNF释放增加,可使Aβ25-35损伤的皮层神经元出现形态学变化、存活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可通过促进GDNF的释放对抗Aβ25-35的毒性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活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GDNF)是近年来才被发现而且被证明有确定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其在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方面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能比拟的强效作用,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营养作用已为众多学者认可,但其作用并不只限于此。关于其受体的研究也逐渐开展并深入,研究发现GDNF的各种受体是其发挥作用的必要介导。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以预见GDNF将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活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GDNF)是近年来才被发现而且被证明有确定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其在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方面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能比拟的强效作用,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营养作用已为众多学者认可,但其作用并不只限于此。关于其受体的研究也逐渐开展并深入,研究发现GDNF的各种受体是其发挥作用的必要介导。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以预见GDNF将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近年来才被发现而且在实验研究中被证明有确定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结构特点显示GDNF为TGF-β家族中的一个新的亚家族,但其在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方面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能比拟的强效作用。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对特异性营养作用已为众多学者所认可,且在美国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有关GDNF的许多研究正在进行,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以预见GDNF将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近年来才被发现而且在实验研究中被证明有确定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已经成为众多学的研究热点。结构特点显示GDNF为TGF-β家族中的一个新的亚家族,但其在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方面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能比拟的强效作用。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对特异性营养作用已为众多学所认可,且在美国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有关GDNF的许多研究正在进行,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以预见GDNF将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细胞存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及其对神经元的影响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对不同种类的细胞进行培养,给予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观察各种细胞的反应。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元毒性,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主要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如果去掉上清液中由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这种神经保护作用显著降低。为了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功能,本研究培养了高浓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发现LPS不能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 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iN OS/NO)释放。但如果在培养的高浓度星形胶质细胞中增加0.5%~1%的小胶质细胞,则可以诱导TNF-α及iN OS/NO的释放。这提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于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前炎症因子及GDNF是必须的。我们还发现,小胶质细胞释放的TNF-α可以通过旁分泌作用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不会直接被LPS激活,而是通过与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被激活,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减少因炎症反应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毒性物质对神经元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