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NRDS患儿84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_2、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26.19%(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NRDS患儿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70-72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观察组38例(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猪肺磷脂注射液),比较两组PaO_2、SaO_2、PaCO_2、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PaO_2、SaO_2、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CO_2、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方法可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全面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博罗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持续正压通气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检测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PaO_2、PaCO_2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紫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儿低体温、血氧含量不足、皮肤发红等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PaO_2及PaCO_2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PaO_2、PaCO_2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全面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PaO_2、PaCO_2、pH、PaO_2/FiO_2)、机械通气参数(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aO_2、PaO_2/Fi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H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及相关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应用HHFNC,对照组应用NCPAP,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0 h PaO_2、SaO_2、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在12、24、48 h PaO_2、SaO_2、PaCO_2较0 h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儿仅48 h Pa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PaCO_2、PaO_2、Sa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用氧时间缩短,重新插管率减少,开奶时间及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明显提前,鼻部损伤、腹胀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时间、第二次使用P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和NCPAP治疗NRDS均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提早开奶时间,尽早达到全肠内喂养,有效降低鼻损伤、腹胀的发生率,缩短氧暴露时间和减少重新插管率,未增加气漏、NEC、PDA、ROP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郏县人民医院治疗的NRDS患儿7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管内注入PS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pH值]变化,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PaO_2/FiO_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 h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aO_2、PaO_2/FiO_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PaCO_2、SaO_2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采取NCPAP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通气换气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减少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重症新生儿进行研究对照,所有患儿均进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对可能出现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PO_2、PCO_2水平。观察组的通气时间、PO_2、PCO_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儿通气治疗时间,改善患儿PO_2、PCO_2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治愈率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及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各30例。对比两组疗效、动脉血气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患儿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明显降低,疗效确切,并发症未增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66-69
目的探讨nBiPAP和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作为撤机后呼吸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给予呼吸机治疗的患儿共52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患儿撤机后予nCPAP治疗,治疗组患儿撤机后予nBiPAP治疗,比较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及72 h内撤机失败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气胸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 PaO_2较高,PaCO_2较低(P0.05);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后24 h、48 h、72 h PaO_2与48 h、72 h PaC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n BiPAP较n CPAP能明显缩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撤机失败率,患儿氧合状态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显著,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H值和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气指标水平,以及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pH值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憋、咳嗽、肺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心率、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p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呼吸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病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一侧刺入注射器,导管内滴入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机械通气参数,治疗前及治疗1h、12h、24h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以及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呼气末正压、吸氧峰压、平均气道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机械通气各项参数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CO2与Pa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h、12h、24h两组患儿的两项血气指标呈显著改善,组间在各时间段比较,观察组均改善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固尔苏,能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降低机械通气各项参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甘方  谢财华 《当代医学》2021,27(30):92-94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病情好转,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38%,对照组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气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24h后观察组的血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INPPV)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NRDS)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该院收治入院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SINPPV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两组患儿同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以及各自通气的时间。结果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NPPV治疗的观察患儿血气指标恢复时间短,见效快,且PaCO2下降明显,以及无创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治疗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可行的,且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相比,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俯卧位通气辅助呼吸机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依据不同的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呼吸机治疗1、2、3、4h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PaO_2、PaCO_2、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患儿改变为俯卧位通气后,Fi O2显著降低,而PaO_2/FiO_2升高,经4h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iO_2、IBP、PaCO_2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aO_2、PaO_2/Fi O2、pH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俯卧位通气辅助呼吸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状态,降低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固尔苏联合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的固尔苏气管内滴注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患儿会出现的并发症为肺炎、肺出血、颅内出血等,研究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比对照组患儿要低,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固尔苏联合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0)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以及P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PaCO_2、PaO_2/FiO_2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法均相同,研究组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分级(1级、2级、3级、4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PaCO_2、PaO_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CO_2、PaO_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和对照组预后存活率分别为78%、70%,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能明显提高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