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第二大恶性疾病,每年有超过28万的患者死亡,其中8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在其形成、进展、转移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CAM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黏附分子是一种分布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主要功能是作为受体介导细胞一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黏附,它们与胞外基质中许多相关配体结合,构成细胞与周围组织的连接。CAMs主要分为钙粘附素族(Cadhefins)、整合素族(Integrins)、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黏附能力变化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方法 人外周血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双色标记分析不同白细胞表面不同黏附分子表达,特异底物包被微孔板法和结晶紫染色分析检测单核细胞对不同底物的黏附能力。结果 单核细胞表面CD11b和粒细胞表面CD29表达下降与辐射剂量间存在良好量效关系,照射后单核细胞对底物β1-整合素和胶原蛋白I的黏附能力改变与辐射剂量存在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及功能改变展现出的与辐射剂量间的良好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将其作为评估生物受照剂量指标的可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离体外周血白细胞^60Coγ射线照射后24h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单个核细胞黏附功能与照射剂量间的关系。方法人外周静脉血经0、2、4和6Gy γ射线照射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后0、6、12和24h不同黏附分子(CD11a、CD11b、CD18、CD29、CD49d、CD54)的表达。用细胞黏附方法测定照后6、12和24h单个核细胞对不同底物的黏附情况。结果粒细胞、单核细胞CD29的表达在照后6h,2和4Gy组升高,在其他时间点各剂量照射组表现为下降;单个核细胞对底物IgG的黏附能力在照后6、12和24h的各个剂量组均表现为增强。结论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黏附能力与照射剂量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照射血液及细胞遗传学变化的特点金玉珂,王明东,吕彩霞,邴文贵,孙晓玲,宫恩甲,陈德英,张贵荣,孙宝侠,王国印,金映辉急性全身均匀照射条件下,外周血液学改变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都与照射剂量相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变化更加明显.因此,...  相似文献   

5.
细胞粘附分子的电离辐射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粘附分子是调节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膜型或跨膜糖蛋白,其作用涉及细胞的粘附、迁移、分化和信号转导。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受电离辐射后会导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改变。照射方式不同,受照组织不同,粘附分子的表达也不同,有些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受照剂量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受照后,粘附分子的改变具有作为一种新的辐射生物剂量仪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了60Coγ射线在两种剂量率条件下体外诱发人胚肺细胞转化的细胞和细胞核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各形态计量学参数与剂量率及照射剂量两个因素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说明:人胚肺细胞的面积、等效直径和形状因子及细胞核的面积、周长、等效直径和核浆比等,均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用线性平方模型(E=a+bD+cD2)描述这种剂量效应关系为最好;上述细胞和细胞核各参数与剂量率和照射剂量间经数学分析处理,除细胞等效直径仅与照射剂量相关外,其余参数均与上述两因素有密切的函数依赖关系,高剂量组的损伤效应明显高于低剂量率组。  相似文献   

7.
plakoglobin是脊椎动物中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参与由Ecadherin介导的细胞间黏附与信号传导两大功能。现在研究显示plakoglobin在多种肿瘤中存在突变与异常表达。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密切相关。对plakoglobin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照射对LAK细胞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者采用^H-TdR释放实验,观察了低剂量γ射线照射的LAK细胞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的影响。来自健康献血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用重组白介素2培养96小时获取LAK效应细胞,在细胞培养的不同时期给予培养中的细胞一次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  相似文献   

9.
电离辐射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细胞凋亡作为一种主动的细胞消亡过程,与电离辐射的诱导关系正逐步完善,细胞膜改变是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程度与辐射剂量、照射方式及传能线密度密切相关,它的机制包括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离子代谢、酶和蛋白因子的参与,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网络。  相似文献   

10.
细胞粘附分子的电离辐射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粘附分子是调节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膜型或跨膜糖蛋白,其作用涉及细胞的粘附、迁移、分化和信号转导。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受电离辐射后会导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改变。照射方式不同,受照组织不同,粘附分子的表达也不同,有些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受照剂量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受照后,粘附分子的改变具有作为一种新的辐射生物剂量仪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观察γ射线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与CD95(Fas)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I染色及双荧光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及CD95表达的规律。结果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不同剂量照射的凋亡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4Gy照射后凋亡率最高(在2~6Gy之间观察),淋巴细胞表面Fas的表达随照射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而改变。结论脾脏淋巴细胞在辐射后表现出明显的Fas介导的凋亡,B细胞较T细胞具有更高的辐射凋亡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介入治疗常遇到的问题是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所致的管腔再狭窄.在此过程中,细胞黏附分子(CAMs)可能起到重要作用,P-选择素是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重要成员,它主要表达在活化的血小板/内皮细胞表面,通过启动细胞初始黏附,并参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早期炎症及管壁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鸢尾苷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100μg/ml建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加入不同剂量的鸢尾苷元,通过噻唑蓝比色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率,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鸢尾苷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显著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鸢尾苷元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γ射线照射对IER5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实时PCR技术分析60Co γ射线照射正常人淋巴母细胞(AHH1)、宫颈癌细胞(HeLa)与接种人肿瘤细胞的裸鼠后IER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于离体培养的AHH1 、HeLa与BALB/c-nu裸鼠,按照不同剂量(0.5、2、4、6、10、15 Gy)与照射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 h)进行分组进行提取mRNA、反转录与IER5基因表达量测试。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AHH1对照射比HeLa更灵敏,其表达量的峰值对应的剂量比HeLa的要低。对于AHH1细胞,对2 Gy低剂量的照射反应比10 Gy的高剂量反应要快,而HeLa细胞,对于2 Gy的低剂量与10 Gy的高剂量的照射反应没有太大差异,在照射后2 h都出现基因表达的最大值。此外,人肝肿瘤的IER5基因对照射比较敏感,而人肺与脑肿瘤的IER5基因不敏感。结论 IER5基因有可能成为宫颈癌与肝肿瘤新的辐射损伤生物分子的一个标记物,对肝肿瘤放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离辐射对松果腺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松果腺细胞凋亡、cAMP和褪黑素(MLT)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松果腺细胞凋亡。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松果腺细胞中cAMP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松果腺细胞中MLT含量。结果小鼠受0.5~6Cy X射线全身照射12h,随剂量增加松果腺细胞凋亡百分率增加;照射后24h,随剂量增加松果腺细胞中cAMP含量降低。小鼠受1~6Cy照射后12h,随剂量增加松果腺细胞合成和分泌MLT功能减弱。结论高剂量电离辐射对松果腺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X射线照射诱导小鼠junB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整体照射和不同剂量X射线离体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junB基因的表达。方法3Gvx射线小鼠全身照射及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提取RNA,Northern杂交,定量分析junB mRNA。结果3Gy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junB基因增强明显并迅速,C3H/He小鼠30min达高峰,BALB/c小鼠60min达高峰;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后,junB基因也迅速被诱导,30~60min达峰值,240min逐渐降回假照组水平。结论junB基因是一个辐射敏感基因,照射后立即表达,有可能在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是一种多功能酶,不仅可以催化多种蛋白质形成交联分子稳定细胞外基质,而且可以调节肿瘤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黏附。本文就该酶的一般特性及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小鼠胸腺和脾细胞对淋巴因子反应的辐射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研究了C57BL/6小鼠经0.1-8.0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淋巴因子效应细胞反应性的变。结果发现,照后24小时胸腺细胞对IL-1反应的剂量效应曲线曲两个斜率不同的成分组成,其D37分别为1.65和4.09Gy;照后12和24小时脾细胞对IL-2反应的D37分别为5.58和3.46Gy;CTLL-2细胞在为0.5-10Gy剂量范围内,对IL-2反应性呈剂量依赖性降低,D37为8.77Gy。提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儿血中细胞黏附分子CD11a、CD62L、CD54表达水平及化疗和中药联合治疗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50例恶性淋巴瘤患儿细胞黏附分子在各种治疗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化疗加中药舒肝溃坚汤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外周血中CD11a(t=3.58)、CD62L(t=3.02)、CD54(t=2.78)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儿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结论细胞黏附分子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舒肝溃坚汤对其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低剂量X射线照射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方法 昆明雄性小鼠接受诱导剂量(D1,75mGy)和攻击剂量(D2,1.0,2.0和3.0Gy)全身照射。通过不连续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睾丸组织不同种类生精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类生精细胞凋亡。结果 当D2照射前6h给予D1预照射时明显减轻D2对睾丸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凋亡的损伤作用,而对精子细胞和精子影响不明显。当D1和D2间隔3,6,12和24h,发现D2剂量较小(1.0和2.0Gy)时,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减少出现较早、较明显,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反之,D2剂量较大(3.0Gy)时,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凋亡百分率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剂量X射线照射可以选择性诱导小鼠睾丸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并与D1和D2间隔时间及D2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