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桂西壮族健康老年人血液流变特性及参考值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分析桂西壮族健康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特性,建立桂西健康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范围。方法用R80血液流变仪检测桂西壮族健康老年人520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统计。结果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指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分别统计不同区域、不同性别的参考值更能准确反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642例老年人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观察天津市南开区六合医院张进才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液流变学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心绞疼的关系,现将642例老年人正常组、脑动脉硬化组、心绞疼组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结果予以总结、分析。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系来自心、脑血管病专科...  相似文献   

3.
637例中、老年干部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莎萍  尤东 《重庆医学》2006,35(2):152-15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防治老年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637例中、老年干部进行健康体检,检查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根据体检结果分为高血压、冠心痛、糖尿病、高血脂、肺心病的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随年龄增加,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增高趋势;(2)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检出率也随之增加;(3)疾病组与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各疾病组的改变无特异性。结论老年性痰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密切相关。定期对中、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特点及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比较老年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探讨老年人脂肪肝的特点。结果两组老年人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脂肪肝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人明显改变,异常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加重脂肪肝的形成及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为血瘀证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对96例血瘀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11项血细胞参数和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4项血细胞参数和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瘀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87.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对血瘀证诊断的特异性基本一致,而敏感性血细胞参数好于血液流变学指标,表明血细胞参数可作为诊断血瘀证的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1100例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100例老年人在不同年龄组做血液流变学十五项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呈不同程度异常变化。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探讨老年人的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增龄的关系。方法:测定60岁以上老年人与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各150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比较两者异常的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老年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血液黏度有一定的差异,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黏度相对增高,提示对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有利于老年人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6例冠心病患者的5项因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初步观察并与健康人群进行了。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的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血细胞压积和血沉降变化较大,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也有不同的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老年2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流变学是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检查项目,老年人中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往往提示许多相关病变。而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其临床意义更为重要,是提示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机率的重要指标。我们对近2年来于我院进行体检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的健康老年人各50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检测,以此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五禽戏"对老年人健康的意义.方法 80名老年人随机分为"五禽戏"组(n=40)和对照组(n=40),对两组受试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2年的观察比较研究.结果 "五禽戏"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老年人坚持"五禽戏"运动有调节脂类代谢,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人中医辨证分型的血液流变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6例正常人和68例中风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粘度和血沉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把中风病人分为中脏腑组和中经络组。结果:两组中风病人的5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中脏腑组的各项指标又高于中经络组。提示:中医辨证分型与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是密切相关的,血液流变学可以反映中风病人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特性。方法对40例有LA的老年人及30名正常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测定了9项血流变指标。结果有LA的老年人全血比粘度(ηP)、血浆粘度(ηb)、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体外形成血栓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但血沉(ESR)和红细胞电泳时间(EP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特性可作老年人LA观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高龄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的特征,以便更好地治疗.方法 入选的1006名41-92岁的来院体检者,检查进行分组调查,系实验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用2×3卡方检验,组间定量资料系用方差分析.结论 超高龄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不同于一般人的指标,应采用单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心脑血管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及正常老年人(90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糖尿病组全血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特性及复方丹参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以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其的影响,探讨老年COPD血液流变学的特性,并为改善老年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提供有效的药物。方法采用相关仪器测定46例老年COPD患者以及3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老年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健康老年人有明显改变,血液黏度增加,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血液黏度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降低血液黏度,从而改善肺微循环,可预防肺细小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近十多年来,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的各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仅发现了许多疾病可导致血液流变学的异常,而且发现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可作为许多疾病诊断、治疗及愈后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介绍血液流变学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维奥欣对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微循环—血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奥欣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变化。结果:维奥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88.5%,心电图有效率65.4%,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微循环定理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常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血栓性疾病在老年人中较常见。其中尤为脑梗塞及心肌梗塞多见,且常可危及生命。因此,血液流变学的检查是老年病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指标之一。普遍认为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但究竟高到什么程度,与中青年人有什么不一样?目前尚无详细的研究资料。基于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检测意义。方法检测10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78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两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的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血液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高粘血症与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联系。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血液粘稠异常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使用改善血液粘稠状态的药物,对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陈惠兰 《医学文选》2004,23(1):63-63
血液稀释疗法是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而创立的,它的治疗原则是通过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动性,使血液恢复正常的流动状态,从而恢复组织器官血液的正常供应^[1]。而血液流变学指标是血液稀释疗法的指标之一^[2]。我科对l39例接受血稀治疗者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指标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