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医学多棱镜     
我国儿童10%血铅超标首都儿科研究所戴耀华研究员牵头进行的全国儿童血铅水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城市儿童铅中毒率为10.45%。这项调查涉及 15个城市的17141名0~6岁儿童,发现有1791人超过了美国CDC制定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血铅水平≥100μg/L)。其中大连铅中毒率最低(3.52%),海口最高(17.95%);各年龄组儿童铅中毒率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0~1岁组最低(6.26%),6 岁组最高(15.25%);男童的铅中毒率(11.47%)高于女童(9.17%)。据悉,不久前上海完成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血铅水平≥100μg/L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中小学生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率。方法随机整群抽样和分层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柳州市21 802例中小学生进行血铅测定。结果血铅平均值(12.273±4.332)μg/dl,铅中毒率62.00%,轻、中、重度铅中毒比例为57.497%、4.499%、0.005%;男性血铅水平较女性明显增高(P<0.01);随着年龄增加血铅水平增高(P<0.01);工业区学生血铅水平较市中心区及普通市区血铅水平高(P<0.01)。结论柳州市儿童血铅水平(62.0%)远远高于我国城市铅中毒的流行率(51.6%),且以轻度铅中毒为主(占57.49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09—2012年郑州市儿童血铅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铅中毒防治实施及儿童血铅水平监测、筛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利用国家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制定的统一调查问卷,调查了5975例患儿,由家长在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下填写,经统计学分析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铅中毒原因。结果郑州市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仍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结论郑州市儿童血铅总体异常率为7.2%,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童血铅异常率高于女童,4~5岁组和6~岁组年龄段儿童血铅异常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儿童铅中毒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安  静进 《中国校医》2001,15(1):76-77
现代社会 ,环境铅污染日趋严重。儿童血铅水平达到10 μg/dl以上时 ,可对智力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而此时并无临床表现。儿童铅中毒在西方各国已成为头号儿童环境健康问题和儿保研究领域热点之一[1] 。1 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由于铅在体内无任何生理功能 ,因此理想的血铅水平应为不能检出。据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2 ] (Bpb≥ 10 μg/dl) ,我国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率为 5 1.6 % ,远高于同期美国儿童铅中毒 5 .5 %的水平 ;在工业区 ,儿童铅中毒流行率在 85 %以上 ,血铅水平多分布于 2 0~ 40 μg/dl之间 ,为铅中毒Ⅲ级 ;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部分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博晖BH2100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选取的1 035例6岁以下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检测.结果 1 035例儿童的平均血铅浓度为(85.77±13.83)μg/L,血铅浓度≥100 μg/L者161例,铅中毒检出率为15.6%;不同性别、年龄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徽省部分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应给予足够重视,积极宣教、定期血铅筛查,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及饮食习惯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对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效果。【方法】在2004年,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采集辖区内幼儿园393名儿童血样,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进行血铅测定。对检测结果与2002年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0.398μmol/L,明显低于2002年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t=12.026,P<0.01)。血铅浓度≥0.483μmol/L者118人,铅中毒发生率为30.02%,比2002年下降了36.39%(χ2=104.198,P<0.01);血铅浓度≥0.966μmol/L者9人,占调查人数的2.29%,比2002年下降了23.92%(χ2=92.003,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永康市3~7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永康市托幼机构3~7岁儿童血铅水平。方法:2004年7月~2004年12月对永康市不同区域592名3~7岁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并作铅污染因素问卷调查。结果:592名儿童血铅均值0.354μmol/L,铅中毒检出率15.88%。男女童之间、不同年龄儿童血铅均值铅中毒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铅增高与环境因素及其他危险因素有关。结论:永康市儿童平均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但工业区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其他地区。环境污染及儿童各种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铅中毒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改善环境、加强宣教、铅中毒的筛查,及早发现铅中毒,予以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周边儿童血铅水平,为制定铅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蓄电池厂周边6月龄~14岁儿童240名为调查对象,按拟定的调查表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采集儿童静脉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分析儿童血铅水平及血铅异常检出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住址、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儿童血铅水平。结果儿童血铅水平为(98.89±27.28)μg/L,血铅异常检出率为41.67%。男童血铅水平高于女童血铅水平;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高于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住址在公路边或街边、且靠近工厂的儿童血铅水平高于住址不在公路边或街边、且远离工厂的儿童血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无不良习惯的儿童血铅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蓄电池厂周边儿童铅蓄积状况严重,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是预防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顺德大良地区2 285例3~6岁儿童末梢血铅水平,为制定相关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大良2 285例3~6岁儿童末梢血,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发射光谱法进行血铅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 285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为(44.77±17.73)μg/L,铅中毒率1.8%,以轻度铅中毒为主。统计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儿童铅中毒率比较及城乡间儿童铅中毒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铅中毒率高于女童(P0.05);农村儿童铅中毒率高于城镇儿童(P0.01)。结论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儿童的铅中毒防治;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近年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为制定环境铅污染控制措施,保护儿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2004至2007年8月公开发表的2001年以后采样调查的关于儿童血铅水平研究的论文,选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及其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且样本量大于100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与2004年研究结果 (1995至2003年文献报道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35篇文献纳入研究,血液样品采集时间为2001至2007年,总样本量为100922人.分析结果 显示,我国儿童血铅平均值为80.7 μg/L(范围:45.5~165.3 μg/L),23.9%(范围:3.2%~80.7%)的儿童血铅值≥100 μg/L,明显低于1995至2003年儿童血铅研究结果 .本次入选文献涉及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4个省(甘肃、贵州、山西、广东)儿童血铅平均值≥100 μg/L;与1995至2003年间的研究结果 相比,4个省(湖南、广东、甘肃、江西)儿童血铅均值及铅中毒率相比以前均有升高,其他省市自治区则明显降低;居住于工业区的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市区和郊区儿童,郊区儿童高于市区,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儿童血铅平均值分别为79.3和76.9 μg/L,铅中毒率分别为22.5%和19.6%,男女儿童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儿童血铅值和铅中毒率较1995至2003年的结果 均有明显降低;0~6岁儿童血铅均值和铅中毒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 自2000年7月1日我国全面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提示控制环境铅污染,降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描述2007-2011年我国儿童整体血铅水平、铅中毒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2007-2012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血铅水平和(或)铅中毒率研究的论文,依照时间挑选出2007-2011年的文献按年份分类整理。对27省(市)88万多人做了调查研究。结果 2007-2011年我国儿童血铅水平(μg/L)分别是:68.62、59.13、53.36、66.56和46.56,平均血铅水平58.88 μg/L;而相应的儿童铅中毒率(%)分别是:19.56、11.56、12.67、10.41和7.27,平均铅中毒率是12.29%。结果说明,2007-2011年我国0~5岁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尽管6岁组与5岁组相比,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其他年龄组;同样,除2010年的儿童血铅水平比2008和2009年有所增加外,2007-2011年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随着年份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此外,经Meta分析发现,2007-2011年儿童铅中毒率和血铅水平也呈现明显的性别分布特征和地区分布特征。结论 2007-2011年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仍然较高,预防儿童铅中毒仍然是我国今后应当重视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市3~6岁儿童铅中毒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该市学前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铅防门诊和部分幼儿园的市区3~6岁学前儿童抽样检测血铅,并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1018例儿童,其中门诊病例220例,幼儿园798例。血铅均值81.3±30.1μg/L,铅中毒率31.0%,门诊铅中毒(47.3%)流行率高于幼儿园(26.6%),P<0.05。影响因素中,儿童挑食、家中使用燃煤灶具和学校及家庭周围高铅环境污染对铅中毒流行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该市学前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处中等水平,低于河南省的郑州、新乡、洛阳等地。环境污染是引起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因素,偏食对铅中毒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宿州市0~15岁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宿州市0~15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的4113名宿州市0~1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儿童血铅均值为(53.05±19.44)μg/L,平均铅中毒率为1.8%。男童血铅均值和铅中毒率均显著高于女童(P值均0.01),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婴幼儿(P0.01),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值均0.05)。结论宿州市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是铅中毒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市区6582例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卫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718-1719
目的:了解桂林市区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发生率等各项指标,为政府优化环境,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就诊儿童6582例,年龄为3个月~14岁,用阳极溶出分析法测定血铅值。结果:门诊儿童血铅均值为(72.74±48.53)μg/L,铅中毒检出率为17.73%,随着年龄的增加血铅均值及铅中毒检出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男童血铅均值及铅中毒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结论:桂林市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情况较接近我国大中城市水平,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应重视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应用自编儿童铅损伤调查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铅检测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对晋城市市区、城区、矿区和泽州县6所幼儿园、12所小学共44 052名3~12岁儿童进行全血血铅检测,并对不同区域间和年龄段儿童铅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被调查的44 052名儿童中,血铅水平≥100μg/L有14 603名,铅中毒检出率为33.15%;区域间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其中泽州县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最低,矿区的检出率最高;不同区域幼儿园之间、小学儿童之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非常显著,幼儿园中市直最高(36.59%),泽州最低(25.33%),小学生中矿区最高(43.07%),泽州最低(24.24%);7~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3~6岁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导致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有住房位于工业区域或交通繁忙区、矿区、居室近半年内进行装修、常玩玩具、常吃爆米花、有异食癖和常咬铅笔等文具。结论: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不容乐观,改变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是关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7832例1~6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颖烨  黄诚茵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579-4580
目的:了解衢州市1~6岁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于2007年4月对在衢州市柯城区城镇63所托幼机构中就学的7 832名1~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7 832名儿童血铅均值为10.405μg/dl,其中儿童铅中毒有4 167名,占被检测人数53.20%,男孩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铅中毒已经对儿童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建议将铅筛查列入0~6岁儿童保健常规内容,并且每年进行1次铅筛查,将儿童铅中毒患者初步筛查出来,及时给以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我国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我国自2008年以来0~6岁儿童整体血铅水平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儿童血铅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按照纳入标准收集并筛选国内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血铅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27个省(市)涉及28万人所作的调查分析表明,近5年来我国0~6岁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为63.15μg/L,平均铅中毒率为12.31%;在27个省(市)中,除陕西省的平均血铅水平超过了100μg/L之外,其他省市均在100μg/L以下;男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均高于女童;0~5岁儿童血铅均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7岁时有所下降,铅中毒率在0~6岁时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结论 2008年以来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显著差距,儿童铅中毒的预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景德镇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4 761例儿童末梢血铅浓度,并进行铅中毒因素的调查。结果:景德镇市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79.29±105.68)μg/L,有1 108例儿童血铅水平>100μg/L,陶瓷业家庭儿童血铅水平为(153.31±197.76)μg/L,明显高于非陶瓷业家庭儿童血铅水平(72.58±119.26)μg/L,t=136.83,P<0.01。结论:景德镇市儿童尤其是陶瓷业家庭儿童铅中毒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并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19.
肖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81-1782
目的:掌握0~6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儿童血铅的监测及血铅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1 200名进行健康体检的0~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1 200名儿童血铅水平在2.12~74.32μg/dl范围内,均值为10.62μg/dl,儿童铅中毒35名,占被检测儿童的2.91%。男童630名,血铅平均值(10.58±13.12)μg/dl,铅中毒23名(36.51%);女童570名,血铅平均值为(10.08±4.23)μg/dl,铅中毒12名(21.05%)。男女儿童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铅中毒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建议将铅筛查作为0~6岁儿童长期的健康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并且每年进行1次铅筛查,对于男童更应加强防铅教育,对初步筛查的铅中毒患者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2004~2006年广州市0~6岁儿童铅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06年广州市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率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分别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区部分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全部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儿童血铅值。结果:2004~2006年0~6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64.35μg/L,儿童铅中毒率平均为10.5%,3年中儿童血铅水平和儿童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率高年龄组(3~6岁)与低年龄组(0~2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铅中毒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前3位分别为:住房临近主干道、男孩、父母从事与铅有关的行业。结论:广州市儿童铅中毒水平与同期全国15市平均水平10.45%基本一致;3年中广州市儿童铅中毒率无明显变化,铅中毒率高年龄组儿童高于低年龄组儿童,男童高于女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铅中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