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春花  胡琴  杨磊  王珂  周长满 《解剖学报》2008,39(2):149-154
目的研究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2-甲氧雌二醇(2ME2)对损伤脑组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组(MCAO组)、假性治疗组(DMSO组)、2ME2治疗组(2ME2组)。治疗组在术后1h腹腔注射相应剂量药物。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缺陷;再灌注7d,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再灌注24h,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制备脑组织切片分别作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结果2ME2组神经功能较MCAO及DMSO组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2ME2组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IF-1α的表达经2ME2治疗后降低,其下游基因VEGF、BNIP3及Caspase-3的表达有同样的变化。Nissl染色可见2ME2治疗组皮质神经元结构较清晰,胞体肿胀、核固缩、核溶解程度较模型组及假性治疗组明显减轻,淡染区域减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到2ME2组HIF-1α、Caspase-3、BNIP3、VEGF及TUNEL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2ME2可能通过降低HIF-1α水平并下调其下游的BNIP3和VEGF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并减少凋亡因子Caspase-3的作用,发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甲基莲心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和免疫紊乱的影响。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大脑中动脉闭塞组(MCAO)、甲基莲心碱低剂量组(Nef 5 mg/kg)、甲基莲心碱中剂量组(Nef 10 mg/kg)和甲基莲心碱高剂量组(Nef 20 mg/kg)。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干/湿法检测脑含水量;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ELISA检测脑组织和外周血中IL-6、iNOS、IL-10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检测NLRP3、ASC、Caspase-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MCAO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脑含水量升高,表现出明显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细胞凋亡率升高,脑组织和外周血中IL-6、iNOS含量升高,NLRP3、ASC蛋白水平和cleaved Caspase-1/Caspase-1、cleaved Caspase-3/Caspase-3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相比较,Nef 10、20 mg/kg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含水量降低,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细胞凋亡率降低,脑组织和外周血中IL-6、iNOS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NLRP3、ASC蛋白水平和cleaved Caspase-1/Caspase-1、cleaved Caspase-3/Caspase-3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莲心碱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缓解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和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常压氧(NBO)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1型Na+/H+交换蛋白(NHE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模型,术后2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CAO模型构建成功者进行再灌注,随机分为MCAO组和NBO组,NBO组于再灌注后给予常压氧治疗。各组大鼠分别在NBO治疗后0、2、4、6、12、24 h处死,取脑皮层组织进行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并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NHE1蛋白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增高(P 0. 05); HE染色结果显示MCAO组和NBO组大鼠缺血2 h时大脑皮层组织均无明显病理结构改变,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MCAO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病理改变逐渐增加,NBO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免疫荧光检查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CAO组和NBO组在起始2 h内,大脑皮层组织NHE1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MCAO组NHE1蛋白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加,NBO组NHE1蛋白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稍有增加,但是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CAO组(P 0. 05)。结论:常压氧疗法可以下调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组织NHE1蛋白和HIF-1α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脑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RIPC组、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通过夹闭双侧股动脉给予相应组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法(MCAO/R)制备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用2,3,5-三苯四唑氯(TTC)对脑切片进行染色以评估脑梗死的程度。利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大脑皮质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MCAO/R组大鼠相比,RIPC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P<0.01),皮质中HIF-1α和VEGF mRNA的表达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RIPC处理对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α/VEGF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雷爱弟  张健莉  周衡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10):2149-2153+2159
目的:探究低氧诱导因子-1α/Bcl-2/腺病毒E1B-19k Da相互作用蛋白3(HIF-1α/BNIP3)在IL-4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将SPF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CIRI组)、IL-4组、HIF-1α抑制剂2ME2组(2ME2组)和IL-4+HIF-1α抑制剂2ME2组(IL-4+2ME2组)。采用线栓法构建CIRI组、IL-4组、2ME2组和IL-4+2ME2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ACO)模型,闭塞缺血60 min后再灌注24 h,假手术组除不阻断小鼠大脑中动脉外,其余操作同上。IL-4组、2ME2组、IL-4+2ME2组建模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对应的IL-4C复合体溶液及尾静脉注射2ME2溶液。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然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计数自噬小体;比色法测定SOD、MDA和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IF-1α、BNIP3、LC3-Ⅱ和Beclin-1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突触可塑性的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CAO/R组)、MCAO/R+bFGF组、MCAO/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抑制剂组和MCAO/R+bFGF+Gap26[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抑制剂]组,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每组6只。bFGF和Gap26于术后第3天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100μg/kg,25μg/kg,每天1次),FGFR1抑制剂于术后第3天灌胃给药(3 mg/kg,每天2次),7 d后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海马组织中Cx43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标记FGFR1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致海马神经元凋亡及PI3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姜黄素处理组(C组);各组于再灌注后24h,大鼠放血处死,取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a及脑损伤标志物S-100β的变化;另取脑组织,一部分浸泡福尔马林,HE染色观察脑组织变化,TUNEL法观察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P-PI3K、Akt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致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血清中IL-6、TNF-a、S-100β含量,抑制脑组织中caspase-3、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姜黄素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损伤可能与PI3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HSC)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MCAO/R)脑组织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MCAO/R模型;免疫组化双标记法鉴定H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RT-PCR法检测C-FOS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 G-CSF组再灌注后24 h出现CD34/Brdu双标记,48 h时双标记最为显著;再灌注后48 h出现CD34/NSE双标记。模型组各时间点C-FOS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G-CSF致再灌注48 h后C-FOSmR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应用G-GSF动员大鼠自体HSC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调节C-FOSmRNA表达水平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而部分HSC来源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能参与缺血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 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从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生化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已有文献证明,小檗碱具有降低高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抑制脂质合成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遭受一定时间缺血的组织细胞恢复血流(再灌注)后,组织损伤程度迅速增剧的情况。再灌注后有大量钙内流,并生成大量氧自由基,是广泛组织细胞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上多种疾病如迟发性神经元坏死、不可逆性休克、心肌梗死、脑梗死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的发生、发展都与缺血、再灌注有关。 背景:既往研究提示小檗碱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实验方案经海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每隔1 d大鼠腹腔注射2次,处理8周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选取平均血糖≥11.1 mmol/L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小檗碱组,每组30只。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经生理盐水灌胃,缺血/再灌注+小檗碱组用小檗碱 200 mg/(kg·d)灌胃,处理7 d后,后2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2 h,再灌注12 h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脑梗死体积;采用ELISA检测梗死区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小檗碱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 <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升高,丙二醛和一氧化氮的表达明显降低;②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小檗碱组脑梗死区细胞凋亡减少,Bcl-2表达增加,cleaved-Caspase3和Bax表达降低;③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小檗碱可使缺血/再灌注+小檗碱组PI3K和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④结果说明,小檗碱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模型中发挥抗凋亡作用,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ORCID: 0000-0003-3326-2624(符芸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脉通络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活脉通络饮对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活脉通络饮低剂量组、活脉通络饮中剂量组、活脉通络饮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定性和定量法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0.01),活脉通络饮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0.01),而与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活脉通络饮的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3表达相关。P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脑滴丸(Qingnao dripping pills, QNDP)通过调控微小RNA-223-3p(microRNA-223-3p, miR-223-3p)介导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 MCAO/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R)组、MCAO/R+QNDP组、MCAO/R+miR-223-3p拮抗剂(antagomiR-223)组和MCAO/R+QNDP+antagomiR-223组,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每组18只。MCAO/R术后灌胃给予QNDP (150 mg/kg), MCAO/R术前24 h侧脑室注射给予antagomiR-223。采用Garcia评分法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法观察脑缺血...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异丙酚预处理组、大脑缺血-再灌注组。用Longa法成功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于再灌注24 h后,取大脑切片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测量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凋亡率、坏死率。用Western bolt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凋亡抑制基因(survivn)蛋白表达量。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出现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改变,与假手术组相比HIF-1α、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分别为HIF-1α0.84±0.03、caspase-3 0.57±0.04、假手术组分别为0.46±0.02、0.17±0.01(P<0.05)、survivn蛋白表达减少0.19±0.02,假手术组为0.31±0.01(P<0.05);给予异丙酚预处理后上述变化显著减轻,HIF-1α0.68±0.02、caspase-3 0.29±0.03、surv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通心络低剂量组(0.5 g/kg)、通心络高剂量组(2 g/kg)和尼莫地平组(2 mg/kg),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脑梗死体积和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TLR4及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细胞凋亡数、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脑组织中Caspase-3、TLR4及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给予通心络处理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细胞凋亡数、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脑组织中Caspase-3、TLR4及NF-κB p65的表达显著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能产生保护作用,减少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可能与下调TLR4、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后处理能否通过抑制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过度活化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I/R模型。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低、高剂量米诺环素组及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和伊文思蓝双染法检测心肌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法评估心肌细胞凋亡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再灌注心肌及外周血白细胞内PARP-1活化产物多腺苷二磷酸核糖(PAR)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心肌、外周血白细胞内PAR表达及血清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米诺环素低、高剂量及3-AB后处理组均能显著减少梗死范围及心肌细胞凋亡程度,同时明显降低心肌、外周血白细胞内PAR表达及血清TNF-α、IL-1β含量。米诺环素高剂量组与3-A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米诺环素后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心肌及外周血白细胞PARP过度活化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5.
单伟  房艳  李德华 《解剖科学进展》2016,(4):416-418,422
目的探讨经尾静脉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和治疗组(ADMSCs)。I/R和ADMSCs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模型(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动物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6ADMSCs组再灌注0和12h经尾静脉注射2.0×10个(0.5ml)脂肪间充质干细胞,I/R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并迅速取脑组织。通过TTC染色计算脑梗塞面积;TUNEL检测缺血部分脑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缺血部分脑组织中i NOS和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ADMSCs组显著降低了脑梗塞体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Bax/bcl-2蛋白比,i NOS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尾静脉注射ADMSCs修复脑I/R损伤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i NOS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酸枣叶总黄酮(FZS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是否由其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所介导。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sham)组,I/R组,低、中、高剂量(50、100和200 mg/kg)FZSL组,以及HIF-1α抑制剂YC-1(20 mg/kg)+FZSL(200 mg/kg)组,每组1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 h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酶活性检测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发生显著梗死,血清LDH和CK活性,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以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均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当归补血汤对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当归补血汤治疗组。治疗组术前连续6d灌胃,每日2次(早、晚各1次),术后4h再灌胃2次,每次2.5ml,次日取材。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缺陷;脑梗死体积和梗死率变化;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大脑皮质神经元p53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以及大脑皮质凋亡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当归补血汤治疗组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显示大脑皮质梗死区体积减少(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脑组织中伊文斯蓝的含量减少(P0.05),Nissl染色显示大脑皮质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大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p53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TUNEL染色法显示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治疗组能减少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死亡,这与其减少大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p53的表达,并通过减少细胞凋亡起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Sham组置入球囊导管但不阻断胸主动脉;I/R组球囊导管阻断胸主动脉12min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先短暂阻断胸主动脉3min,恢复灌注10 min实施缺血预处理,之后阻断胸主动脉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IPC+2ME2组缺血预处理前30min腹腔注射HIF-1α抑制剂2ME2(15 mg/kg),缺血预处理后阻断胸主动脉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于再灌注损伤后为4 h、12 h、24 h、3 d和7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取脊髓L4-6缺血节段,脊髓组织病理学观察脊髓前角内健存运动神经元,Real time-PCR法检测HIF-1αmRNA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降低,脊髓灰质前角内健存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HIF-1α表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PC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增高,脊髓灰质前角内健存运动神经元数量增多,HIF-1α表达更多(P<0.05)。IPC+2ME2组HIF-1α表达上调受到抑制,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降低,脊髓灰质前角内健存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HIF-1α表达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噬激活情况,探讨其对肾脏I/R损伤发挥保护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 Sham)、I/R组、氯喹干预组( I/R+CQ)和雷帕霉素干预组( I/R+Rap)。常规方法建立大鼠肾脏I/R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血和肾脏标本。血标本用于尿素氮( BUN)和血肌酐( Scre)含量检测;肾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损伤情况;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eclin-1和Caspase-3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自噬泡的形成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I/R+CQ组BUN和Scre明显升高(P<0.05,P<0.01),肾组织损伤积分增加(P<0.01),TUNEL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Beclin-1蛋白表达减弱(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P<0.01),电镜下自噬泡数量较少(P<0.05);I/R+Rap组BUN和Scre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损伤积分减低(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Beclin-1蛋白表达增强(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P<0.01),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自噬激活在肾脏I/R损伤过程中可通过抑制凋亡而发挥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Beclin-1及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20.
赵慧  谢丹  周南  于洋  任利东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1):95-98,102
目的 探讨长托宁对脑缺血性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性再灌注(I/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长托宁治疗组(PH);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以及脑含水量;Nissl染色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的数量;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1 β、IL-6及TNF-α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p-JAK2、JAK2、p-STAT3和STAT3蛋白表达.结果 长托宁明显改善I/R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含水量,增强脑内神经元的数量,显著降低IL-1β、IL-6及TNF-o蛋白表达水平,抑制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结论 长托宁抑制I/R大鼠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元的存活,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