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根本病机是气机逆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病理生理表现为"混乱"的状态,从祖国医学的角度认为是脏腑气机逆乱,其特征体现在:始于一处,五脏皆乱;五脏皆乱始于肺;由气及血致虚;气机逆乱,病理产物骤生;早期易化火、生热、产毒.因此,治疗应早期调气、清火、排毒.中焦是五脏气机逆乱的枢纽,扭转五脏气机逆乱是治疗的关键.现就SIRS的病机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气的运动是为气机,《黄帝内经》概括为"升降出入"4种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无不依赖于气机之升降出入发挥作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反之,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人体即会"百病丛生"。升降散是温病名方,用治"表里三焦大热",即温热弥漫表里内外之证,宣郁清热,调节表里上下及三焦气机升降。升降散配伍精当,药简效宏,后得历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失眠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在失眠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黄帝内经》记载神、魂、意、魄、志分属五脏所藏,五神安舍五脏则寤寐有常。笔者认为不寐的临床辨证论治当从五脏入手,并以心肝为主。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前期有其独特优势,本着"整体观念"及"治未病"的思想,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治病求本",调理体质,切断糖尿病前期的发展进程。糖尿病前期的病机复杂多变,病变常涉及肝、心、脾、肺、肾,作者尝试从五脏辨证论治糖尿病前期,为更完善分析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病机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医学把人体视为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强调了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体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维持着整体相互协调平衡。心理活动是人体各脏腑机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脏腑的气机变化,是心理的基础,如果心理过激超过了五脏系统的调节机能,五脏之间相对协调平衡关系被打破,气机紊乱,即可形成心理病变。  相似文献   

6.
郁病是一个广泛的含义,泛指因积滞、蕴结,不得发越所致的病证。纵观中医历代医学家对郁病的认识,大约金元以前均以外邪、情志立论,认为凡情志所伤、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所致脏腑气机郁滞不得发越所致的一切病证,皆属因郁而得,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等五脏之郁;《赤水玄珠·郁证门》根据《内经》理论,提出五脏本气自郁,  相似文献   

7.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位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在古代文献中对于脾胃在五脏中的特殊地位,多有论述.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素问、玉机真藏论》有"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也"之说,突出脾在五脏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传统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作为其基本病机。邓小敏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20余载,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邓师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五脏柔弱为糖尿病的重要病机,基于脏腑辨证理论,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现代药理成果,自拟五味消渴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取得满意疗效。余跟师二载,收益良多,现将邓师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火郁,是指阳气郁遏不达所导致的一类特殊火热病理现象。本文通过火郁证对抑郁障碍伴失眠的辨证论治及治法方药分析得出,初步探讨从"火郁"论治抑郁障碍伴失眠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方法:火郁证其核心内容就是强调治疗的因势利导。而抑郁障碍伴失眠多由情志变化引起,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初则气机郁结,若日久则可见气郁化火,更甚者气滞血瘀。故纵观病机,无非气血失衡,从心、肝入手,舒畅气机,即为"火郁发之"。火郁的治疗,宜因势利导,宣畅气机,使其外达。临床上抑郁障碍伴失眠多为内伤火郁,常见的几种治法为疏肝泻火、清心泻火、升散阴火、化瘀逐热和涤痰泻火。升降散其辨证运用的关键是气机失调,只要是气机失调,无论虚实寒热,都可以运用升降散加减来调节脏腑气机,恢复阴阳气血平衡。结果:临床上抑郁障碍伴失眠多为内伤火郁,"火郁发之"就是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透邪外出,以达到气机开合升降协调,恢复阴平阳秘,为其核心治法。火郁的治法,宜因势利导,宣畅气机,使其外达。气机失调者,无论虚实寒热,都可以运用升降散加减来调节脏腑气机,因此,升降散为火郁证的主方之一。结论:抑郁障碍伴失眠者,"火郁发之"为其核心治法。升降散为其主方。  相似文献   

10.
"双心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状态属于"双心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肖师受《内经》重阳思想的启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状态不同于普通"郁证",其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源于素体肝肾亏虚,病程日久,抑或久病失治,累及肾阳,其病机主要在于阳气虚,病位主要在肾,肾阳虚可致其余脏腑阳气俱虚,无以温煦、推动五脏气机正常运行,化生痰浊、水饮、血瘀,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应当首倡温肾阳,固本培元,佐以解郁,最后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1.
"治痿独取阳明"在痿证的治疗中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后世临床医家治疗痿证及痿证所属范围内各类疾病的基本法则。癌性恶液质属于中医学"痿证"的范畴,基于癌性恶病质与痿证发病机制及症候表现相似性的探讨,认为"独取阳明"之法亦可论治癌性恶病质,其治法之要在于:"健脾和胃所以安五脏;攻逐邪实,重在通畅肠道气机;脾胃为主导,亦兼取受病之脏"。如此灵活运用,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中医院糖尿病临床基地继承新安医学喉科学创养阴清润方、新安医学家叶天士"久病入络"学说、新安王氏医学虫类通络观点,率先提出消渴"从脾(胰)论治,兼顾五脏(补肺、强心、调肝、益肾)"的观点,结合"从脾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内经>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的主要病因[1].针对病因给予预防指导和辨证施护是非常必要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糖尿病的并发症又特别多,临床上伴发腹泻的也不少.本文采取健脾益气、收敛止泻之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有关治法浅析如下. 1 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腹泻,一般多发生于糖尿病日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泻时每日数次或数十次,甚至大便失禁,无腹痛或轻微腹痛,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多数患者呈间歇性腹泻,仅少数呈持续性,腹泻多在食后或夜间发作,常与情绪波动、进食生冷油腻、寒袭脾胃及血糖控制不满意有关等为特点.临床常伴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时一定要有糖尿病史,且为在治疗期间发生的腹泻,要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泻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病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人结合临床经验,对糖尿病病机中某些细节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认为气机失调是糖尿病发生发展及病情转化的中枢环节,阴虚夹湿是糖尿病进程中易发且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瘀血阻滞是贯穿于糖尿病整个病程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在祖国医学属"消渴"范畴,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肾阴亏损等原因,以致内热伤阴、消谷耗津而发病.其并发症多,病机复杂,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和经验,通过用中医辨证,中药治疗,其副作用少,疗效满意.且中药对糖尿病既有综合调节作用,又有一定的降糖作用.通过补五脏、益精气、养阴液、化瘀血,标本兼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得以恢复正常.现将归纳四法论治,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0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成立以来,以重点病种糖尿病为核心,以新安医学为亮点,开展以新安医学为特色的消渴病(糖尿病)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药物研究,获得了糖尿病研究新突破。基地率先提出消渴病当"从脾(胰)论治,兼顾五脏(补肺、强心、调肝、益肾)",继承新安医学所创养阴清润方、叶氏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艳 《新医学》1999,30(11):629-629
1 引 言糖尿病的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胃肠道也是受其影响的系统之一。糖尿病性腹泻是中晚期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的重要表现,多发生于病程长、糖尿病未能严格控制的中年1型糖尿病,据报道其总的发生率从10%~22%,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3∶2。糖尿病性腹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全身及胃肠道的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病变、肠腔内细菌过度繁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胆汁酸吸收不良以及电解质失衡和肠道激素生成异常等因素有关,尤其与自主神经病变关系密切。2 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证型复杂,迁延日久,并发症多。在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各有所侧重,病变亦可波及五脏,"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临床治疗消渴病时,应考虑肾虚这一关键,继而分别阴阳气血治疗,本文参阅了古代、现代中医典籍,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探讨从肾论治的病因病机、治疗特点、辨证方药,现简述之。1糖尿病从肾论治的病因病机中医论治消渴,虽然强调肺、脾胃、肾,但其病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老年性失眠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老年人因脏器衰退,运化功能不足,气机升降失调,心神不安。《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