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巳时循经推拿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实施头面部推拿并在巳时(9:00-11:00)循脾经经穴推拿;对照组在巳时之外时辰进行头面部推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两周的睡眠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脾两虚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巳时循经推拿对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辨证护理结合耳穴贴压在中风恢复期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效果.方法 采用居室环境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睡前护理等护理方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辨证分型为心脾两虚中风后失眠患者56例,时间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以及WHO颁布的失眠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 56例患者经过为期4周的综合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共显效35例(62.5%),有效21例(37.5%);治疗前后在PSQI评定方面,患者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辨证护理结合耳穴贴压对于中风恢复期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归脾汤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服用中药方剂归脾汤,对照组服用西药艾司唑仑。2组均1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为87.0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归脾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疗效,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杨慧华  杨香华  朱仡  朱炜   《护理与康复》2018,17(10):71-72
目的观察热敏灸辅助耳穴贴压联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中医护理门诊号尾数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口服中药加耳穴贴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热敏灸治疗。2个疗程结束时评价两组患者失眠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辅助耳穴贴压联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中采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84例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时以系统法为标准,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42例研究组患者实施针灸推拿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分别为90.48%和69.05%,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中针灸推拿综合疗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升患者的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且能够缓解患者睡醒后精神衰弱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采用针刺督脉、颈部加用TDP照射治疗(疗程半个月),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敏使朗、静脉滴注天麻注射液治疗(疗程10d)。结果: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得到改善,血管阻力指数均减低,观察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明显,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生脉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16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 78例,在常规控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静滴,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的控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并能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挂刺大陵、内关、神门、公孙、三阴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所需研究对象(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0例,按1 ∶ 1的分配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右佐匹克隆口服)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挂针治疗,穴位:大陵、神门、内关、公孙、三阴交),在试验开始前及结束后分别比较2组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等指标变化.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PSQI评分亦较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明显.治疗后,治疗组WBC、RBC、HGB水平皆有上升趋势,但升高不明显;对照组WBC、RBC、HGB水平基本无改善,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挂针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并且对血WBC、RBC、HGB有一定的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耳穴压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耳穴压丸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睡眠状况评分及血清学检查,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3. 3%,对照组70%;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睡眠状况总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血浆5-HT和GABA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联合耳穴压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不寐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不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以心脾两虚为突出表现的不寐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予加味归脾汤治疗;对照组38例予西医治疗:口服安定片、VitE、谷维素.2组均14d为1个疗程.停药2周后,观察比较2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55.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不寐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霍瑞霞  翟雅香  凌飞 《护理学报》2010,17(14):59-60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加药酒通过蒸汽足浴治疗虚火旺型失眠的效果。方法选择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61例,按治疗前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蒸汽足浴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失眠药,蒸汽足浴组采用理疗科研制的中药粉加药酒,通过木桶蒸汽足浴进行治疗;20 d后比较两组失眠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失眠治疗效果比较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蒸汽足浴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中药加药酒蒸汽足浴可有效改善虚火旺型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病心脾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为心脾两虚证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标准化降压治疗,治疗组加用调脾护心方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及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证候积分下降及血压昼夜节律性等指标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调脾护心方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好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脾护心方治疗心脾两虚证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调脾护心方。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NYHA心功能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2组LVEDd、LVEDs、LVEF及BNP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调脾护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心脾两虚证临床症状,对心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开四合"针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睡眠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心脾两虚证的失眠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分别给予"开四合"法与教科书穴位组治疗法方案,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和疗效评定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四合"针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可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心脾两虚型失眠人群日益增多且中医治疗失眠确有疗效。[目的]研究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收集近2年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分类并归纳总结。[结果]中医治疗失眠具有多种疗法,效果明确。[问题与展望]现有文献可证明中医方法治愈失眠患者众多,但长期随访观察较少,期待有更加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证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证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并与补心健脾汤进行比较探讨其成本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方法,选择11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证患者分别接受参芪五味子片治疗(治疗组)和补心健脾汤治疗(对照组),记录疗效和所花的相关费用,计算并比较2组的成本效果.结果:2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191.7和260.8,在达到相同的愈显率时,治疗组比对照组节省69.1元,费用仅为对照组的73.5%;以对照组为基准,增量成本效果比(C/E)为-639.3,治疗组每增加1%的愈显率将比对照组节省6.4元;2组的成本效果相对于医疗价格稳定.结论: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证在疗效、治疗成本等方面均令人满意,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将获得良好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穴埋耔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方法:将辩证为心脾两虚型不寐的4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地西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耳穴埋耔神门、心、脾、脑耳穴,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籽神门、心、脾、脑耳穴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对于脾肾两虚肾络瘀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合理运动、饮食控制和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方药口服治疗,以4周疗程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同时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干预组患者在耳穴贴压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择时按压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症候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6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及组内PSQI评分比较,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白天功能紊乱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3,P=0.008),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311.174,P<0.001);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1,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治疗,可提高心脾两虚型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配合辨证施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使用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穴位敷贴配合辨证施护,1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降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敷贴配合辨证施护可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