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展望。方法:医院自2014年2月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康复医学,从实施前后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康复效果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本文将从作用机制及优越性、平衡和协调功能障碍、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相关康复医学领域的临床文献报道进行系统性的回顾、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康复医学是康复治疗的新手段,故本文拟从目前国内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涉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现有文献报道显示,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述功能障碍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原理,以及用于改善步行功能的各种虚拟现实技术的方法和相关可靠性研究.介绍了影响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头MRI改变与病因及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头MRI检查,并对不同的MRI改变与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脑性瘫痪患儿头MRI检查异常94例,异常率94%,脑白质损伤70例,脑白质软化52例,胼胝体发育不全48例,其中脑白质软化中早产34例,足月儿18例,胼胝体发育不全48例中,合并有智力低下34例。结论:脑性瘫痪患儿MRI检查阳性率高,其中脑白质损伤发生率为7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认知康复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任选80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认知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ADL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的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以及完成分类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对大脑高级功能工作原理的最新研究、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特点、近年来各种认知障碍康复治疗方法疗效的文献报道进行检索。结果与结论:随着FMRI与PET的应用,脑损伤后认知功能的康复机理逐渐清晰,大脑高级功能的网络观及网络分析技术将在认知康复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及应用前景,传统康复治疗结合电脑辅助技术将成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算盘技术在脑卒中早期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初发脑卒中患者100例,设治疗组与对照组,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两组,两组均使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算盘治疗,疗程三个月,入组时、治疗1个月末、治疗3个月末分别进行Brunnstrom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01).结论:算盘康复技术能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上肢功能,操作方法简单易学,依从性好,安全.  相似文献   

9.
电针在脊髓损伤功能康复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督脉电针和夹脊电针能够治疗脊髓损伤、促进功能康复和重建。电针具有穴位和电刺激的双重功效,其机制涉及微环境、细胞凋亡、神经肽、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酶和脊髓诱发电位等各个方面。一些临床病例研究也显示电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脊髓损伤病理复杂,患者的康复仍是医学研究的重点、难点。文章就电针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精神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治疗结果。方法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诊治的精神病病症患者13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精神病病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类药物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认知行为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恢复进程。结果予以对应诊治方式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8%,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6.15%,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病病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加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诊治方式,相比于仅应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展开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纠正错误认知、缩短患者在院治疗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药学专业的教育特点,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药学专业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药学实践教学中,虚拟影像与实际环境相互融合,可以让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拓展了药学实践教学的领域,让某些复杂、安全隐患较大的实践教学得以实现,而且节约教育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一改教学情境单调、教学形式单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发病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VR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MMSE、LOTCA、BB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LOTCA、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MMSE、LOTCA、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MMSE、LOTCA、BB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VR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平衡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常发生的一种神经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执行功能以及思维和判断等各种能力的缺失,不同于肢体与感觉功能的恢复,对于大脑高级功能的康复目前尚无完整的康复认知理论,目前对中轻度外伤患者主要进行药物治疗、认知功能训练、高压氧治疗以及中医学中的针刺等,通过分析各种方法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传统的二维教学模式不能清晰地展示经络的立体循行和腧穴的三维结构,导致学生们对经络腧穴的理解不深刻,针刺操作不规范,影响疾病的诊治.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促进了针灸学教学由二维模式向三维模式转变,使得经络循行立体化、腧穴结构三维化、针刺操作规范化、技能考核...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VR)技术是现代科技的显著进步,也是社会热点之一。把VR技术与中医针灸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将对推动中医针灸国内外教育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VR技术、国内外VR虚拟教学现状以及VR技术应用在中医针灸教学中的设想几个方面,介绍并探讨了VR技术与中医针灸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肝脏及胆道系统解剖结构复杂,将肝脏及胆道复杂的解剖结构和临床手术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肝胆外科本科生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将三维可视化、VR和AR等虚拟仿真技术在肝脏外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真正做到解剖结构和临床手术相结合,达到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目的 ,加深本科生对肝脏外科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模型来加强学生对人体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操练来培养操作技能;要通过在医院的实习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这些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医药远程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活动都很难开展.通常的解决办法是摄制相关视频资料,并压缩成流媒体格式,让学生在线观看学习.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学生没有"投入"的感觉,只是被动的受体,无法主动进行学习研究.第二,在线视频教学对网络带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学习过程会由于网络拥挤的原因而随时被中断.因此,我们必须采用一种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且文件小巧便于网络传输的技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心肺复苏训练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随机7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R组和传统组。VR组采用心肺复苏VR教学系统进行训练;传统组采用PPT结合视频的授课模式进行训练。结果VR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学生普遍认为VR运用于教学有助于心肺复苏的掌握。结论采用VR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环境,能提供虚拟体验,从而加速和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精准的经穴定位是针灸临床实践实效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但其理论抽象,意象丰富,腧穴繁多,记忆量大,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负担.虚拟现实(VR)技术+经穴定位教学的组合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造性思维.VR+医学教育符合新时期形式下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严重的脊柱侧弯畸形非手术治疗效果很差,且容易并发局部皮肤坏死及血管神经的机械性损伤;而手术治疗无论哪一种都是在牺牲活动关节的基础上达到矫正目的,常常伴发术后并发症。本文通过对Ilizarov技术在肢体矫形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田慧中在脊柱侧弯中运用Ilizarov技术的经验,论述了脊柱侧弯的分类,病理改变,Ilizarov技术在脊柱侧弯矫形中的优势和原理等,论证Ilizarov技术运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可行性、先进性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