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古人有"灸必发疮"方能奏效之说,本文通过考辩灸疮出处、医理及其坏证以明辩真伪。灸疮最早出自汉代《武威汉代医简》《金匮要略》,本义为灸后灼伤疮疡,至晋代《针灸甲乙经》始有用草鞋热烫促使灸疮感染化脓的记载,"发灸疮"法成为化脓灸的标志。考化脓灸须在辨证选穴正确前提下,兼气血充盛、取穴准、灸量足三因素方可得效;若艾灸过度、选穴不准、触犯外邪、护养不当则易产生坏证。历代医家对灸疮安全性和疗效提出质疑,提出禁用八木之火、设禁灸穴以防其害。临床证实灸感"气至"为灸法得效标志,"灸必发疮"之说多系古人为加强灸量刺激达到"气至"得效标准,而过度艾灸所致,非特指灸法得效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灸疮促发对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372例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护理改进组(248例)和常规护理组(124例),均进行相同化脓灸治疗,穴取大椎、肺俞、膻中、天突,采用艾炷直接灸。护理改进组灸疮用0.5%碘伏消毒,将黑膏药剪成倒三角形贴敷于疮面上;在灸疮化脓后,每次换贴膏药时疮面脓液不予擦拭;指导患者于灸后至灸疮脱落前增加高蛋白饮食。常规护理组灸疮用0.5%碘伏消毒,将黑膏药剪成刚好能覆盖灸疮的圆形贴敷于施灸的疮面上;在灸疮化脓后,每次换贴膏药时对疮面脓液进行清疮消毒后再贴敷黑膏药;饮食护理方面指导患者于化脓灸后至灸疮脱落前禁食"发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补体C3含量变化和临床表现积分。结果:护理改进组总有效率为93.5%(232/248),优于常规护理组的79.0%(98/124,P<0.01);两组C3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1),护理改进组较常规护理组上升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积分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均P<0.01),护理改进组较常规护理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在应用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时,运用改进后的护理方法促使灸疮发透较常规护理方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因局部发泡如火燎,形成灸疮,又名发泡灸。这种灸疮的情形和艾灸疗法形成的灸疮有相似之处,但它不是用艾绒及其他材料作热源的施灸方法,与热灸相对而言又称为冷灸、自灸、无热源灸。历史渊源天灸一词,首见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与《说郛》卷三二引《潜居录》:"八月朔,以碗盛取树叶露,研辰砂,以牙箸染点身上,  相似文献   

4.
正《针灸资生经》由宋代王执中(今浙江瑞安人)编撰而成。书中灸法内容全面,对灸疮的处理及治疗方法尤为独到,其后的针灸著作如《针灸大成》《针灸集成》等中的灸法及灸疮内容,多出自本书。化脓灸,又名瘢痕灸,最早在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中已有记载。化脓灸治疗疾病起效的关键在于灸疮是否透发,甚至被视为疾病转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针灸资生经》引《下经》云:"凡著艾得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因此  相似文献   

5.
化脓灸治疗过敏性哮喘中化脓量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化脓灸治疗过敏性哮喘中化脓量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随机分为化脓灸9壮组,化脓灸3壮组和化脓灸6壮组,观察灸疮最大面积,灸疮脱痂时间,灸疮初始化脓时间,灸疮结疤时间和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9壮组的灸疮最大面积明显大于3壮组,与6壮组无显著差异,而各组灸后灸疮脱痂时间,灸疮初始化脓时间和灸疮结疤时间无显著差异,临床疗效显示9壮组明显优于3壮组,而与6壮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化脓灸治疗过敏性哮喘中化脓量的多少和疗效有关,一定的化脓量是哮喘获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脓灸治疗过敏性哮喘中化脓量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分为化脓灸9壮组,化脓灸3壮组和化脓灸6壮组,观察灸疮最大面积,灸疮脱痂时间,灸疮初始化脓时间,灸疮结疤时间和各组临床疗效.结果:9壮组的灸疮最大面积明显大于3壮组,与6壮组无显著差异,而各组灸后灸疮脱痂时间,灸疮初始化脓时间和灸疮结疤时间无显著差异,临床疗效显示9壮组明显优于3壮组,而与6壮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化脓灸治疗过敏性哮喘中化脓量的多少和疗效有关,一定的化脓量是哮喘获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脓灸治疗过敏性哮喘中化脓量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分为化脓灸9壮组,化脓灸3壮组和化脓灸6壮组,观察灸疮最大面积、灸疮脱痂时间、灸疮初始化脓时间、灸疮结疤时间和各组临床疗效。结果:9壮组的灸疮最大面积明显大于3壮组,与6壮组无显著差异,而各组灸后灸疮脱痂时间、灸疮初始化脓时间和灸疮结疤时间无显著差异,临床疗效显示9壮组明显优于3壮组,而与6壮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化脓灸治疗过敏性哮喘中化脓量的多少和疗效有关,一定的化脓量是化脓灸治疗哮喘取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发泡疗法脱胎于直接灸,又名冷灸、自灸、发泡灸、瘢痕灸,古代医家用以治疗某些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针灸资生经》有"凡着艾灸,得灸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灸后过数日不发,可于疮上再灸,二三壮即发",《局方发挥》有"凡暑灸疗病,虽然数足,不得疮发脓出,其疮不愈;如灸疮不发,按熨之,三日即发,脓出自然愈之",清《外治寿世方》有用白芥子药饼发泡治疗哮喘(大椎穴与身柱穴输流贴用),陈修园《时方妙用》有"鹤膝风,用陈年白芥子研末,以姜汁葱汁调涂一伏时,患处起泡,泡干脱皮自愈"等记载.近年来,如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他们取大椎、膻中穴用化脓灸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平湖严肃容、嘉兴施延庆、严定荣大夫,每年暑季用化脓灸治疗大痞块、侏儒症及其他慢性疾病,以及民间流传用老虎草贴于大椎、陶道二穴,治疗  相似文献   

9.
读您刊1980年第11期“热证可灸论”后,深受教益。兹对疗疮灸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疗疮灸法,有病灶灸和穴位灸的区别。病灶灸,即在病变局部直接灸治,如文献所说的“当疮头”、“可疮口大小安之”、“安于疮顶上”等。穴位灸,指远离病灶的取穴灸治,如《外科大成》所载:偏历穴治颧疔、腕骨穴治鼻疔等。因此对疗疮可灸与否,应该区别具体的灸法,而分别对待。病灶灸法的宜忌,应以辨证和辨病为准绳。清·  相似文献   

10.
“灸法”相当于现代的化脓灸。“灼痛感”与“灸疮”是灸法的基本特点。“发灸疮”的意义在于预测疗效、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且化脓灸具有治疗“大病难病”的特点。促发灸疮的方法有增加灸量、热熨法、外用药、调补法等。尽管化脓灸会产生灼痛感,但相对病情而言,这种“小创伤,大效应”是完全值得的。  相似文献   

11.
灸法的核心是灸效,根据疾病情况不同选择足够的刺激量,决定灸法、灸时、穴位、艾炷大小等。古人以灸壮代灸量,“壮”本身含有“烧灼致创”之意,又有“灸疮必发”之说,说明刺激量导致的穴位“疮伤”是灸法取效的关键。通过对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隔物灸、实按灸、温和灸的使用特点、灸量范围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具体阐述灸法的“壮”“疮”与“效”的关系,发现灸法演变的总体趋势是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减少壮数以及“疮伤”。在研究灸法问题时,我们应当紧扣关键问题,立足于中医学说,顺应时代潮流,强调灸须足量,减“疮伤”增“疗效”,厘清灸法的量效关系,在传承灸法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提高灸法疗效。  相似文献   

12.
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执中所著的《针灸资生经》对灸法的载述独见其长,详细记载了有关灸法体位的选择、壮数的多少、艾柱的大小、施灸的顺序及点艾火等艾灸的技术问题;同时除记载直接灸的灸疗方法外,还记载了隔盐灸、隔蒜灸、隔巴豆灸等间接灸疗法,以及天灸、竹茹灸、鼠粪灸等非艾灸的灸疗方法;而且创新形成王氏临床灸疗特色,即通过发灸疮、洗灸疮、贴灸疮等方式来进行的灸后调护。该书对灸法的收录和运用广博、实用,对后世灸疗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文字、音韵学角度结合文献与医理对灸法计量单位"壮"的起源进行考证,认为"壮"字作为灸法量词出现在汉代中期,原为"创"字的语转,义即"灸疮",用于计量灸治的次数。指出灸法在早期形成时的操作方法与现代所称的"直接灸"相同,以化脓而形成疤痕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孙思邈灸生熟之法的具体应用规律。方法:通过对《内经》《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神灸经纶》《针灸大成》有关灸生熟之法的记载进行研读。结合临床进行理论探析。结果:孙思邈灸生熟之法分头部宜"生"、脊背宜"生"、手臂四肢"小熟"、胸背腹"大熟",阐述了发灸疮、禁灸、灸法养生具体应用。结论:临床上要重视孙思邈灸生熟之法,进一步验证其具体治疗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丁扣珍  刘龙彪 《四川中医》2010,(11):110-110
目的:用中药外治的手段探讨治疗灸疮感染的新途径。方法:将灸疮感染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使用自拟青黄散外敷,对照组使用庆大霉素湿敷。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自拟青黄散外敷是治疗灸疮感染的方法之一,且经济实用,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Ⅱ期压疮[1]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Ⅱ期压疮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红外线照射组,热敏灸和红外线照射均每日2次,共治疗14次,对比观察两组压疮改善情况.结果:热敏灸组45例共治愈30例,治愈率66.7%;好转14例;无效1例,且有15例不到14次即提前结束治疗;红外线照射42例,治愈16例,治愈率38.1%,好转16例.两组的治愈率比较,x2=10.6,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热敏灸治疗治疗Ⅱ期压疮溃疡期、浅Ⅲ期压疮较好疗效,病人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龚廷贤灸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钦传  袁泉 《中国针灸》1999,19(9):569-570
以龚廷贤著作《寿世保元》、《万病回春》为依据 ,探析龚氏灸法特色及其对灸法理论的贡献。龚氏悉采《内经》要旨及诸前贤确论 ,又参以己意 ,时有独创。在灸以保健、灸治疮痈、灸疮护理以及晕灸处理等方面都对灸疗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天灸,亦称药物发泡法,是选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并起泡的疗法。所谓天灸,后人多解释为刺激性药物可使局部皮肤发泡如“灸疮”,故大多数教科书将其归属灸法。笔者认为天灸不具有灸法的基本特性,发泡现象并非灸疮,不应被归属灸法,而是...  相似文献   

19.
灸法有通经扶阳,益气行气,散结活血,调和阴阳等作用,而且具有疗效好、针对性强、安全易行等优势.灸法治疗脂肪肝主要是通过调整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而起治疗作用.灸法治疗时注意:颜面部、关节部、大血管表面不可施以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慎灸;取穴要准确,体位要舒适,要掌握好施灸量;避免发生灸疮,古人为了预防灸疮,在艾灸时先用蒜片擦穴,采用隔物灸(蒜片、姜片等)也是预防灸疮的好方法;对热证患者慎用.  相似文献   

20.
《黄帝明堂灸经》关于灸法记载十分丰富,对后世针灸临床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取穴、灸法顺序、用火与艾灸禁忌、灸疮防病保健、热证可灸、灸治百病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黄帝明堂灸经》的论灸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