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尚文鹏 《首都医药》2008,15(10):24-25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产期多见;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1];磁共振(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可同时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采用抗凝等治疗,多数痊愈.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围产期高发;影像学检查为确诊主要手段;抗凝等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围生期5例,2例为肾病综合征急性期,1例合并副鼻窦炎,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例有明确的乳突炎史,1例有中耳炎史,2例有颅外伤史;临床表现丰富多样,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CT表现普遍性脑水肿,脑室变小;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可显示颅内静脉窦病变的部位及范围。采用降颅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例痊愈,4例好转,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结论围生期高发,血液成分改变、感染与本病发生有关;影像学检查为确诊该病主要手段;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CVST值得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其诊疗方法。方法自2006年4月至2011年1月,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共收治9例年龄在12~73岁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9例患者均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同时给予降颅压、抗感染、抗癫痫等对因、对症治疗,并分析病因、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引起CVST的病因为凝血机制障碍3例;口服避孕药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感染1例;病因不明2例。CVST患者多以头痛、恶心呕吐、颅高压综合征、癫痫、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静脉窦闭塞和脑实质损害征象。治疗后,9例患者中治愈6例;1例失明;1例介入治疗后痊愈;死亡1例。结论 CVST患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影像学检查配合腰穿有助于临床确诊,抗凝、介入溶栓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起病形式、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方法 对3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多为高颅压综合征,脑脊液压力多数升高,影像学表现静脉血流减慢、闭塞.脱水、抗凝等综合治疗疗效佳.结论 及早行血管检查(MRI或MRV)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诸多病因诱导的,临床表现为脑静脉回流受阻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等,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按病变性质可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一般多为炎症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以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为主,可表现为单纯颅内压增高,也可以突发、罕见的至死性脑卒中为表现~([1])。临床除了重视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调整血压等一般治疗外,特殊治疗包括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等~([2])。目前,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进步,血管腔内介入已经成为CVST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2017年8月28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了1例CVST患者,经脑血管造影+颅内静脉窦取栓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颖  卢进  田为中 《首都医药》2007,(14):30-3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特点及溶栓、抗凝、扩容治疗效果。方法报告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资料及溶栓、抗凝治疗后疗效、随访其预后。结果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主要累及顶、额叶,可表现为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及意识障碍,多发生在产褥期。MRV磁共振静脉造影可有特异性表现。早期溶栓、抗凝、扩容治疗后很快康复。随访半年无症状复发。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于多种原因的血液高凝状态而引起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MRV可帮助明确诊断。溶栓、抗凝、扩容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早期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32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VS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以中青年育龄妇女多发:病因以产后高凝状态最常见,其次为感染、口服避孕药、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增多症等,有6例患者病因不明:多为急性、亚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缺损等多见:84.4%的患者D-二聚体增高;87.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影像学表现颅内静脉窦狭窄或闭塞、脑梗死、脑梗死伴出血等;治疗以脱水降颅压、抗凝治疗为主,根据病因、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给予抗炎(感染性血栓)、扩容改善循环、抗癫痫对症治疗等;临床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1例,出现脑疝自动出院1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者及时做腰穿、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化验,可为诊断提供支持.监测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CTV或MRI+MRV、DSA具有确诊价值,是早期诊断CVST的关键;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和(或)干预高危因素、及早应用抗凝药物、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孤立性头痛、颅内高压综合征、癫痫发作、局灶性脑叶综合征及脑病.抗凝是目前治疗CVST的主要方法.然而,抗凝治疗效果欠佳或合并脑出血的重症CVST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静脉窦接触性溶栓、动脉介入溶栓、机械性碎栓、球囊导管取栓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继发于感染7例,非感染性18例,其中产褥期发病12例;5例病因不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癫痫及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中单纯肝素抗凝治疗23例,肝素联合静脉窦内溶栓治疗7例.本组22例患者痊愈,4例遗留残疾或后遗症,4例死亡.结论 CVST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因此关注患者是否存在CVST发生的高危因素,尽早行颅脑CT、MRI、MRV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后应积极地抗凝治疗,必要时联合介入溶栓治疗,并纠正病因、对症治疗,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起病形式、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分析静脉用药及颈动脉用药疗效。结果患者多亚急性起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多为高颅压综合征,脑脊液压力多数升高,影像学表现静脉血流减慢、闭塞,脱水、抗凝治疗疗效佳,颈动脉用药优于静脉用药。结论在高危因素存在下,出现高颅压症状,精神症状、肢体瘫痪等,应考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早行血管检查(MRV或DSA),诊断明确后早期应用溶栓治疗,特别是颈内动脉用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颅内静脉赛血栓形成并进行多种途径联合的血管内治疗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的育龄期女性患者(18-45岁)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病人中妊娠期及产后8例,口服避孕药史者5例,服用减肥药史者1例,血小板增多症2例,以头部胀痛、视力下降、出血性脑梗塞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头颅MRI及MRV和脑血管造影检查为该病确诊依据;经治疗后24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2.3%(24/26),死亡率3.8%(1/26),并发症发生率3.8%(1/26);本组中15例接受门诊和电话随访2个月至3年,疗效稳定,目前无一例复发。结论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妊娠、分娩、口服避孕药等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育龄期女性不明原因颅高压应尽早行头颅MRI及MRV和脑血管造影检奋以明确诊断.血管内治疗协同长期抗凝治疗有较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磁共振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确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5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例癫痫发作,3例发热,1例视乳头水肿,1例意识障碍。6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明显增高,但常规生化均正常。影像学检查:7例头颅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示静脉窦不显影,未完全再通时显示轮廓欠清。结论 CVST常见颅内压增高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增高而无常规生化异常;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呈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特征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不规则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3.
孙辉  钱伟东 《安徽医药》2017,21(5):859-862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CVST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ST病人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有头痛症状,其他症状有局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方面,CT平扫12例(12/42)发现异常,MRI平扫(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者32例,MRV检查显示异常者45例,46例病人通过MRI+MRV均能得到诊断,所有病例经过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较多,临床症状复杂且缺乏特异性,结合CT、MRI及MRV可对其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行DSA检查,早期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大脑大静脉与直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18例大脑大静脉与直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脑脊液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和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为急性起病,5例为亚急性起病,3例慢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癫痫、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腰穿显示16例患者颅压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18例患者均有异常征象,其中3例合并上矢窦,2例合并海绵窦血栓形成。上述患者予以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对症治疗,死亡2例,痊愈16例。结论大脑大静脉与直窦血栓形成表现多样,多伴颅内压增高。及时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以降颅内压和抗凝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3例CVST患者使用肝素进行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APTT和PT的变化,调整肝素用量,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影像学的改变。结果CVST的患者中,发病前多数有感染病史;颅内压增高及癫痫发作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CT表现脑内多发的出血灶;MR、IMRA可显示血栓部位和程度;采用肝素抗凝治疗并使用华法令维持治疗,部分患者血管再通,除一例死亡外,其余1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发病前感染与本病发生有关;MR、IMRA为确诊该病主要手段;肝素抗凝治疗显示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栓塞(DVT)的形成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津县近年妇科盆腔术后DVT17例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探讨DVT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结果妇科手术后应用康复新液修复创面,确诊病例进行抗凝、溶栓治疗,血栓完全溶解9例,部分溶解7例,转院1例。结论早期确诊、及时抗凝、溶栓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住院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10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确诊前有6例发生误诊,误诊率高达50%。10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者8例,阳性率80%。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均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8例好转,2例无明显改变,2例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仍为常规,安全且有效的方法。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