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芩苷-血根碱离子对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曾建国  邹剑锋  刘德明  肖俐  徐丽 《中草药》2012,43(4):676-682
目的以离子凝胶法制备黄芩苷-血根碱离子对壳聚糖纳米粒(BSI-CS-NPs)。方法以单因素为主要考察方法,筛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BSI-CS-NPs的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HPLC法检测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所制BSI-CS-NPs外观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26.4 nm,Zeta电位为45.7 mV,包封率为68.73%,载药量为26.68%。相比黄芩苷-血根碱离子对原料药,BSI-CS-NPs 2 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减少了约36.51%,12 h累积释放率为92.29%。结论离子凝胶法适用于BSI-CS-NPs的制备,且具有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2.
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王学艳  周雪琴  张志慧  杨新建 《中草药》2008,39(10):1502-1504
目的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体外透皮性能,设计了黄芩苷透皮给药剂型。方法设计与制备黄芩苷凝胶剂型并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采用HPLC法考察体外渗透情况。结果0.75%相对分子质量3.0×105的壳聚糖使黄芩苷凝胶的体外渗透性能最佳。结论在相同的黄芩苷质量浓度条件下,黄芩苷凝胶剂具有较好的体外透皮性能。  相似文献   

3.
黄芩苷纳米结晶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黄芩苷纳米结晶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 方法: 以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黄芩苷纳米混悬液的制备工艺;经离心富集和冷冻干燥制备黄芩苷纳米结晶,观察结晶形态,比较混悬液与冻干粉的初步稳定性;采用摇瓶法测定平衡溶解度。 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黄芩苷溶于二甲基亚砜中配成50 g·L-1的溶液,注入20倍量0.5%卵磷脂水溶液中,冰水浴下30 000 r·min-1高速剪切8 min;制备的纳米混悬液粒径280.6 nm (PDI=0.047),纳米结晶粒径583.6 nm (PDI=0.12),结晶呈类球形;室温放置30 d后混悬液粒径急剧增大,而冻干粉粒径无明显变化。纳米结晶溶解度较原药提高了1.64倍。 结论: 沉淀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液简便可行且可显著提高纳米结晶中黄芩苷的溶解度,但工艺条件对纳米结晶粒径及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该文将壳寡糖应用于黄芩苷复合物的制备,以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考察复合物的基本性质。采用溶剂法制备黄芩苷壳寡糖复合物,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红外振动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考察其溶出行为。实验结果显示黄芩苷-壳寡糖摩尔比1:1制备的复合物能显著提高黄芩苷的溶出度。DSC和XRD分析结果显示黄芩苷以非晶形态存在,IR结果表明壳寡糖与黄芩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黄芩苷-壳寡糖复合物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2)
目的制备pH依赖型黄芩苷纳米晶体结肠靶向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包衣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探头超声联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用流化床干燥法固化成纳米晶体微丸,并考察其再分散后的粒径、Zeta电位和多分散指数。然后,将上述纳米晶体微丸进行流化床包衣,以微丸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包衣处方进行优化。结果黄芩苷纳米晶体微丸再分散后,平均粒径为(281.90±10.56)nm,多分散指数(PI)为(0.195 1±0.043 2),Zeta电位为(-31.7±2.1)m V。最优包衣处方为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8%的柠檬酸三乙酯(TEC)为增塑剂,50%的滑石粉为抗黏剂,包衣增重量为15%。所制得的黄芩苷纳米晶体结肠靶向微丸在人工胃液2 h、小肠液4 h中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3%,而在人工结肠液4 h中达93%。结论该制剂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6.
赵炎军  王建平  吴凡  谢瑞  周定荣 《中草药》2018,49(18):4269-4276
目的制备黄芩苷-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载药纳米胶束,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及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优化的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再进行粒径、Zeta电位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表征,采用体外释放实验、组织分布实验对该载药系统进行评价。结果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为黄芩苷-PEG-PLGA的质量比为1∶10,旋转蒸发仪转动速率为80 r/min,水化温度为40℃,优化的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粒径为(18.5±0.5)nm,Zeta电位为(-10.9±0.7)mV,载药量为(7.9±0.3)%,包封率为(86.2±2.5)%。采用芘测定法检测PEG-PLGA纳米胶束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3.8μg/mL,TEM检测发现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呈现粒径均一的圆球型;体外释放实验表明,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组织分布实验表明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在正常大鼠脏器中分布大小顺序为肝脾心肾肺脑,而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脏器分布大小顺序为肝心脾肾肺脑,与正常大鼠比较,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中药物浓度在各时间段都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在120 min时最高药物质量浓度可达(2 897±135)ng/mL,显著高于正常大鼠中心脏的最高药物浓度(2 411±89)ng/mL,该结果表明,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在急性心肌缺血区域具有良好的靶向性。结论黄芩苷PEG-PLGA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体外释药缓慢,且可以将药物蓄积于缺血心肌部位,具有良好的心脏靶向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黄芩苷脂质体凝胶与传递体凝胶,同时比较两者体外释透皮性能.方法:以卡波姆981为辅料制备黄芩苷脂质体凝胶与传递体凝胶,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的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结果:黄芩苷脂质体凝胶与传递体凝胶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分别为(38.00±2.51),(43.27±2.39) μg·cm-2,体外释药特性均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结论:在无压力条件下,黄芩苷传递体凝胶与普通脂质体凝胶具有相似的体外透皮性能.  相似文献   

8.
梁达均  林宇建  时军  吴欣颖  刘锐萍 《中草药》2022,53(16):5001-5009
目的 制备绿原酸-黄芩苷共载纳米粒鼻腔原位凝胶(chlorogenic acid-baicalin co-loaded nanoparticles in situ nasal gel,CA&B-NPs/ISNG),初步考察其对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upperairwayimmunitydysfunction,UAID)小鼠的影响。方法 以包封率和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制备出CA&B-NPs/ISNG,表征其形态、粒径分布、ζ电位、体外释药量及凝胶溶蚀量;采用牛蛙上颚离体法考察CA&B-NPs/ISNG对纤毛的毒性;建立UAID小鼠模型,测定小鼠唾液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含量和溶菌酶活性,考察CA&B-NPs/ISNG增强鼻黏膜免疫的作用。结果 优选处方:取绿原酸和黄芩苷各11.0 mg,加入10 mL聚乙二醇(PEG)400溶解成CGA-BC溶液,磁力搅拌下缓慢滴入到25 mL 2.72mg/mL壳聚糖溶液中,调节pH至5.0,然后磁力搅拌下缓慢滴加10 mL 1.00 mg/mL三聚磷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合成(4-羧丁基)三苯基溴化膦[(4-carboxybut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TPP]修饰的糖原(glycogen,Gly)衍生物(Gly-TPP),以其制备包载黄芩苷(baicalin,BA)的糖原纳米粒(BA/Gly-TPP NPs),并对其进行制剂学表征。方法 通过酯化反应将TPP连接到Gly上,合成线粒体靶向的树状大分子糖原衍生物Gly-TPP,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确定其结构,通过细胞毒性实验考察其安全性。利用糖原内核包载疏水性药物黄芩苷,构建线粒体靶向的给药系统BA/Gly-TPP NPs,考察其粒径、载药量、体外释放、粒径稳定性等制剂学性质。结果 成功合成的Gly-TPP呈现规则的球形,无细胞毒性。BA/Gly-TPP NPs粒径分布在70~80 nm,ζ电位为(8.84±0.89)mV,载药量为(20.67±0.16)%,同时具有良好的释药行为。结论 Gly-TPP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为纳米药物载体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纳米乳-凝胶技术"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并对其药效学进行考察。以油酸作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雷公藤多苷纳米乳的处方组成,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以7%的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致敏,0.3%的2,4-二硝基氯苯溶液多次激发建立小鼠耳慢性皮炎湿疹模型,考察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对小鼠耳肿胀及皮肤红肿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8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对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的药效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度(P<0.01),并可以改善造模后小鼠耳部皮肤出现的水肿、红斑情况。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还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表达。该研究制备的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对小鼠皮炎湿疹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为临床皮炎湿疹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外用长效制剂。  相似文献   

11.
黄嬛  胡富强  袁弘  应晓英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4):1076-1079
目的:制备低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方法: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技术,以脱乙酰甲壳素为原料制备低分子质量壳聚糖,利用超滤技术分离不同分子质量壳聚糖;以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壳聚糖分子质量,由水解比色测定法测定壳聚糖的纯度与含量。结果:通过控制酶水解的时间,并采用截留分子质量分别为50 kD和10 kD的中空纤维素膜进行截流与浓缩,得到低分子质量壳聚糖;经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平均分子质量为20 kD,纯度(96.60±1.56)%。结论:采用酶解法制备低分子质量壳聚糖反应条件温和、过程容易控制,用超滤方法可实现不同分子质量水解产物的有效分离;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和水解比色法测定,可进行水解壳聚糖质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一种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色谱柱为Shodex Asahipak GF-510HQ(7.6mm×300mm)或TSKG 3000SWxl(7.8mm×300mm),理论塔板数以葡萄糖峰计算分别为15 206和15 731;柱温35℃;流速0.5ml·min-1;示差折光检测器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检测波长为234nm?结果:测得两个低分子肝素样品的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论:HPGPC具有简便、快速和重现性好等特点,适合于该类药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乳糖酸(lactobionic acid,LA)修饰的O-羧甲基壳聚糖(O-carboxymethyl chitosan,OCMC)偶联黄芩苷(baicalein,BC)的自组装胶束,并考察其作为载体共同递送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黄芩苷的可行性。方法以OCMC为水溶性骨架,通过酰胺化反应依次将黄芩苷、乳糖酸偶联到骨架上,分别获得O-羧甲基壳聚糖-黄芩苷偶联物(CMBC)和靶向的乳糖酸-O-羧甲基壳聚糖-黄芩苷偶联物(LA-CMBC)。利用核磁、红外确证偶联物的结构;透析-超声法制备自组装胶束并表征;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聚集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制备载药胶束DOX/LACMBC,紫外测定阿霉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释放行为;MTT法考察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为考察取代度对粒径的影响,制备了3种取代度的CMBC胶束,粒径在164~215 nm,LA-CMBC和DOX/LACMBC胶束的粒径分别约为156 nm和180 nm。LA-CMBC胶束的CMC值为(0.081±0.019)mg/mL。载药胶束中阿霉素的包封率为(69.67±3.87)%,载药量为(16.08±0.25)%。体外释放表明DOX/LA-CMBC具有缓释性和pH敏感性。细胞毒性实验表明,DOX/LA-CMBC胶束对HepG2肝癌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制备的载药胶束DOX/LA-CMBC粒径均匀、载药量较好,提高了黄芩苷的水溶性,且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和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为基质,黄芩苷(B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乙醇为溶剂,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引发下进行热聚合,合成一种具有选择性识别黄芩苷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对印迹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的黄芩苷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仍然保留了MCM-41的介孔结构,并且对黄芩苷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为从天然药物黄芩中高效分离富集黄芩苷提供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脂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以Natipide Ⅱ空白脂质体包封低分子肝素形成脂质体的性质,为其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超滤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和不同温度下的渗漏率,以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以表面电位粒径仪测定脂质体颗粒表面电荷及zeta电位。结果表观重量包封率43.18%,颗粒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200 nm,平均zeta电位为-66.45 mV,在4,15,25℃放置3个月后渗漏率分别为10.26%,16.58%和25.54%。结论Natipide Ⅱ空白脂质体对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强的包封能力,形成的脂质体较为稳定,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眼用环孢霉素A缓释超微粒的制备及眼内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壳聚糖-胆固醇双亲性聚合物包载环孢霉素A的缓释性及超微粒制备及眼内分布.方法壳聚糖-胆固醇双亲性聚合物与环孢霉素A共溶于溶剂中,对水透析形成超微载药微粒,37℃条件下测试超微粒体外释放状态.以放射性99锝标记壳聚糖超微粒,制成滴眼剂,以SPECT测试超微粒在兔眼中的滞留时间.结果壳聚糖载药超微粒可在6小时内缓释环孢霉素A,超微粒在给药后4小时在眼表具有良好的滞留性.结论以壳聚糖双亲性聚合物包载环孢霉素A对干眼症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琴鸣  刘斌  陈卫平 《中成药》2011,33(1):79-81
目的:建立HPSEC-ELSD法测定固元胶囊(黄芪粗多糖、人参芦头)中多糖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方法:将ShodexOhpak SB-805/804/803凝胶色谱柱串联使用;流动相:水,流速:0.4 mL/min;ELSD撞击器:开,漂移管温度:50℃,进样体积:30μL。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8×102~2.0×106,R2=0.997 2;重复进样:RSD=0.08%(n=5)。结论:该方法稳定,重现性好,但是相比于HPSEC-RID,其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量肝素的抗过敏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的抗过敏作用。方法: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A)免疫豚鼠造成过敏模型,观察LMWH对OA所致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在大鼠颅骨骨膜接种抗血清使肥大细胞被动致敏,观察LMWH对OA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以4-氨基吡啶诱发小鼠舔体反应,观察LMWH对舔体反应的影响;以冰醋酸使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观察LMWH对通透性的影响。结果:LMWH 16000 u·L-1(P<0.01)和8000u·L-1(P<0.05)均能显著降低OA所致的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高度;LMWH 200,50和12.5 u·kg-1(P<0.01)均能明显抑制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LMWH 60 u·kg-1(P<0.01)和30 u·kg-1 (P<0.05)均能显著减少4-氛基毗吮诱发的小鼠舔体反应次数,并能抑制冰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论:LMWH对多种动物模型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余燕  王榕娟  张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19-3921,404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采用硫酸镁解痉、硝苯地平降压等方法治疗,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全血比黏度、凝血功能指标、红细胞压积、尿量和尿蛋白、水肿、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治疗中加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地降低血压,红细胞压积下降,尿蛋白减少及尿量增加,并不增加产时及产后出血,不增加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结论在解痉降压基础上加用肝素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较传统方法疗效更佳,且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